老兵:75岁患糖尿病24年没有并发症,我是这样战胜了糖尿病(上)

今天给大家带来老兵的故事,相信大家对老兵都不陌生,已有70年高龄的他身体非常健康,虽然得糖20多年却没有任何并发症,优异的血糖值,扎实的糖尿病知识,科学的经验,实用的方法,相信值得每位糖友学习借鉴。

老兵作为资深糖友,控糖经验很丰富,诺诺分成了上下两篇,干货满满不要错过哟~

老兵:75岁患糖尿病24年没有并发症,我是这样战胜了糖尿病(上)

老兵:75岁患糖尿病24年没有并发症,我是这样战胜了糖尿病(上)

我是老兵,今年75岁,2型糖已经有24年了。上月查糖化6.1%,尿白蛋白/肌酐比值0.55.目前除伴有原发性高血压外,没有其他并发症。

一、好心态是战胜糖尿病的基础。

1995年2月,我接受哥哥的建议,到医院做了OGTT实验,确诊为Ⅱ型糖尿病。由于我有思想准备,也不感到沮丧。

记得当时主任问我“你吃药吗?”还没等我回答就说“建议你现在先不吃药,先改变生活方式,锻炼身体,控制饮食。”就这样,我开始了“裸奔”。而且一下坚持了10年。这十年中由于知识的贫乏和工作担子的压力,我理解的生活方式干预就是早上跑步5公里,基本雷打不动;

饮食控制就是“少吃”,就连到部队帮助工作吃饭时也滴酒不沾。工作中还是依然故我,不知道什么是良好生活方式。那个时候的我是军队教官,上班在计算机前一坐就是四小时直到下班,不喝水不运动。

老兵:75岁患糖尿病24年没有并发症,我是这样战胜了糖尿病(上)

虽然那个时候的努力工作获得了认可与回报,但是我的体重持续下降,1米76的个头,57公斤体重,BMI18.4!首长和同志们督促我去医院,怕我是患上“癌”呀!后来经过检查,没有患“癌”!主要是“饮食控制”的结果!

经过与医生交流,看书和杂志(当时信息源还是紧缺的),认识到这是焦虑在作怪呀,糖尿病是要伴随一生的,这样下去,糖尿病没有打垮我,自己就把自己“报销”啦!

后来通过不断学习,终究使我端正了心态,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走上了康庄大道。

我想和各位糖友说的是糖尿病虽然是严重的疾病,但诊断后还有充余的时间来检讨自我,完全可以活得好,活得久,活得快乐!要战胜糖尿病也只有摆正心态,努力学习,自己武装自己,管好自己!

二、知识是战胜糖尿病的武器。

“别让无知害了你”这句话已经很普及了。我诊断糖尿病之后,觉得知识贫乏,抓紧一切机会学习。参加老年大学中医班,订《糖尿病之友》杂志,读能找到的糖尿病书籍,大课堂听专家讲课等等,基本上掌握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我认为在学习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五点。

一是要广泛学习,搞通基本理论。像糖尿病的发病机理,胰岛素分泌的时序和数量,糖的分类和升糖指数、糖负荷指数等等,如果不明白基本理论,必然不能运用自如,跟上糖尿病日新月异的治疗方法。

二是要勇于实践。我们学习知识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用于管理自己的疾病。“我的血糖我做主”,能把自己的血糖(自己的健康)管理好才是根本,才是达到了目的。一门知识只有用过后,才是真懂啦。

就拿饮食来说,在明白自己热量需要的基础上,要能够根据升糖指数选择食物,根据血糖负荷配餐,而不是根据血糖的高低决定吃多少,血糖一高就少吃!

三是要会鉴别。现在互联网发达,信息源十分丰富,鱼目混珠,有人说“微信微信,微微相信”,我想这个办法不行。要能够鉴别信息源的真假。

首先,“打铁还得自身硬”,要运用科学的理论识别真假。如任何有能量的食物吃下去,都是升高血糖。而不会“降血糖”,说吃什么东西能降血糖都是骗人的鬼话,目前糖尿病还不能根治,说用了某种器械、吃了某种保健品就不用控制饮食,不用治疗,就能治好糖尿病也是骗子。

四、要看信息源的可信程度。一般来说,知名专家如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的纪立农教授、杨文英教授,解放军糖尿病中心的许樟荣教授等等、权威组织发表的“专家共识”、“防治指南”可信度高,可以作为理论依据;

一些负责的刊物,如《糖尿病之友》、《糖尿病天地》、《中华糖友》等,一些大的网站、公众号,管理严谨可追溯,是可信的,如“三诺讲糖”、“国际糖尿病”、“糖尿病之友”、“糖尿病之敌”等等,还有就是看他的功利性,是不是以推销物品为目的,如果是为推销某种产品就要警惕啦。

五、对新知识要有敏感性。

新知识、新药物、新手段日新月异,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而且一旦投入使用能起到极大的作用,所以对这些“黑科技”要热情追踪。

最近我在一个群里讲关于“逆转糖尿病”的消息,好多人有抵触,认为是假的。其实这个理论早在2017年就有报导啦,在国内外糖尿病学会上有研究报告,我国顶级专家有文章介绍。

对糖龄六年以内、胰岛素抵抗严重的2型糖人,经过“极低热量治疗”是可以逆转的。另外最近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也风起云涌,不断开辟着新的道路。糖人要给予积极关注,随时准备用于自己的治疗。

三、良好规律的生活是战胜糖尿病的关键。

既然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那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就能战胜糖尿病。生活方式应包括饮食热量平衡,生活规律按时作息,适度运动,心态良好,无不良嗜好等等。

我每天的生活习惯是这样的:每天五点钟自然醒来,在床上做20分钟保健按摩,然后起床洗漱,测血糖,刷微信问候朋友们,做早饭,饭好后打针,吃饭,饭后坐公交车到云龙湖健身40-50分钟。

老兵:75岁患糖尿病24年没有并发症,我是这样战胜了糖尿病(上)

老兵:75岁患糖尿病24年没有并发症,我是这样战胜了糖尿病(上)

云龙湖与植物园是我经常去健身的地方,选择环境好一点的地方,不仅身心愉悦,也很容易坚持下来

有时下雨不能外出运动,还买了健身车、哑铃、弹力带,在家健身,也满足抗阻运动的需要。

老兵:75岁患糖尿病24年没有并发症,我是这样战胜了糖尿病(上)

我的健身工具

回家上午和微友聊天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交流抗糖心得。中午午睡30-50分钟,下午看书或者到医院大课堂听课,或者到老年大学声乐班学习,我还买了一台能唱歌的电视机,把KTV搬回家,在家尽情吼(据介绍唱歌已是健康生活的第一要素)!

有时总结经验体会并成文,向杂志和相应公众号投稿(今年已刊发5篇),希望能和糖友交流分享,一起并肩战斗。

晚饭后在小区内散步30分钟,回家后边健身按摩边看电视,9:30开始,泡脚、洗脸,测血糖、打针,10点上床,5分钟內就安然入睡。一天紧紧张张快快乐乐,把并发症赶得远远的。

所以糖人的饮食、运动一定要和药物相适应,才能保证血糖稳定。这个适应有一个过程,不能经常变动,否则身体无法适应,不仅血糖无法稳定,还会给身体带来伤害,久而久之就会并发症缠身。

我觉得每天的生活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规律化,什么时间运动、做什么运动项目、运动多少量都尽可能一致,什么时间进食、吃多少量,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起床,也要规律化,当然药物就更不用说啦。

尽可能不打乱生活规律,这样就能使身体适应环境,培养良好的习惯,保证身体健康。

我的一日三餐:

早餐:燕麦片土豆(南瓜/玉米棒)粥

老兵:75岁患糖尿病24年没有并发症,我是这样战胜了糖尿病(上)

中餐:七米饭(黑米、藜麦、苦荞、糙米、黑豆、高粱米混合加等量的粳米)

老兵:75岁患糖尿病24年没有并发症,我是这样战胜了糖尿病(上)

晚餐:十九宝粥(各种杂豆加山药、芡实、葛根、薏仁、白果、红枣、鹰嘴豆、板栗和粳米、玉米、花生、燕麦、大黄米、糙米等),基本上不变。

老兵:75岁患糖尿病24年没有并发症,我是这样战胜了糖尿病(上)

各种蔬菜和鱼、鸡胸肉、鸭腿、猪里脊和小排轮流吃,每天不少于40种食材。食材要尽可能多,以保证营养平衡,食谱尽量不变,以利于热量平衡,血糖稳定。

调整好了饮食、运动,接下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血糖监测,敬请期待明天的血糖监测经验噢~

如果你觉得老兵的经验不错,请为他点赞,如果你也想和大家一起交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老兵:75岁患糖尿病24年没有并发症,我是这样战胜了糖尿病(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