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75歲患糖尿病24年沒有併發症,我是這樣戰勝了糖尿病(上)

今天給大家帶來老兵的故事,相信大家對老兵都不陌生,已有70年高齡的他身體非常健康,雖然得糖20多年卻沒有任何併發症,優異的血糖值,紮實的糖尿病知識,科學的經驗,實用的方法,相信值得每位糖友學習借鑑。

老兵作為資深糖友,控糖經驗很豐富,諾諾分成了上下兩篇,乾貨滿滿不要錯過喲~

老兵:75歲患糖尿病24年沒有併發症,我是這樣戰勝了糖尿病(上)

老兵:75歲患糖尿病24年沒有併發症,我是這樣戰勝了糖尿病(上)

我是老兵,今年75歲,2型糖已經有24年了。上月查糖化6.1%,尿白蛋白/肌酐比值0.55.目前除伴有原發性高血壓外,沒有其他併發症。

一、好心態是戰勝糖尿病的基礎。

1995年2月,我接受哥哥的建議,到醫院做了OGTT實驗,確診為Ⅱ型糖尿病。由於我有思想準備,也不感到沮喪。

記得當時主任問我“你吃藥嗎?”還沒等我回答就說“建議你現在先不吃藥,先改變生活方式,鍛鍊身體,控制飲食。”就這樣,我開始了“裸奔”。而且一下堅持了10年。這十年中由於知識的貧乏和工作擔子的壓力,我理解的生活方式干預就是早上跑步5公里,基本雷打不動;

飲食控制就是“少吃”,就連到部隊幫助工作吃飯時也滴酒不沾。工作中還是依然故我,不知道什麼是良好生活方式。那個時候的我是軍隊教官,上班在計算機前一坐就是四小時直到下班,不喝水不運動。

老兵:75歲患糖尿病24年沒有併發症,我是這樣戰勝了糖尿病(上)

雖然那個時候的努力工作獲得了認可與回報,但是我的體重持續下降,1米76的個頭,57公斤體重,BMI18.4!首長和同志們督促我去醫院,怕我是患上“癌”呀!後來經過檢查,沒有患“癌”!主要是“飲食控制”的結果!

經過與醫生交流,看書和雜誌(當時信息源還是緊缺的),認識到這是焦慮在作怪呀,糖尿病是要伴隨一生的,這樣下去,糖尿病沒有打垮我,自己就把自己“報銷”啦!

後來通過不斷學習,終究使我端正了心態,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走上了康莊大道。

我想和各位糖友說的是糖尿病雖然是嚴重的疾病,但診斷後還有充餘的時間來檢討自我,完全可以活得好,活得久,活得快樂!要戰勝糖尿病也只有擺正心態,努力學習,自己武裝自己,管好自己!

二、知識是戰勝糖尿病的武器。

“別讓無知害了你”這句話已經很普及了。我診斷糖尿病之後,覺得知識貧乏,抓緊一切機會學習。參加老年大學中醫班,訂《糖尿病之友》雜誌,讀能找到的糖尿病書籍,大課堂聽專家講課等等,基本上掌握了糖尿病的相關知識。

我認為在學習掌握糖尿病相關知識方面,需要注意以下五點。

一是要廣泛學習,搞通基本理論。像糖尿病的發病機理,胰島素分泌的時序和數量,糖的分類和升糖指數、糖負荷指數等等,如果不明白基本理論,必然不能運用自如,跟上糖尿病日新月異的治療方法。

二是要勇於實踐。我們學習知識不是為了考試,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用於管理自己的疾病。“我的血糖我做主”,能把自己的血糖(自己的健康)管理好才是根本,才是達到了目的。一門知識只有用過後,才是真懂啦。

就拿飲食來說,在明白自己熱量需要的基礎上,要能夠根據升糖指數選擇食物,根據血糖負荷配餐,而不是根據血糖的高低決定吃多少,血糖一高就少吃!

三是要會鑑別。現在互聯網發達,信息源十分豐富,魚目混珠,有人說“微信微信,微微相信”,我想這個辦法不行。要能夠鑑別信息源的真假。

首先,“打鐵還得自身硬”,要運用科學的理論識別真假。如任何有能量的食物吃下去,都是升高血糖。而不會“降血糖”,說吃什麼東西能降血糖都是騙人的鬼話,目前糖尿病還不能根治,說用了某種器械、吃了某種保健品就不用控制飲食,不用治療,就能治好糖尿病也是騙子。

四、要看信息源的可信程度。一般來說,知名專家如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分會的紀立農教授、楊文英教授,解放軍糖尿病中心的許樟榮教授等等、權威組織發表的“專家共識”、“防治指南”可信度高,可以作為理論依據;

一些負責的刊物,如《糖尿病之友》、《糖尿病天地》、《中華糖友》等,一些大的網站、公眾號,管理嚴謹可追溯,是可信的,如“三諾講糖”、“國際糖尿病”、“糖尿病之友”、“糖尿病之敵”等等,還有就是看他的功利性,是不是以推銷物品為目的,如果是為推銷某種產品就要警惕啦。

五、對新知識要有敏感性。

新知識、新藥物、新手段日新月異,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而且一旦投入使用能起到極大的作用,所以對這些“黑科技”要熱情追蹤。

最近我在一個群裡講關於“逆轉糖尿病”的消息,好多人有牴觸,認為是假的。其實這個理論早在2017年就有報導啦,在國內外糖尿病學會上有研究報告,我國頂級專家有文章介紹。

對糖齡六年以內、胰島素抵抗嚴重的2型糖人,經過“極低熱量治療”是可以逆轉的。另外最近關於腸道菌群的研究也風起雲湧,不斷開闢著新的道路。糖人要給予積極關注,隨時準備用於自己的治療。

三、良好規律的生活是戰勝糖尿病的關鍵。

既然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那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就能戰勝糖尿病。生活方式應包括飲食熱量平衡,生活規律按時作息,適度運動,心態良好,無不良嗜好等等。

我每天的生活習慣是這樣的:每天五點鐘自然醒來,在床上做20分鐘保健按摩,然後起床洗漱,測血糖,刷微信問候朋友們,做早飯,飯好後打針,吃飯,飯後坐公交車到雲龍湖健身40-50分鐘。

老兵:75歲患糖尿病24年沒有併發症,我是這樣戰勝了糖尿病(上)

老兵:75歲患糖尿病24年沒有併發症,我是這樣戰勝了糖尿病(上)

雲龍湖與植物園是我經常去健身的地方,選擇環境好一點的地方,不僅身心愉悅,也很容易堅持下來

有時下雨不能外出運動,還買了健身車、啞鈴、彈力帶,在家健身,也滿足抗阻運動的需要。

老兵:75歲患糖尿病24年沒有併發症,我是這樣戰勝了糖尿病(上)

我的健身工具

回家上午和微友聊天看新聞,關心國家大事,交流抗糖心得。中午午睡30-50分鐘,下午看書或者到醫院大課堂聽課,或者到老年大學聲樂班學習,我還買了一臺能唱歌的電視機,把KTV搬回家,在家盡情吼(據介紹唱歌已是健康生活的第一要素)!

有時總結經驗體會併成文,向雜誌和相應公眾號投稿(今年已刊發5篇),希望能和糖友交流分享,一起並肩戰鬥。

晚飯後在小區內散步30分鐘,回家後邊健身按摩邊看電視,9:30開始,泡腳、洗臉,測血糖、打針,10點上床,5分鐘內就安然入睡。一天緊緊張張快快樂樂,把併發症趕得遠遠的。

所以糖人的飲食、運動一定要和藥物相適應,才能保證血糖穩定。這個適應有一個過程,不能經常變動,否則身體無法適應,不僅血糖無法穩定,還會給身體帶來傷害,久而久之就會併發症纏身。

我覺得每天的生活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規律化,什麼時間運動、做什麼運動項目、運動多少量都儘可能一致,什麼時間進食、吃多少量,什麼時間睡覺、什麼時間起床,也要規律化,當然藥物就更不用說啦。

儘可能不打亂生活規律,這樣就能使身體適應環境,培養良好的習慣,保證身體健康。

我的一日三餐:

早餐:燕麥片土豆(南瓜/玉米棒)粥

老兵:75歲患糖尿病24年沒有併發症,我是這樣戰勝了糖尿病(上)

中餐:七米飯(黑米、藜麥、苦蕎、糙米、黑豆、高粱米混合加等量的粳米)

老兵:75歲患糖尿病24年沒有併發症,我是這樣戰勝了糖尿病(上)

晚餐:十九寶粥(各種雜豆加山藥、芡實、葛根、薏仁、白果、紅棗、鷹嘴豆、板栗和粳米、玉米、花生、燕麥、大黃米、糙米等),基本上不變。

老兵:75歲患糖尿病24年沒有併發症,我是這樣戰勝了糖尿病(上)

各種蔬菜和魚、雞胸肉、鴨腿、豬裡脊和小排輪流吃,每天不少於40種食材。食材要儘可能多,以保證營養平衡,食譜儘量不變,以利於熱量平衡,血糖穩定。

調整好了飲食、運動,接下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血糖監測,敬請期待明天的血糖監測經驗噢~

如果你覺得老兵的經驗不錯,請為他點贊,如果你也想和大家一起交流,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老兵:75歲患糖尿病24年沒有併發症,我是這樣戰勝了糖尿病(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