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父母,何以容天下

不容父母,何以容天下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有一个好的心态才会有奋斗的欲望。如果每天都沉浸在颓废埋怨耿耿于怀的心境中,就会心情抑郁,身心疲惫,更不会有好的心情去完成自己的交际和事业。有人会把自己性格的养成全部归咎于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吵闹中,形成了自己偏执而又不安全的性格,甚至仇恨自己的父母。做人如果不容父母,还何以容天下。

毋容置疑,每个人性格的养成与家庭环境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很多时候是与一个人后天知识的积累和修养有一定的关系。试想六七十年代正是计划经济时代,吃饭穿衣都是计划供应,生育无节制,在那种困难的情况下,父母靠着微博的收入养活着老老小小一大家人,生活的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性格的不同心情的烦躁和发泄是每个人不同的减压方式,作为那个时代的父母常因生活琐事吵闹是很普遍的现象,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夫妻感情常常被生活的重压所销蚀,哪里还有什么缠绵。他们靠着顽强的毅力让儿女求学吃饭拉扯大,然后厚着脸皮托关系走后门让儿女找到了饭碗,成了家立了业。儿女大了父母也老了,看着他们渐渐弯曲的背影去日无多,作为儿女还忍心埋怨和忌恨他们吗?!此时放下一切才是儿女应该做的,多想想他们给了你生命,也靠他们慈爱的博大胸怀呵护了你们,也许他们的表达方式欠妥,此时一切已成为过去,感恩才是你应该做的。

我们很多人都有着包裹的外衣和承受力。比如对领导、同事等外人发脾气,很有可能觉得会损害彼此的关系,因此在沟通中就会有意无意地注意方式方法,或者不会太在意太忌恨。而对亲人潜意识里知道即使言行出格,他们也不会计较、不会记恨。很多人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把最坏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给了亲人,正因为亲密,所以由着自己性子来。对于逐渐衰老的父母,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包容,再多的记恨都要随着岁月的延伸而淡漠。就像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给予我们无限的包容一样。我们做人,父母都容不得,何以包容天下?一个人最大的教养就是善待父母。如果对父母的过失忌恨一辈子,甚至以任何理由不赡养照顾父母,还以欺天的语言攻击侮辱父母,那真是猪狗不如天理难容了。

乌鸦尚有反哺之情,羊羔也有跪乳之恩。当父母慢慢老去的时候,多些细心、多些用心、多些耐心,千万不要让他们变得谨小慎微、唯唯诺诺,甚至心酸失望。世间最悲凉的事情莫过于白发苍苍之际,却还要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揣摸着孩子的情绪再开口说话!永远不要嫌弃父母说话啰嗦,你小的时候,是他们不厌其烦地一句一句教你说话。永远不要嫌弃父母行动迟缓,你小的时候,是他们抱着你,背着你,是他们领着你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永远不要嫌弃父母观念落后,你小的时候,是他们手把手地教你认字、写字。更不要忌恨父母的过错,包容父母,既是一个人的人品的最直观表现,也是对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

不可否认,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性格影响是决定性的。但绝不是你对自己父母的过失不可饶恕的理由。如果做子女的连包容自己父母的心都没有,自己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又哪来一颗宽广的心?没有宽广的心胸,人生处处皆障碍,又哪来的出息?哪来的快乐幸福?将来孩子大了,父母年迈需要孩子的时候,孩子肯定也会跟父母斤斤计较,作为儿女的你又将情何以堪。

《增广贤文》:“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有一则故事说,在过去,有户人家三代同堂。一天,父亲对儿子说:“你爷爷年老体弱,光吃饭不能干活,咱们把他扔到山上自生自灭吧。”半夜,父子俩用一个箩筐抬着老人到了山上,正准备往山谷里扔的时候,儿子说:“爸爸,我们只要把人扔掉就可以了,何必把这箩筐也丢了呢?”父亲生气地说:“你这小子懂什么?连人都不要了,还要这破箩筐干什么?”儿子说:“若把这箩筐也扔了,将来我和我的儿子用什么把你抬到这里来呢?”父亲听了大吃一惊,如梦初醒,急忙和儿子一起又把老人抬回家中从此用心孝敬。很多人对父母的不包容、不耐烦,可能是无心之过,一时疏忽,但是,即便是无心,也会给父母带来伤害,从而给自己留下遗憾,当父母不在的时候,当你老了的时候你,你会后悔对父母的一切不敬。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和父母相处的时光是如此宝贵,生活中那些对父母的忽视、不包容,将会在心里留下无法弥补的悔恨。

不容父母,何以容天下

古人常说,不包容父母天理不容,会遭天谴。虽然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但这句话有着一定的哲理。百病从气出,你没有好的心情,每天生活在怨恨中,怎么会有好的身体,说是天谴,实际是心情所至。不顺双亲,做事多不顺,“孝顺”这个词,“孝”是奉养父母,“顺”是顺从父母。比较起来,“孝”还算容易,要达到“顺”,就比较困难!奉养父母,用钱基本可以办得到;但是不违背父母之意,让父母开心,却要花费很大的心思精力,甚至需要一定的智慧和技巧。古人有“色难”的说法,意思是孝敬父母最难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和颜悦色。孔子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顺老人,最难做到的其实就是不“色难”。古代西晋时,有一个人叫潘岳,非常孝顺。他在外地做官,父亲去世后,就把母亲接过去侍奉。他喜欢种植花木,时间长了,他种植的桃李竟然成了林子。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后来,母亲想回归故里。潘岳立即辞官,上司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亲心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为了顺母亲的意,潘岳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前程,这让人赞叹!

曾国藩翻遍史书,发现一个规律:官家子弟,传不过二代;商家子弟,或可传个二到三代;耕读之家,可以传五到六代;而孝友之家,可以传八到十代甚至更远,而且和睦的家庭大都长寿。所以孝顺父母有大福报,父母是家中的佛,敬拜父母包容父母的人,生活往往顺风顺水自有天助;反之,则做事多不顺利,甚至灾难连连。做人要效法古人怀着一颗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怀,不求泣天动地但求此生无悔!

不容父母,何以容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