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激情解说拉高世界杯转播中的收视率,却因“解说门”引发争论

黄健翔,1968年生于内蒙古乌海,大南京长大,毕业于北京外交学院二系本科。

刚开始对于黄健翔的感觉没有什么特别,甚至于感觉这个解说员的声音不怎么好听,与别宋世雄和孙正平相比,声音不够清亮,但随着他不断的解说各种赛事,感觉他对于专业知识掌握非常的到位,他是做足功课的解说员。一直觉得他的解说很平稳,直到2006年世界杯1/8决赛时他的一场激情解说,彻底打翻我对他固有的认知。

仅从比赛本身而言,黄健翔当时的解说给一百分都不为过,他激情满怀,用词丰富完美,准确的传达了现场和画面中该场赛事即时战况,电视机前球迷的热情在那一刻被他点燃和引爆。

他因激情解说拉高世界杯转播中的收视率,却因“解说门”引发争论

在该事件的相关报道中是这样评价此次“解说门”的:黄健翔在最后3分钟一段解说海啸音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其中“伟大的意大利!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解说词也引起了一片争议,随之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第二天张斌在中代黄健翔朗读道歉信,并鞠躬致歉,也使此事告一段落。此后,央视取消了原本应该由黄健翔解说的西班牙对法国的1/8比赛,由刘建宏代替解说,但黄健翔解说了决赛。 不过央视却因黄的激情解说在今后的世界杯转播中收视率大增。不得不说黄的激情解说起到了间接的帮助。

黄健翔的这一段解说词给球迷们带来了空前的激情情体验,但却给自己添了不少麻烦,由此引发出关于解说员的解说标准和情感态度倾向问题。当时甚至传出央视“开除了”黄健翔和黄健翔已辞职的传闻,此次解说门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但在2006年6月30日世界杯足球赛的德国对阿根廷的四分之一决赛中,黄健翔解说了该场在柏林举行的比赛,这使得外界传言的“中央台禁令说”、“辞职说”等传言不攻自破。

尽管如此,受此事件的影响,黄健翔后来离开了央视,加盟凤凰卫视。

他因激情解说拉高世界杯转播中的收视率,却因“解说门”引发争论

他的离职引发的不仅仅是解说员的解说标准和情感态度倾向问题,同时也引发了央视关于主持人任用制度的思考,体制内的正式职工身份的主持人不能顺应电视节目的发展变化要求而变化成为我国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用人问题上的一个弊端,黄健翔的辞职也引发了电视台的思考,电视节目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中如何保证人才的正常供给,如何能吸引人才不至于流失,黄健翔的辞职绝非偶然事件,也绝非仅仅因为“解说门”。

而网友们大多认为黄健翔的辞职,和“解说门”有着极大的关系,而“解说门”当时也引发了网上极大的争议。

网民们迅速站队主要分成两派:一派为“拥黄派”,拥黄派认为,黄健翔的解说激情澎湃,非常符合比赛现场的气氛,带动着电视机前的观众对于观看世界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畅快淋漓,支持黄健翔的激情解说,一派为“倒黄派”认为他的解说中含有明显的倾向性和偏袒性,作为一个国家电视台的解说员不应该在解说中带有明显的情感倾向性,他们反对黄健翔这样的解说风格,强烈要求黄健翔向全国人民道歉……

还有一小部分网友持中立态度,他们认为黄健翔的此次解说非常有特点,也极富有激情,但是不应将个人的情感倾向性表达的过于明显,因为他代表的是我们整中国最大的电视台的观点。

他因激情解说拉高世界杯转播中的收视率,却因“解说门”引发争论

毫无疑问的是,黄健翔是一个不同于其他主持人的解说员,他有十分鲜明的个性,他身上有节目所需要的娱乐性,这是他的能力所在,而他身上,有他属于自己的叛逆性,这是他的个性所在,正因如此黄健翔才在这样重大的世界杯比赛的转播解说中出现了这样轰动的事件,我们难以去用一句话评判他的对错,或许随着文化体制的改革,随着文体节目体现形式不断的放宽,黄健翔的解说风格,或许恰恰是符合娱乐精神的,但是作为国家台的一名解说员,在如此大规模的比赛转播中,使用了一些带有明显情感倾向的语句,还是有失偏颇的,而他的三分钟的解说,其畅快淋漓的节奏和激情,抛开其他因素不说,却有着极高的解说水准。

而多少年来黄健翔用他风趣幽默、激情四射的解说,陪伴了全国球迷一个又一个深夜,他现在虽然离开了央视,加盟凤凰卫视的《天天运动会》,而他风趣幽默的解说风格给我们的记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那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流传至今。

体育解说不是新闻联播,我们可能更需要黄健翔这样的解说员,能准确传达并带动球迷感受比赛的氛围,而作为一个解说员,适当的控制情绪,稍微的注意一下措辞,对自己、对社会也是一种良好责任感的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