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借道CDR,神州優車發百億ABS,網際網路企業開享國內資本紅利

這麼多年,我們一直在問,為什麼國內含金量頗高的互聯網公司都跑去美國納斯達克或紐交所等海外上市,又為什麼這些大佬級的公司享受著國內用戶增長的紅利,卻不能讓國內的投資者分得一杯羹,還得繞來繞去才能有機會投資中概股…..諸如此類話題,早已經是老生常態了。

以往,這是無解的問題,但現在可能有答案了。時下,有兩則消息值得關注一下:一是5月31日,傳言小米將定在7月16日發行國內首個CDR,並在7月17日在香港證交所發行IPO。據說,為了配合CDR的發行進度,小米還將上市時間推遲了一到兩週;二是5月30日,神州優車透露,規模為100億元的汽車電商ABS產品獲得了深交所的批准,成為了全國首單汽車電商行業的資產證券化產品。

小米借道CDR,神州優車發百億ABS,互聯網企業開享國內資本紅利

這兩碼事並不是孤立的,其中最大的變化在於,過去天天吐槽WHY,現在終於邁進了一大步,包括監管部門、神州優車、小米等公司,都在研究HOW的路徑——怎麼讓代表新經濟現象的互聯網公司能留在國內上市?

小米借道CDR,神州優車發百億ABS,互聯網企業開享國內資本紅利

互聯網ABS“開閘”,預示著好的開始

這本身就是一個進步。

今年1月份,證監會主席助理張慎峰在公開場合表示,“要把好企業留在國內,讓好企業儘快上市,讓融資者得到更快的發展,讓投資者得到更多的回報,應當成為市場各方努力追求的目標。”這一表態實際上可以看做是,國內證券市場監管官方向質地優良的新經濟企業、獨角獸企業的公開“喊話”和邀約。

只不過,官方扒開的是一道口子,具體怎麼走,還要企業與市場交易平臺找到可落地的成熟路徑,摸著石頭過河。

拿神州優車此次獲批的ABS產品來說,之前,互聯網企業發行上百億元的大額ABS,是被綁住手腳的,不僅需要繁雜的審批流程,甚至根本不存在走通的路徑。所以大多數的互聯網企業只能抱投資機構的大腿,靠VC、PE們的輸血來“過日子”。一旦資金層面掉鏈子,還不得不承擔危及企業經營健康的風險。但神州優車與深交所唱出的這出“好戲”,等於突破了這一癥結,清除了制度上的障礙,找到了一條以資產證券化實現融資目的的創新路徑。

小米借道CDR,神州優車發百億ABS,互聯網企業開享國內資本紅利

而且從神州優車發行ABS的字眼描述中,能切實地感受到政策上支持的力度之大,這一點從兩個層面能看出來:

一是,“中金-神州優車汽車應收賬款第1-25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由中金公司擔任計劃管理人,採用了儲架發行模式,總額100億元。該資產證券化產品以神州優車旗下買買車業務形成的應收賬款作為基礎資產,首期發行規模4.54億元,期限為4年。中金的官方身份就不用說了,大有國家意志代言人的味道。

二是,我們看到了一個細節,深交所專門在官方公眾賬號上發佈了“深交所推出全國首單O2O汽車電商平臺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消息,不僅詳細了披露了該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資產質量、結構化分層,使優先級A檔資產支持證券獲得了AAA評級,還旗幟鮮明地指出——該產品是深交所持續服務新經濟領域的又一階段性成果。這至少表明了政策監管方擁抱新經濟的一種態度。深交所還透露,將進一步探索運用公司債券、資產證券化等融資工具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向來,融資能力是新經濟、互聯網企業最大的訴求,不管是ABS產品的發行,還是IPO融資,本質上體現的都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市場該有的融資能力。試想,如果能解決這一難題,互聯網企業難道還不選擇留在國內嗎?

沒人願意捨近求遠,互聯網企業留在國內上市會越來越普遍

從內心講,國內互聯網企業的大佬們,沒有人願意捨近求遠,漂洋過海地去美國IPO,看人家臉色。用戶和業務都在國內市場,海外的投資者並不熟悉,自然不會給出合理、公允的判斷,很容易遭遇“誤殺”,所以張朝陽、丁磊等企業家才不停地抱怨: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被低估了,甚至時不時還會遭到做空機構的“獵殺”。環境這麼惡劣,互聯網企業為何還去擠這樣的獨木橋呢?是因為最初的架構是紅籌模式,都註冊在海外,通過VIE協議控制國內實體業務。這在國內資本市場上,缺乏合法的IPO路徑。

小米借道CDR,神州優車發百億ABS,互聯網企業開享國內資本紅利

其實,很多互聯網企業都巴不得“迴歸”,之前相繼選擇私有化並在國內借殼的巨人網絡、360等就是例證。360從與投資者達成私有化協議,到選定江南嘉捷借殼上市,整整耗費了兩年多的時間。可見,迴歸之路並不通暢,還得承受交易成本,但依然選擇了回來。

可喜的是,這一問題隨著證監會給出的CDR快速通道和一路綠燈的待遇,基本已經冰釋,小米已經確定了發行CDR的日期,接下來,期待已久的BATJ都有可能以CDR的方式迴歸國內A股市場。而根據證監會的表態,將積極支持新經濟公司上市,會採取“特事特辦”的政策。有信息披露,券商對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能、高端製造等四個行業的獨角獸企業,符合規定就可以即報即審,不用排隊,兩三個月就能掛牌。這一點不僅適用於IPO,神州優車以汽車電商資產發行ABS產品獲快速放行,還當做創新的示範標杆來對待,同樣是受益於這一政策安排。

韓非子在《五蠡》中說過的一句話很符合當下的情景,“事異則備變,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意思就是社會變了,一切事情也要隨著相應變化。

過去,互聯網企業大都跟隨美國的潮流和模式,但現在會發現一些變化:一是國內市場與國外的差別越來越大了,互聯網金融、共享經濟、移動支付、電商等領域出現了截然不同的走勢,這些模式去海外上市,就容易被錯殺掉;二是在物聯網、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層面,國內企業有更豐富的場景、更大的用戶體量的支持,更容易推動技術成熟度的提升。這些變化決定了國內互聯網、新經濟企業將上市地選擇在國內,才是真正的門當戶對。

他們選擇留下來,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國內證券、金融市場能否提供為企業賦能的政策和產品,以及能夠構建一個健康的市場監管環境。就像神州優車發行100億元的ABS產品時對外說的那樣,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有利於盤活存量資產,拓寬融資渠道,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進一步優化資產結構,助力公司業務發展。企業能放開手腳,不再被資金緊張束縛住生長空間,顯然更願意在留在國內。

良幣驅逐劣幣,新經濟公司留下來才是壓艙石

不管是CDR模式,還是ABS產品的落地,金融衍生工具的創新,能為供給側改革和數字化轉型中的企業,提供更大的加速度。相應的,質地優良的互聯網公司、新經濟、新模式企業“注入”到國內資本市場上,也能起到反哺效應,以良幣驅逐劣幣,大幅改善證券、債券等市場的資產質量。

比如神州優車與深交所在ABS產品發行上所涉及到的神州買買車,是全國性大型O2O汽車電商平臺,為終端消費者提供一站式購車服務,推出了“先享後買”等一系列汽車消費新模式。數據顯示,神州買買車2017年的業務收入為35億元,較上年度增長近4倍。這種全新的消費模式才是資本應該助力的,而不是一些噱頭式的企業。相信,有了這一參照物後,緊隨其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優質企業走這條路。

可以肯定,只要優質的公司留下來,資金就會聚集過來。而那些打擦邊球的企業,資產質量存在瑕疵的問題企業,自然會受到冷遇,更不會興風作浪了。當前政策層面對IPO公司從嚴審核,對弄虛作假者從嚴查處,將一些不符合條件的“垃圾”企業屏蔽在外。一系列舉措的實施,必然讓更多好的企業選擇留下來,成為整個市場的壓艙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