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器修復技藝:彌補時間的裂痕

說到中國,很多人就會想到瓷器。中國的瓷器曾一度風靡世界,人們稱它為China,由此

(CHINA)也成為了中國的英文名字。

中國的瓷器發展時間久遠,早在商代和西周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釉器”。

古瓷器修復技藝:彌補時間的裂痕

那時的青釉器已經具有明顯的瓷器基本特徵。它們質地較陶器細膩堅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燒結溫度高達1100-1200°C,胎質基本燒結,吸水性較弱,器表面施有一層石灰釉。但是它們與瓷器還不完全相同。被人稱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中國古陶瓷是人類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璀燦明珠,但因年代久遠,許多古陶瓷在歷史長河中遭到了或多或少的破壞,這時古陶瓷修復技藝就應運而生了。文物修復是高難度的手工技藝,而古瓷器修復又是文物修復中難度極大,品質要求極高的一門技藝。

古瓷器修復技藝:彌補時間的裂痕

『 古陶瓷修復介紹 』

古陶瓷修復技藝是一項綜合造型、雕塑、色彩、書法、繪畫、化工等的特殊藝術創作。古陶瓷修復必須一件一件精雕細琢,一條看似簡單的青花線條,在修復過程中仍然要做到“色分五彩”。整個修復過程包括拆卸、清洗、補缺、打磨、打底、上色、上釉、做舊等多個步驟。

修復古瓷除了要做到“修舊如舊、最小干預”,還有一點最重要的——可逆修復。目前使用的黏合劑、補缺材料未必經得起時間考驗,未來如果有更純熟的材料出現,還可以拆了重修。“就是給後人留一條路子。”

古瓷器修復技藝:彌補時間的裂痕

古瓷器修復技藝:彌補時間的裂痕

『 古陶瓷修復方法 』

古陶瓷修復有三種:研究修復、展覽修復、商品修復。

商品修復可上訴到清中期,宮裡太監把破損的偷拿出宮,修好了高價賣出,所用材料有蛋清,蟲膠,糯米湯等等,漸漸的就有了這種行業。

清末,古陶瓷修復技藝已在社會上初步形成,當時主要用蟲膠、樹膠和魚膠作為黏合劑,也有采用鋸釘的辦法,走街串巷來修補民間一些殘破瓷器。開埠後,這裡更是古董商雲集,古陶瓷極易破損的特性催生了一批專業修復人才,饒鴻發算是這項技藝的鼻祖。

解放前後又提高了一步,材料有漆片,醇酸瓷漆,硝基瓷漆,丙希酸熱固漆,前幾年上海博物館研發了專利仿釉樹脂,把商品修復又提高了一步,全國以商品修復古瓷為職業的也就十人左右,所用的方法大同小異,只是所用材料的不同。

古瓷器修復技藝:彌補時間的裂痕

古瓷器修復技藝:彌補時間的裂痕

『 古陶瓷修復技藝傳承人 』

蔣道銀:中國古陶瓷修復專家蔣道銀 1966年畢業於上海戲校舞美設計專業,調入上海博物館後,師從前輩藝人學習古陶瓷修復工作,作為陶瓷修復專家,他成功修復的陶瓷器多達500餘件。

蔣道銀修復瓷器欣賞

古瓷器修復技藝:彌補時間的裂痕

明成化年間素三彩鴨燻

古瓷器修復技藝:彌補時間的裂痕

元代青花鳳首扁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