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器修复技艺:弥补时间的裂痕

说到中国,很多人就会想到瓷器。中国的瓷器曾一度风靡世界,人们称它为China,由此

(CHINA)也成为了中国的英文名字。

中国的瓷器发展时间久远,早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就发现了“青釉器”。

古瓷器修复技艺:弥补时间的裂痕

那时的青釉器已经具有明显的瓷器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中国古陶瓷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灿明珠,但因年代久远,许多古陶瓷在历史长河中遭到了或多或少的破坏,这时古陶瓷修复技艺就应运而生了。文物修复是高难度的手工技艺,而古瓷器修复又是文物修复中难度极大,品质要求极高的一门技艺。

古瓷器修复技艺:弥补时间的裂痕

『 古陶瓷修复介绍 』

古陶瓷修复技艺是一项综合造型、雕塑、色彩、书法、绘画、化工等的特殊艺术创作。古陶瓷修复必须一件一件精雕细琢,一条看似简单的青花线条,在修复过程中仍然要做到“色分五彩”。整个修复过程包括拆卸、清洗、补缺、打磨、打底、上色、上釉、做旧等多个步骤。

修复古瓷除了要做到“修旧如旧、最小干预”,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可逆修复。目前使用的黏合剂、补缺材料未必经得起时间考验,未来如果有更纯熟的材料出现,还可以拆了重修。“就是给后人留一条路子。”

古瓷器修复技艺:弥补时间的裂痕

古瓷器修复技艺:弥补时间的裂痕

『 古陶瓷修复方法 』

古陶瓷修复有三种:研究修复、展览修复、商品修复。

商品修复可上诉到清中期,宫里太监把破损的偷拿出宫,修好了高价卖出,所用材料有蛋清,虫胶,糯米汤等等,渐渐的就有了这种行业。

清末,古陶瓷修复技艺已在社会上初步形成,当时主要用虫胶、树胶和鱼胶作为黏合剂,也有采用锯钉的办法,走街串巷来修补民间一些残破瓷器。开埠后,这里更是古董商云集,古陶瓷极易破损的特性催生了一批专业修复人才,饶鸿发算是这项技艺的鼻祖。

解放前后又提高了一步,材料有漆片,醇酸瓷漆,硝基瓷漆,丙希酸热固漆,前几年上海博物馆研发了专利仿釉树脂,把商品修复又提高了一步,全国以商品修复古瓷为职业的也就十人左右,所用的方法大同小异,只是所用材料的不同。

古瓷器修复技艺:弥补时间的裂痕

古瓷器修复技艺:弥补时间的裂痕

『 古陶瓷修复技艺传承人 』

蒋道银:中国古陶瓷修复专家蒋道银 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校舞美设计专业,调入上海博物馆后,师从前辈艺人学习古陶瓷修复工作,作为陶瓷修复专家,他成功修复的陶瓷器多达500余件。

蒋道银修复瓷器欣赏

古瓷器修复技艺:弥补时间的裂痕

明成化年间素三彩鸭熏

古瓷器修复技艺:弥补时间的裂痕

元代青花凤首扁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