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報導廣州海珠糾紛調解模式,這種模式你見過嗎?

人民日报报道广州海珠纠纷调解模式,这种模式你见过吗?

在外來務工人員多、經營活動密集、人口流動大的環境下,各類治安刑事糾紛常有發生。但在警力有限的情況下,僅靠公安機關,很難徹底化解群眾矛盾。廣州市海珠區一直在積極探索創新社會治理模式,並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創立“司警聯調”糾紛調解模式,有效地化解社會矛盾。

就在昨日,人民日報報道了

廣州市海珠區探索創新社會治理模式

“司警聯調”助力化解矛盾糾紛

厲害吧!!

人民日报报道广州海珠纠纷调解模式,这种模式你见过吗?
人民日报报道广州海珠纠纷调解模式,这种模式你见过吗?

究竟是怎樣的經驗做法?

引來人民日報報道呢?

政法君這就為大家奉上全文

在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鳳陽轄區內,外來務工人員多,超過本地人口3倍,是典型的人口倒掛區域。在經營活動密集、人口流動大的環境下,各類治安刑事糾紛常有發生。但在警力有限的情況下,僅靠公安機關,很難徹底化解群眾矛盾。

2010年3月,海珠區鳳陽街道創立“司警聯調”糾紛調解模式,在派出所設立鳳陽司警聯調室,由街道聘請兩名專職調解員,經司法所培訓後派駐到司警聯調室從事司警聯調工作,專門調解各類因治安案件引起的民事糾紛,有效化解社會矛盾。

前不久,海珠區康樂社區老街坊伍叔興來到鳳陽司法所,一見到司法所的同志,就拉住他們的手熱情地說:“感謝你們幫我解決了難題啊!”原來,兩個月前伍叔出租的鋪位到期,但租客既不續租又以種種理由拖延交租,雖多次交涉,但雙方一直無法談攏,還差點打起來,險些釀成治安案件。為此,伍叔找到鳳陽司法所派駐鳳陽派出所司警聯調室的人民調解員老張。在接到伍叔的申請後,老張邀請兩位當事人到調解室來擺龍門陣,釋法律、講人情。最終雙方達成續租的協議。

老張長期從事人民調解工作,在他的調解生涯裡,已成功調解了上千件案件,無一投訴。以前群眾遇事總愛找警察,現在大家還知道遇事可以找人民調解員了。這大大減少了小矛盾導致大糾紛的發生率,降低解決糾紛的成本。

為進一步完善“司警聯調”機制,今年以來,海珠區整合資源,打造鳳陽街人民調解中心。該中心是由人民調解組織和人民調解員共同協調、管理、指導的中心,既是案件調解、調處的調度中心,也是法院、司法所、派出所、行業協會、商會等各類調解資源的聯動中心。人民調解中心對整個街道的社會矛盾糾紛的調解、調處進行管理、指導、分流、協調和處置,並對重大、複雜疑難糾紛進行分析研判預警、提出意見,實現各類資源和信息有效整合和共享。

此外,為積極踐行新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四條“調解協議達成後,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應當在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30日內向調解組織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的規定,海珠區鳳陽街道與法院合作,對已成功調解的案件,在取得雙方當事人的同意後,交由法院進行司法確認,提高調解的公信力與司法效力。不到一個月,已有30餘件交通事故案件得到司法確認,將法律的剛性與調解的柔性相結合,更好地維護了群眾的合法權益。

“通過‘司警’之間的緊密配合,公安派出所的執法剛性與人民調解員的調解柔性更好地得以發揮,在基層維穩中發揮了多重優勢:矛盾糾紛及時化解,公安警力有效釋放,普法覆蓋各個角落,警民關係更加和諧。”海珠區委書記馬正勇介紹,“司警聯調”機制運行至今,已經成功調解糾紛3500多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