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高温津贴被“熬”成天价绿豆粥,这些津贴到底去了哪里?

一块钱一碗的绿豆汤可能都有人嫌贵,现在有部分企业用这个代替高温津贴真的够抠的。

据网友反映,一些企业存在拿西瓜、绿豆汤替代高温津贴的现象,“一碗绿豆汤几十块,实在是喝不起。”也有网友表示,单位不发高温津贴,也不敢去要,怕因为一点小钱得罪了领导。

之前有位网友爆料:“海南的高温补贴是10元/天,时间是4月份~10月份。可这样的政策真的下达到各个市县了吗?有些地方市县还是在用什么水果啊,凉茶板蓝根之类的代替高温津贴。在跟家里人讨论的过程中,他们是农村人已经习惯性的忍气吞声,觉得这些反馈能反馈到哪去?找领导吗?有哪些领导会替他们说话?不把事情压下来都不错了!更有甚者会觉得这样的反馈会遭到怎样的报复。想要海南发展的更好,却连最基本的政策都无法福利到人民群众身上去,又谈何更好的经济发展!”

员工高温津贴被“熬”成天价绿豆粥,这些津贴到底去了哪里?

还有下图网友所晒出来的,高温下仍坚持工作的一线工人们,他们用一身的红痕来支撑着城市的基础建设,可“高温补贴”却换成了“洗漱用品”,很难说这样的慰问终究是暖了工人们的心,还是凉了工人们的心。

员工高温津贴被“熬”成天价绿豆粥,这些津贴到底去了哪里?

而在一些行业,还出现了高温津贴倒挂的现象:仅有少数管理人员享受到高温津贴,一线工人反而难领到津贴。

一些企业和单位认为高温津贴是一项福利,发不发全凭老板的“心情”,或根据企业效益来弹性决定。

实际上,高温津贴是工资中需要单独列项的名目,是高温劳动者应得的收入,是劳动者正当权利的一部分。

员工高温津贴被“熬”成天价绿豆粥,这些津贴到底去了哪里?

炎炎夏日里,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高温劳动者的辛勤汗水,而在“烧烤”模式之下,高温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能否得到保证?高温津贴是停留于“纸上”,还是落实在行动上,关系到劳动者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高温津贴是劳动者应该享有的劳动福利,是企业应该履行的义务,但眼下,高温津贴被绿豆汤,解暑品,解暑药代替,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说到底是劳动者的纵容,让企业打人情牌,逃脱了本该履行的义务;同时也是维权成本高昂以及监管执法的不到位,让鲜有的维权者因为维权债台高筑,甚至不了了之!

根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今夏开展的用人单位违法违规情况专项检查的数据,到7月下旬,陕西西安市检查各类用人单位1142户,涉及高温作业劳动者3.05万人,其中2.7万人领取了高温津贴,仍有11.5 %的劳动者未按时领到高温津贴。

员工高温津贴被“熬”成天价绿豆粥,这些津贴到底去了哪里?

高温津贴作为劳动报酬的组成部分,并不是可发可不发的“福利”。发放绿豆汤、西瓜等防暑降温食品或相关药品来代替高温津贴的做法,其性质也是变相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属于欠薪的违法行为。

“高温津贴”不应该是企业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的内容,而应该针对不同工作性质的劳动者进行按需调查,按需分配。

当“用绿豆汤代替高温津贴”重复地出现,一再稀释着劳动者合法权益,也稀释着公众对相关法规的美好期待。分析其所由何来,其中既有劳动者对权利的不争取,但更大的原因依旧在于,在法定条文和现实情形之间,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落实条款。

对此事,您怎么看待?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