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姜文的新电影“邪不压正”?

刚刚看完《邪不压正》,如果说我很喜欢《让子弹飞》,很不喜欢《一步之遥》,那么对于这部片子,我觉得观感不好,并不喜欢。

主要的原因是,作者想在电影里表达的东西太多,隐喻太多,一些隐喻已经从角色的口中变成了“表喻”,让角色一会儿在说他自己这个复仇故事的台词,一会儿又说导演让他表达的私货,整体看下来,感觉角色就像得了失神症,一会儿自身的意识在,一会儿又被导演的意识夺舍了,一会儿自身的意识又回来接着讲复仇的故事,一会儿姜文的隐喻又上身了,说着意味深长又痕迹明显的台词。

如何评价姜文的新电影“邪不压正”?

整个观影的过程,就是看主角一行人,不断失神被导演附体说着上帝视角的台词,又不断缓过神来接着演戏的过程,以至于观影过半的时候,观众已经搞不清楚主角们说的一句话到底是他自己这个角色的意识在说,还是导演的隐喻意识在说,主角每说一句话,都让观众有一种提防感,让观众在想“这句话是不是有什么言外之意”?

因此,整体电影演进下来,故事的讲述非常支离破碎,观众总有跳戏的感觉,叙事很不流畅。

《邪不压正》这个电影由于导演的隐喻表示的太明显了,基本上观众都能明显感觉到这部电影有一个“表叙事”和一个“里叙事”。

“表叙事”就是主角李天然复仇的历程,是他经过被美国医生收养,训练,成年后被送到北京,最终杀死两位仇人的故事;“里叙事”就是一部中国革命史,主角和其他角色分别代表了中国近代史里的几方势力。

我个人的大致是角色判断是:

如何评价姜文的新电影“邪不压正”?

李天然(彭于晏)代表中国人民的革命觉醒意识;他从小家遭不幸(1840年以来……),一心复仇(建立新秩序的现代化中国)且得到了爸爸们(美国、苏联等)训练(庚子赔款奖学金,建立美械德械军队),正面刚能躲开子弹(勇于抗争压迫能活),背着逃跑躲不开子弹还被烧伤(妥协绥靖就是药丸),但是一直懵懵懂懂,受到多方势力对自身价值取向的支配和影响(亨德勒医生-美国,蓝青峰-苏联,凤仪(许晴)-民族资本主义,关巧红(裁缝)-封建压迫下的本土反抗意识),最终手刃仇敌(二战胜利),摆脱支配(美国、苏联),走上了独立人格的道路(新中国建立);

仇人一,朱潜龙(廖凡),代表近代史上的汉奸和买办阶层,特别是指以溥仪为主的投靠日本人的封建遗老遗少(朱潜龙寻根问祖找朱元璋做祖宗),以为自己得到了重用,其实只是战争消耗品(满洲傀儡皇帝),最终被李天然(中国人民的革命觉醒意识)所斩杀;

如何评价姜文的新电影“邪不压正”?

仇人二,根本一郎,代表日本军国主义,几次利用蓝青峰(苏联爸爸,可能指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后日本单方面毁约),最终被蓝青峰设局,让李天然(中国人民的革命觉醒意识)斩杀,但是蓝青峰也被拔掉了一嘴牙(苏联战后损失惨重);

爸爸一,亨德勒医生,代表美国,二战前夕门罗主义横行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日本的咄咄逼人采取回避和保守态度,最后在争夺对主角(中国革命意识)的控制权的时候,被苏联爸爸干掉了;

爸爸二,蓝青峰,代表苏联,二战前后跟美国一起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最后干掉美国成功在一段时间成为中国革命意识的主导,但是最后也被人打掉了牙,退出了对中国的控制,还告诉主角要走自己的路(不要再认爸爸了,去当别人的爸爸);

如何评价姜文的新电影“邪不压正”?

这里特别要提一句,仇人们和爸爸们在几次在一起吃饭喝酒时候的勾心斗角的桥段,简直就是民国时期的几次世界重要政治会议(巴黎和会、开罗会议等)的缩影,讨论的都是李天然的事儿(中国的事儿),但是没有李天然的份儿。

凤仪(许晴),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生活奢华浪荡(资本主义生活奢靡),是朱潜龙的情妇(跟买办、汉奸和遗老遗少们关系不清不楚),有一定革命意识(给李天然送情报),但是又很天真懦弱(想着去南半球买个岛就能躲开乱世),想拐李天然私奔(把中国革命引到小资产阶级革命的路线上),最后城破跳楼而死(战争开始后,民族资产阶级覆灭,让我想起了电视剧《大染坊》里的陈六子);

如何评价姜文的新电影“邪不压正”?

关巧红(小裁缝),代表封建压迫下的本土反抗意识,想从小脚中恢复回来(从封建压迫中恢复自由),想通过结交权贵而复仇(把希望寄托于列强),结果复仇依旧遥遥无期,即使见到了老仇人也下不去手(对封建残余思想不忍心完全舍弃),最后完成了觉醒,跟李天然站到了同一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如何评价姜文的新电影“邪不压正”?

大致的电影走向就是,李天然复仇的“表叙事”,带着大国博弈和阶级斗争的“里叙事”,这样的结构本来是没什么问题,就像《让子弹飞》里有一个麻匪和黄四郎的“表叙事”,但是同时还有一个隐隐约约带着中国革命史的“里叙事”。

然而《邪不压正》相比于《让子弹飞》的不足在于,《让子弹飞》的表叙事非常流畅有趣,即使我们不考虑任何隐喻和象征,这也是一个足够热闹而引人入胜的故事,那么再加上电影的各种隐喻的牵针引线,就让故事得到了一个更大的升华。

其实,不仅是《让子弹飞》,任何一部好的文学或影视作品,都是“表叙事”的故事本身就非常优秀和流畅,而其中又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线索和隐喻影影绰绰似有似无,编织成一个引人无线遐思的“里叙事”,让读者,观众甚至是研究者为之着迷。

如何评价姜文的新电影“邪不压正”?

比如《西游记》即使不考虑各种解读,这个孙悟空和西天取经的故事本身就很流畅和有趣,加上了各种暗示和线索后,更加寓意深远;《红楼梦》则更不用说,抛开对于清代社会的抨击和各种隐喻不说,仅仅读读荣国府的兴衰往事,就足够流畅鲜活,让人能沉浸在单纯的人物的叙事中去,如果加上各种草蛇灰线,甚至能诞生出“红学”这么一门考据学。

但是《邪不压正》这部电影则不然,主角复仇的这个“表叙事”非常的磕磕绊绊,一直在被导演想表达的“里叙事”干扰和打断,主角时而说着扣着剧情的台词,时而又说着似是而非又意味深长的段子,而这个段子又非常不符合当时人物对话的剧情语境,感觉就像片场游荡着一个导演的灵魂,这个灵魂四处附身,哪个角色被附身了,就开始失神,说一段充满暗喻和象征的话,然后导演又附身到其他角色身上去了,于是刚才的角色再开始接着演戏。

这感觉就像是,本来看着电影,突然变成了导演的角色扮演游戏,然后又变成了电影,然后又变成了导演的游戏,而且这个穿插是非常频繁的,到了最后1/4的剧情里,甚至已经成了角色上一句还是剧情台词,下一句就开始导演隐喻,然后突然又转回来接着说角色台词,这甚至导致了一些武戏都变得非常不连贯。

如何评价姜文的新电影“邪不压正”?

观众被惊的久了,就开始对觉得每一句话都充满怀疑,这是角色真想说的还是有什么弦外之音?继而以一种非常精神分裂的状态在看这个电影,只能游离于剧情之外了,很难有什么沉浸感。就像是一条长长的绸缎铺在地上,本来它很平滑顺畅,但是一会儿冒出一个土拨鼠,一会又冒出一个土拨鼠,最后冒的缎子上全是洞,结束的时候你也搞不清楚到底是看了缎子还是看了洞,看了绸缎吧,其实最后一点也不顺滑破破烂烂的,那看个洞?那我还得给把这些不连贯的洞的都补起来,这也好累啊。这种不适的感受贯穿了观影的始终,总来说就是一个这样的循环:

导演:“我这里有个暗喻,我做的好明显,你看出来了没!”

观众:“这儿吗?哦哦,好像是哦,我下次注意。”

观众:“导演导演,李天然这句话说得好有水平,这一定是个暗喻!”

导演:“辣鸡!这句是李天然自己想说的话,不是我的意图!”

观众:“导演,李天然和小裁缝的对手戏好感人啊,他们俩一定是真爱!”

导演:“辣鸡观众!你没看出这是我在暗喻国内革命主义思想和封建压迫下的本土反抗意识的这种合作又冲突的关系吗?”

观众:“……”

导演:“……”

这种叙事流畅性不断被隐喻所打断的感受在李天然和朱潜龙在屋顶上决斗的时候到达了巅峰。

如何评价姜文的新电影“邪不压正”?

在地上缠斗的时候,两个人围着根本一郎转来转去,就很明显的意味着中国的革命意识和汪伪满清的“曲线救国”势力在是否倚靠日本人上的巨大分歧和争斗,这个已经是几乎“明喻”的程度了。

到了屋顶,李天然问“地上有五把枪,你为什么不捡?”朱潜龙嘿嘿一笑,说“忘了”。这部分台词就和朱潜龙老奸巨猾的人设非常矛盾,怎么可能5把枪都忘了捡呢?你说这个台词有什么用,好像又没有,你说他完全没用吧,那又为什么要加这个台词?那一定是有什么隐喻,有什么隐喻呢,观众一下子还反应不过来,就不自主的会愣一下,然后俩人又开始打,于是这个武戏从观感上就被割裂开了,会有一种强烈的跳戏的感觉。

给影视剧的人物赋以人物角色和历史角色的双重人格,这其实不是什么新鲜做法,如果不能做到人物角色和故事的表述流畅的话,历史角色的象征和隐喻就会变得非常磕巴,反过来会强烈的干扰人物角色的叙事。

如何评价姜文的新电影“邪不压正”?

从这个角度说,《邪不压正》可能只是一个隐晦版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动画片里面的兔子既是一只兔子,但是也是中国的化身,只不过这个兔子的叙事是比较严格的按照历史的走向去构造的,它的角色经历和历史进程是高度重合的。但是《邪不压正》的这个故事,角色的经历一会儿又非常民国非常个人化,一会儿又背起作为某个历史进程代表的包袱,作为观众很难搞清楚他什么时候是他自己,什么时候又是历史的象征,以至于电影里的主要人物都非常分裂和拧巴。

如何评价姜文的新电影“邪不压正”?

从这一点来说,《邪不压正》跟去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大护法》的问题非常相似,就是作者想表达的意味太多了,已经远远超出了通过角色的行为能演绎出来的程度,往往必须要频繁的借用角色的嘴的直接表达才能完成表述,从而让观众在故事的流畅性和完整性的角度来看,主角们一直在跳戏和时不时的说一些意味深长但是又跟剧情没什么明显联系的话,好像是为了说而说,整体一部电影走下来,主角们经历了什么故事记不太清了,但是主角们说了什么金句倒是印象深刻,这就脱离了电影讲述一个好故事的初衷。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首先的一点是故事一定要流畅,如果为了深度而强行打断故事的流畅性,那就是削足适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