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一「正」一「奇」,被稱爲救時良相

唐朝歷史上,說起賢相必然會想起《歷代名臣奏議》裡的一句話,“前有房杜,後有姚宋”。

“房杜”自不必說,指的是唐太宗時期的房玄齡和杜如晦,“後有姚宋”指的是姚崇和宋璟,無論是在當時唐朝人們的心目中,還是在後來的史學家眼裡,他們兩人都是可以比肩房玄齡和杜如晦的相才。

2人一“正”一“奇”,被稱為救時良相

他們四人都是相才,但論“奇”字,要數姚崇,他生性灑脫,從小行俠仗義,一直到20歲以後,才在朋友的勸說下,開始發奮讀書。

他在官場上的起步是比較晚的,但只要有機會,他的才幹立馬就能展示出來。

在武則天稱帝以後,東北最大的邊患之一是契丹。

公元696年(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作亂,大舉南下,佔領了河北的幾個州,天下為之震動。

2人一“正”一“奇”,被稱為救時良相

戰爭發生,最忙的兩個衙門當屬兵部和戶部,兵部調兵遣將,制定戰略決策;戶部準備糧餉,保證後勤物資供應。

姚崇這時正在兵部擔任郎中,他在這場戰爭之中謀劃軍務,處理軍機算無遺策,且井井有條,使正在密切關注這場戰爭的武則天發現,在自己的身邊竟有這樣一個奇才。

武則天用人歷來當機立斷,她立即把姚崇由郎中提升為夏官侍郎,這相當於兵部的副尚書。

公元698年(聖曆元年),姚崇被武則天升為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宰相,後改任鳳閣侍郎,兼相王府長史。

3年之內,由侍郎到首相,後來又出將入相,姚崇的才幹在當時是有目共睹的。

2人一“正”一“奇”,被稱為救時良相

如果說姚崇的一個特點是“奇”,那麼宋璟的特點就是“正”,他做事堂堂正正。

他在做中書舍人的時候,武則天的兩個內寵正誣陷魏元忠,並且讓中書舍人張說作偽證,弄的張說左右為難,和張說同為中書舍人的宋璟鼓勵張說道:“名義至重,神道難欺,必不可黨邪陷正,以求苟免。若緣犯顏流貶,芬芳多矣,或至不測,吾必叩閣救子,將與子同死。努力,萬代瞻仰,在此舉也”。《舊唐書·宋璟傳》

宋璟認為,做人要注重名義和道義,如果張說因這件事被天后流放,他將要流芳千古;如果張說有危險,他一定回去皇上面前伸張正義,與張說同進退。宋璟的一番話說的張說慷慨激昂,使他見到武則天使能夠慷慨陳詞,據理力爭。

這一“正”一“奇”,也被史家稱之為救時良相,也為唐玄宗李隆基的開元盛世立下汗馬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