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弗罗茨瓦夫动物园海洋馆,体会禅修

去弗罗茨瓦夫动物园海洋馆,体会禅修

01.

本来在弗罗茨瓦夫玩的时间短,两个大人不再想去动物园。到达第一天买地图,猫猫一眼看到地图上ZOO的英文,指给我们看,只能决定第二天去。

周一,弗罗茨瓦夫动物园门口售票处排长队,120兹三人票。进园,直走,远远看到一座黑色主体的现代风格建筑,排了几百米的长队,在波兰从没见过这阵势。

原来是海洋馆。肯定要去。因为去看了波兰几个大城市动物园还都没有大型海洋馆。队伍行进速度也还可以,半小时进馆。

进门,没有觉得有太特别,简单的色彩和规整的框架结构,反而觉得有些落伍,这个海洋馆才竣工没几年。

顺着人流单向走,慢慢步入下沉空间,光线暗下来,开始看到两边玻璃里蓝色的海水和鱼儿,渐入佳境。

前行,穿过精心仿造的赭褐色山洞,前面出现几层石头的看台,对面整面墙是海洋鱼类展示空间,坐在看台上,看那些鱼儿们在水里游来游去,感觉是个放空自己的好地方。

再往前,分别是鲨鱼、海象的海洋空间。大大的玻璃窗正对几层石阶,可以坐下静静观看发愣。我发现,很多独自参观的成年人在那里坐的时间最长。

去弗罗茨瓦夫动物园海洋馆,体会禅修

02.

我以前一个人时也是最喜欢往海洋馆里跑。水柔软、温和,带给人沉静和反省,很容易让人放松。尤其是心情烦闷时去北京动物园海洋馆,呆上一天,在凝视鱼儿时发发呆,出来就开心了。

后来,北京海洋馆做的越来越商业化,就只带猫猫去过一次。

好像弗罗茨瓦夫的海洋馆不太一样。

进门没有看到商店,海洋馆色彩也不夸张,一切都是按照艺术和美学思维在设计。

我开始对这个海洋馆的设计产生兴趣,我觉得海洋馆的整体设计师一定了解东方文化,再加上动物园旁边有个日本园林公园,应该借鉴了日本园林里的“枯山水”的禅意吧。

你看,从开阔的海洋展示区走下去,又陡然进入一个并不长的海底隧道,从蓝色的海底隧道出来,眼前又明亮起来,远远的看到从天而降的一道瀑布,朝着瀑布直奔过去,又豁然开朗。

瀑布从一个假山石的悬空走廊一侧直流而下,像是水帘洞,人们从洞里穿过。

瀑布下,一潭碧绿的池水,瀑布遥对着一棵枯树,枯树上庞大的枝干像一把伞张开去,上边站着一只叫不上名字的水鸟。在一个空间里做出了辽远苍茫的感觉。

仿若一幅画,也仿若仙境。人们都纷纷在这里拍照,不喜欢照相的我也禁不住拉着猫猫拍上几张。

看过的海洋馆很多,这样有艺术感觉的还没见过。

从这里出去上楼,是餐厅,餐厅把企鹅区和海豹区一分为二。企鹅区比海豹区更大一些。看企鹅们在那里扑通扑通跳水心情从沉静一下子变的明快起来。

看完企鹅,建议直接下楼,推开一扇隐蔽的门,进入一个长走廊,可以通过玻璃窗看到海洋馆设备间,另一面墙上是海洋馆的建造过程。

出来,再上一层,推开一扇门,进入热带雨林区,水上有枯树,水底是生机盎然的鱼儿,四周都是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空气潮湿而闷热,推开门一阵凉风吹来,顺路走下去,在要出馆时看到一个纪念品商店,小小的蜷缩在一角。

去弗罗茨瓦夫动物园海洋馆,体会禅修

03.

看完海洋馆,我们三个人还沉浸在里面,哪里也不想去看了。

我越发觉得设计师一定借鉴了枯山水的缩小意识、减法美学、禅宗思想……

已过世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等西方社会成功者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盛赞,让枯山水这一文化与美学结晶的庭园形式,早被广泛应用到各个方面。

西方人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不解和困惑,有些困惑确实是可以被东方文化,比如瑜伽、禅修破解掉。

如果说,禅修现在已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那么枯山水,便是让普通人身临其境,触摸到禅宗内核的空间。

海洋馆设计里加入禅的内容,所以才吸引那么多人前来。禅是有魅力的。

美好的事物总是吸引人想要去靠近它,甚至融入其中,探究更多的奥秘。

人的烦躁,其实都是来源于自己烦躁的内心。安详禅、生活禅,各种禅,实际上就是让人学习在生活工作中保持静中观察,慢慢就有定力。有定力就可以无畏风雨。

一个海洋馆,并没有号称世界最大的什么项目,但是放一些艺术美学进来,也是别有不同,莫非海洋馆也分土豪和文人吗?

作者简介:生凌君,一枚喜欢自由生长的中年女青年。喜欢写作/画画。做过公司,当过全职妈妈。每天陪你看文字,读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