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夏日里,广西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连片的桑园已是蓊蓊郁郁。勤劳的平怀群众采摘桑叶、护理桑园,正为年度增收目标忙活着。在全国劳模、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务先进工作者、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支书、郁丰专业合作联合社董事长郁再俭的带领下,全村以6000多亩桑园为脚本,勾勒出一幅生态循环经济的山区新农村图景:桑园-蚕房-豚狸养殖场-红薯粉加工厂-食用菌加工厂-有机肥生产车间……

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过去这个讨老婆都困难的村庄,如今一跃成为凌云县最富裕、最现代化的新农村:200多户村民全部住上农家小楼;全村有轿车近百辆;100%农户安装了光纤,80%的农户有了电脑……全村卖鲜茧年收入近600万元,养蚕户人均收入达7000元,最高户收入超过12万元;全村已建成3000平方米的食用菌加工厂,年生产27万袋,年产值150多万元;年豚狸总销售量9.4万只,总收入达260多万元。

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平怀村位于下甲镇大山深处 , 半土半石又干旱少雨,村民最早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这是个看天吃饭的地方,雨多饱一顿,雨少饥一年。1969年,郁再俭就出生在这里。

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由于贫困,平怀村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大片土地撂荒。基础设施薄弱,开通半山的公路没人组织维护被荒废。 2002 年,时任下甲乡党委书记的刘廷栋,出面力邀在外发展的郁再俭回来接任村主任的担子。想到家乡穷困、落后的面貌,郁再俭决定接受邀请,为家乡出一份力。

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时逢该县党委、政府大力动员群众发展种桑养蚕产业,但长期靠种水稻玉米为生的村民,却不敢轻易接受一个新产业。经过多方调查了解,郁再俭认为发展种桑养蚕是平怀村的机遇,便动员群众种桑养蚕,但是 860 多人的村庄最终仅几户亲戚勉强同意把稻田用于种桑。

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郁再俭为了让群众看到种桑养蚕的前景,他一下便要了 50 张蚕种,分给大家饲养。然而由于蚕房消毒等环节没有做好,蚕虫全部患病并成片死亡,群众开始怨声载道。郁再俭的大公(爷爷的弟弟)甚至把一包包死蚕扔到他家门口,以此泄愤。这让郁再俭心里很“受伤”,但是郁再俭认定的事情,也不会轻易放弃,他决定把“伤”藏起来,继续寻访种桑养蚕良法。

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为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他一边请教县里农广校的技术人员,一边外出考查、学习。回来后,他先领了 30 张蚕种自已试养。由于有了前车之鉴以及新学到的技术,这些蚕长势非常好。到了四龄蚕后,郁再俭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把所养的蚕全部赠给群众饲养,五龄后,蚕吐丝上茧。几天后,受赠的群众每家卖蚕茧收入近 1000 元。

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卖茧得钱的消息一下子传遍全村,群众又开始对种桑养蚕有了信心。经过几年发展,平怀村的桑蚕产业已初具规模,效益良好。然而 2007 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导致中国的丝织品出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鲜茧狂跌至每公斤 8 元,大量的蚕农欲毁桑种粮。在这关键时刻,郁再俭为挽救全村桑蚕产业,硬是自己掏钱把全村 4000 多亩桑园承包下来,仅仅一年,郁再俭便因桑园亏了 40 多万元。好在到了 2009 年,蚕茧价格逐渐回升,到2010 年,鲜茧价格涨至每公斤 40 元。蚕农们见蚕茧价格转高,又纷纷来讨回桑园。此时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郁再俭毫不犹豫地将桑园退回给蚕农。

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一亩桑地就有 900~1000 公斤的桑枝,农户无法处理被当垃圾丢弃,既影响交通又造成环境污染。”有次,郁再俭去宜州参观学习的时候发现当地人用桑枝生产食用菌,得到的回报甚至比养蚕更高。郁再俭从此脑洞大开,2010年开始,平怀村成立桑枝食用菌生产基地,利用桑枝种植食用菌。

2010 年,郁再俭报读了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办的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训蚕桑专业,并在班上担任学习委员。在校期间,郁再俭刻苦钻研蚕桑专业知识,并学习相关的各种实用技术。在老师的指导下,郁再俭的蚕桑专业知识得到了系统的提升,综合利用的思路也更广阔了。郁再俭现学现做,在蚕桑综合利用方面甩开了大步。利用老桑叶,发展豚狸;利用桑枝养殖山羊、种植食用菌,桑葚酿酒、用蚕沙做成蚕沙枕头和饲料,蚕粪和废菌棒加工成有机肥。还在桑园里大量套种红薯,并利用红薯加工成红薯粉……目前,平怀村年养蚕收入 1500 多万元,养豚狸收入 170 万元,生产桑食用菌收入 98 万元,生产红薯粉收入 50 万元,生产有机肥收入 43 万元。

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以前我在书上看到桑树被称为‘神木’,没想到我能把它的神奇变成现实。桑树的用途远远不只这些,桑枝可以用来编织工艺品,皮可以用来造纸,叶、果、枝、根、皮皆是很好的中药,今后我们将围绕桑树的特点,最大化的发挥其‘魔力’。''

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为了把产业管好,郁再俭和他的团队探索出了一条“党总支部 + 联合社 + 专业合作社 + 基地 +贫困户”的新模式,成立了桑蚕、豚狸、计生、互助、老年等 5 个协会党组织,目前有 352 名群众加入协会。他还根据党员的管理经验、技术特长,把 40名党员都分到各个产业上,让骨干党员担任产业协会的会长,每人负责管理一个产业,形成了支部引领、协会经营、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新局面。

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我们村有凌云县下甲镇农民养蚕专业合作社、凌云县下甲镇农民养殖专业合作、凌云县郁丰专业合作联合社、山羊合作社等 4 个合作社。但是在经营中会发现,每个合作社都会有自己的发展目标,而且这些合作社都侧重于种或者养,有时候各个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不良竞争的现象。”这让郁再俭很郁闷,2015 年自治区党委组织去山东考察的时候,发现当地在发展的过程也曾经遇到类似问题,但是他们最后成立了“合作联社”后,就把这问题解决了,合作社都加入合作联社,统一目标,统一管理,协调发展。“目前整个凌云县的合作社都加入了我们的合作联社,我们统一管理、统一销售。”

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郁再俭还创新出“一诺、二评、三导、四助”工作法。让党员年初作承诺,年中搞评议,针对问题作引导,依靠集体解难题,让党员在干事创业的舞台上有责任、有担当、有成就。平怀村党支部还把“三会一课”和产业发展融合起来。通过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三会一课”形式,让党员队伍在产业链上锻炼,使他们成为“当家人”“领头雁”;同时,党组织引导专业协会集中资金、技术和人才,重点投入,培植有特色产业、有规模效益、有竞争力的公司,实行规模化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在产、供、销、运等环节中,村组“统”不了、政府“包”不了、农民“办”不了的问题,推动了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郁再俭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他的荣誉也纷至沓来。这几年他相继获得百色市八桂先锋行先进个人、自治区劳动模范、最美中国符号人物、全国劳模、最美家庭等荣誉。

随着桑蚕产业的发展壮大,平怀村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一跃成为百色市最富村,自治区级生态示范村,同时还成为中央党校和广西大学林学院的学习实践基地。

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为了让农村的农业产业显得高端大气,郁再俭注册成立了 “广西凌云广大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统管平怀村现有的桑蚕合作社、豚狸养殖合作社和山羊养殖场、食用菌加工厂等,开展公司化运作,以公司的形式开拓市场。

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以“清洁乡村”活动为契机,平怀村着力打造乡村游项目,建立村规民约、筹集专门资金发动群众自觉参与到生态乡村建设之中,让村子干净整洁漂亮起来。平怀村下方有一个烂泥塘,之前,全村废水都往这里排放,如今已清理成为一个鱼塘,时常引来钓鱼爱好者。2013年,该村被评为了“自治区级生态村”。近年来,平怀村成为百色市“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村,建立规范化的村级幼儿园、敬老场所等。同时建起了百色市唯一的村级工会,利用“工会之家”带动群众致富。如今,平怀村基本实现了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集约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规范化、融资顺畅化、收入方式多元化。创新实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新作为。

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文字来源:中国报道网 (记者 王兆雷)

监制:黄元荣

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郁再俭:从光棍村到最富村的变迁带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