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虛會精神|明確四項重點工作實施四項「三年行動計劃」

東營日報報評論員

全市“解放思想大討論”務虛會,提出了我市發展的目標定位,即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溼地城市。實現目標定位的途徑,就是明確四項重點工作,實施四項“三年行動計劃”。

四項重點工作,即項目建設、“雙招雙引”、營商環境、金融動能轉換。一是項目建設。改革要以問題為導向,發展要以項目為導向。經濟社會發展要落到項目上,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推進產業集群發展都要落到項目上。我們實施的“三大戰略”中,開放戰略更多的是項目開放,融合戰略更多的是項目融合,聚焦戰略更多的是項目聚焦。以項目為導向,不僅僅是口號,而且要體現在考核上,抓項目關鍵是抓落地。

二是“雙招雙引”。這是貫穿於經濟工作始終的生命線,抓住了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就抓住了經濟工作的全鏈條和主動權。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實質上是引進新變量,創造新組合,提供新可能,培植新優勢。新舊動能轉換,無論傳統產業提質效、新興產業提規模,還是推進產業集群發展,都離不開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凡是發展好的企業,無一不是通過合資合作、產學研合作,通過人才引進而快速發展的。招商引資、招才引智,企業是主體,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是主戰場,其他各類經濟開發區是重要戰場,領導是“第一資源”“第一責任”,專業招商隊伍是重要支撐。要創新招商方式,圍繞產業鏈強鏈補鏈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圍繞產業集群招商引資招才引智。“雙招雙引”要精準,不能大而空,更不能“剜到籃子裡都是菜”。要堅持專業化招商,讓專業的人來幹專業的事。專業招商必須有專門招商團隊,不能一支團隊當“萬金油”。要有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政策,要專門制定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考核辦法,要把招商引資、招才引智作為“一把手”工程,作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新舊動能轉換的突破口抓實抓好。在幹部選拔使用上,在評先評優、勞模評選上,要向招商引資、招才引智這支隊伍傾斜。

三是營商環境。龔正省長圍繞營商環境提出打造“1+4”體系,“1”就是綠水青山的政治生態環境,“4”就是精簡高效的政務環境、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環境、彰顯魅力的自然生態環境、誠信法治的社會環境。優化政務環境,核心是簡政放權,重點是推進“放管服”和“一次辦好”改革。李克強總理再三強調,解決政務環境低的問題,關鍵是“放”,下放行政權,清理多部門重複的管理權,以放為原則,以不放為特例。除了規劃、環保、化工安全監管等一些不能放的以外,其他的能放則放、能放都放。“管”就是利用新技術、新機制,創新和加強監管。“服”就是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增強市場主體活力和創新能力。下一步,要建立完善“三張清單”:一是負面清單,告訴企業什麼不能做,除此之外的都能做,放開手腳,激發活力;二是權力清單,規定政府只能做什麼,其他的不能做,把政府的手腳限定起來,不能讓政府這隻手隨意干擾市場;三是責任清單,界定清楚部門職責、職能和責任。“一次辦好”是讓企業或群眾“零跑腿”或“只跑一次腿”,要讓群眾網上辦、就近辦、簡便辦或者貼心給予幫辦;“一次辦結”就是要讓群眾方便,給企業以尊重。優化生態環境,環境也是吸引力、競爭力。

東營有獨特的生態環境,融匯河、海、湖、溼地、城五大城市要素,這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黃河入海口有1530平方公里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條件打造成為我國向世界展示河口文化的標誌區。要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把自然保護區保護好、恢復好。特別是把自然保護區水系規劃設計好,設計好大循環、小循環,每年力爭灌兩次水,讓自然溼地的恢復和保護得到保障。同時要把淺海溼地保護好,把陸域溼地保護、恢復、運用好,保留更多的自然溼地,減少人工溼地。我市河流水系基礎很好,要推進水系網格化、生態化建設,用生態的辦法解決生態問題。打造溼地城市,推進水系網格化建設,既是打造生態景觀的需要,也是防洪解決內澇的需要。要依靠發達的水系,讓雨水就近入河,創造條件建設無內澇城市。建設現代化溼地城市,必須下大力氣推進化工產業轉型升級、進區入園,下大力氣解決企業無組織排放問題、空氣異味問題,真正讓藍天碧水、大美溼地、文化生態成為東營的軟實力。特別要切實抓好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暨“四減四增”三年行動動員大會精神的落實,抓好“1+1+8”系列方案的落實,抓好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的整改,真正把工作落實落細、取得實效。

四是金融動能轉換。無論是新舊動能轉換還是招商引資、招才引智,都需要有良好的金融環境、金融生態,有良好的信譽、口碑、信用體系,有良好的金融工具、融資環境。加快建設現代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去過剩產能,必須去樓市庫存,必須解決債務高企問題,不斷降成本、補短板。東營的產業結構偏重,發展方式相對粗放,特別是部分企業主業不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不大、替代能力不強,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任務很重,金融風險防控的壓力較大。必須要看清楚、弄明白,超前謀劃,勇於擔當,綜合施策,積極作為。金融動能轉換和新舊動能轉換相得益彰,金融動能轉換先於新舊動能轉換,金融動能轉換好了會加速新舊動能轉換。金融動能轉換成效如何,關鍵看智慧、看能力、看擔當。推進金融動能轉換,很重要的是積極穩妥化解金融風險,要堅持企業主體、政府協調、市場運作、依法依規的原則,銀行、企業都要發揮主體作用,各級政府積極作為,全社會廣泛支持,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四項“三年行動計劃”,即生態環境保護和“四減四增”三年行動計劃、“金融動能轉換”三年行動計劃、“雙招雙引”三年行動計劃、“夯實基層基礎”三年行動計劃。做到每年有任務、三年有目標,年年有變化、三年見成效,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四減四增”三年行動計劃,重點是抓好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暨“四減四增”三年行動動員大會精神的落實。“雙招雙引”三年行動計劃,要制定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專門政策,制定“雙招雙引”的考核辦法,建立項目引進談判工作機制,建立招商引資委員會。要建立“3+N”的決策機制,“3”就是市長、常務副市長、分管市級領導,“N”就是涉及到的部門、縣區、有關人員,“3+N”解決不了的提交市委常委會研究。“金融動能轉換”三年行動計劃和“夯實基層基礎”三年行動計劃,市委將召開專門會議安排部署,各級各部門要以更加昂揚的工作狀態,抓好會議精神的落實,為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溼地城市,作出應有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