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紛紛開出「年薪百萬」,博士後人才竟如此搶手

在高校和科研機構中,從事科研工作的除了教授、研究員、副教授等固定崗位學者外,還有一類從事科研工作的主力軍就是博士後。作為基層科研人員,他們的收入水平值得關注。

近幾年,隨著我國政府和高校對博士後隊伍的重視程度地加大,他們的收入也越來越高,不少高校都開出年薪20萬的待遇,甚至有高校博士後薪酬可達100萬元。

高校紛紛開出“年薪百萬”,博士後人才竟如此搶手

西南大學百萬薪酬招博士後

據上游新聞8月12日報道,西南大學面向社會招聘全職博士後,博士後擬研究課題(招收方向)為農業資源與環境、哲學、教育學等,根據出站成果,薪酬最高可達100萬元,這樣的高待遇超過了大多數高校。

據瞭解,此次西南大學招聘博士後,學歷要求為博士學位,且獲學位時間一般不超過3年。年齡不超過35週歲,如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可放寬至38週歲(自然科學領域)或40週歲(人文社會科學、醫學領域):博士期間獲校一等獎學金、校長獎學金或同等級別獎學金;現主持或作為主要成員承擔省部級及以上項目或基金;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勵;世界知名院校獲得博士學位的外籍或留學人員;具有合作導師承擔的重大科研項目急需的研究能力。

博士後擬研究課題(招收方向)為農業資源與環境、哲學、教育學、生態學、農林經濟管理、中國史、生物學、畜牧學、作物學、外國語言文學、植物保護、園藝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地理學、心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化學、藥學、水產、數學、統計學 。

根據西南大學2017年發佈的《西南大學博士後工作管理辦法(修訂)》,全職博士後薪酬待遇分為 100萬元、60萬元、30萬元,由基本工資、生活補貼、科研補貼和績效津貼四部分構成。達到 I 類出站條件的學校給予100萬元,達到 II 類出站條件的學校給予60萬元,達到 III 類出站條件的學校給予30萬元。

全職博士後在站期間(一般2-3年),學校按月發放基本工資( 2300元/ 月 )、生 活 補 貼( 4700元 / 月 )和 科研補貼( 1000元/月 ),出站時發放績效津貼。績效津貼=出站條件對應的薪酬-學校發放的(基本工資+生活補貼+科研補貼)。 這也就意味著,只有通過博士後出站條件才能最終拿到數額較高的績效津帖。

博後出站對論文、項目、獎勵等有嚴格要求

高校紛紛開出“年薪百萬”,博士後人才竟如此搶手

當然,要想拿到西南大學開出的高額博士後薪酬,也需要滿足相應的要求,總體來看要求還是非常高的。以自然科學領域的I 類出站條件為例,需要在發表兩篇國外的T類論文(影響因子大於10)或SCI論文一區論文4篇(其中國外T類論文1篇),同時需要主持A類(國家級)項目1個或B類科技獎勵1項。

這樣的條件也意味著自然科學領域的博士後要想拿到百萬薪酬,需要在短短2-3年時間內發表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同時以西南大學為第一單位拿到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或1項B級科技獎勵,這樣的要求還是非常高。

相對來說,西南大學規定的II 類出站和III 類出站條件規定的論文、項目、獎勵等要求要低一些,考慮到這兩類博士後的待遇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因此對應屆博士生還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

高校和政府紛紛提高博士後待遇

1985年,在李政道先生先後兩次倡議下,中國開始實行博士後制度,那一年,一名博士後一年的日常經費是1.2萬元。經過三十多年,中國博後的薪水也一路水漲船高。2015年8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在《關於改革完善博士後制度的意見》中做了規定,日常經費每人每年8萬元。

除政府外,高校也都在大力提升博士後待遇水平。除了西南大學外,近年來還有很多高校提高博士後待遇,特別是在高校雙一流建設的大背景下,博士後的待遇相比前幾年有較大幅度提升。

2017年3月,浙江大學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博士後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提高在站博士後科研人員資助標準,規定世界排名前100名高校的博士畢業生、海外知名高校的外籍博士畢業生,以及其他特別優秀的博士畢業生,經學校評審後,最高可給予每年20萬元的資助。

2018年5月,山東大學出臺《關於深化人事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意見明確,將著力加強博士後隊伍建設,待遇全面提高,一批人能達到年薪30萬元的標準,大部分博士後年薪在20萬元左右。

2018年4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發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士後激勵計劃實施辦法》,為納入激勵計劃的博士後研究人員提供20至35萬元年薪,為出站留院工作的優秀博士後研究人員提供50萬元房貼,並建立職稱聘任的綠色通道。同時,還將通過實行“2+X”的培養模式,加強在站管理及考核,切實提升博士後培養質量。

同時,國家層面還陸續推出《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與《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等項目,進一步加強對海內外優秀博士畢業生的吸引力度。

不過,從總體來看,目前我國待遇優渥的博士後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博士後的收入依然停留在較低的水平,高校博士後待遇水平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免責及版權聲明:內容來源青塔、上游新聞、西南大學人事處網站,僅供個人研究學習,不涉及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北京文都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