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花》:生在没有“割礼”习俗国度的你,是多么的幸福啊!

世界经济好转了,地区风俗文化的发展是否也要同步?女性歧视,是否真的烟消云散?电影《沙漠之花》,可能会将答案以某一个角度浮现出来。

相信很多人都是全程一张严肃脸地揣摩观看完这部电影的,小编也是如此。这部电影是根据索马里黑人模特华莉丝迪里的自传书改编的,关于非洲索马里“割礼”的陋习的故事。

《沙漠之花》:生在没有“割礼”习俗国度的你,是多么的幸福啊!

割礼器具

试想一个年纪五岁的小女孩在这样简陋的器具和狰狞的割礼师的面孔下受到身体器官的剥夺,是多大的一种伤害。

《沙漠之花》:生在没有“割礼”习俗国度的你,是多么的幸福啊!

场景切换。在这部电影里,一开始片头是从灯红酒绿的欧洲生活切入的,后半部分采用“回忆杀”的技巧,把女主在索马里的生活以及她遭受到的一切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看者面前。沙漠里的狼狈和都市里成为超模后的精致,画面对比感极强,时而现实,时而回忆,而且切换自如,切换的场面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沙漠之花》:生在没有“割礼”习俗国度的你,是多么的幸福啊!

《沙漠之花》:生在没有“割礼”习俗国度的你,是多么的幸福啊!

《沙漠之花》:生在没有“割礼”习俗国度的你,是多么的幸福啊!

同时,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更是突出强调了一些地区落后风俗的待改革性之强的主题。因此,电影的感情基调总体上也是沉闷的,毕竟是这一残忍陋习背景下的故事。

情节简单。这部电影的主要线索是华莉丝的足迹。主要讲的是华莉丝在接受割礼后,不想委屈求全按照父亲意愿嫁给60岁老头儿而赤脚逃婚在沙漠中差点丢了性命。后来到伦敦被好心的玛丽莲收留,在打工的餐厅里遇到伯乐,最终成为世界顶级名模,并投身于妇女解放事业。

人物神情捕捉。细看会发现,在华莉莎成为超模后拍摄中的每一个镜头,她的眼神都是那么坚定,仿佛蕴含着一种信念,就跟她在结尾的时候倡导废除割礼陋习时一样的坚定。

《沙漠之花》:生在没有“割礼”习俗国度的你,是多么的幸福啊!

对于那些落后贫苦地区来讲,生活本就不易,他们的希望就像沙漠里的泉水一样,少得可怜。而丑陋的习俗让他们雪上加霜,像死水一般,把那里的人浸透得腐烂。特别女性的地位,总是被落后腐朽思想左右。电影映射了现实,希望有一天这些不好都会消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