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不同國家有哪些不同打開方式?

鄉村發展戰略

廣袤的農村已經成為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今年年初發布的2018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

在前不久舉行的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著名投資人羅傑斯曾多次提到“中國鄉村”。他多次表示看好中國廣大的農村發展前景,“中國農村處在大有可為的機遇期,如今有很多像中民投這樣的企業,都非常看好中國農村發展前景,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當中。”

鄉村振興:不同國家有哪些不同打開方式?

著名投資人羅傑斯在博鰲期間接受媒體採訪

中國鄉村的優勢在哪裡?又可以參考怎樣的發展路徑?需要做何努力?不少其他國家都有過發展農業、探索鄉村發展的歷程,他們探索出的經驗值得借鑑。

韓國:新村運動

韓國用“新村運動”(Saemaul Undong)讓鄉村發生巨大的變化。這一運動在1970年代發起,在初始階段,韓國政府向全國所有3.3萬個村莊無償提供水泥,用於房子、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通過宣傳、教育和財政支持,改變了廣大農民的精神面貌,強調勤奮、合作和自力更生。

“新村運動”在短短几年時間裡改變了農村破舊落後的面貌,並讓農民嚐到了甜頭,對韓國經濟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鄉村振興:不同國家有哪些不同打開方式?

日本:一村一品

農業生產方面,日本各地採取了不同的措施夯實農業的基礎,使農作物生產更有效率,農產品銷 售得到強化。如為保護耕地和促進生產,採取耕地集約化管理和共同管理;強化本地土特產品的開發、生產和加工。

此外,日本還在生態觀光農業上發展出最具特色的“一村一品”模式,即引導農村居民找到本地的閃光點,開發生產具有本地特色的產品,並推動這些產品走向國內外市場。

針對日本的鄉村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日本在2000年推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對老年人的嚴重或慢性疾病、住養老院的各種費用進行一定補償。

鄉村振興:不同國家有哪些不同打開方式?

泰國:一區一特產

在泰國,發展市場細分化產品和支持鄉村是減貧的關鍵。

與日本相似,泰國政府推出的“一區一特產”(OTOP)計劃激發了農民的創業精神併為他們增加了收入。同時,泰國還推出了多個基於鄉村的舉措,內容涵蓋有機農產品種植、手工產品、鄉村旅遊等。這些舉措對於當地的就業與生活有極大的幫助。

鄉村振興:不同國家有哪些不同打開方式?

法國: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一詞是在20世紀80年代寫入法律的,但在此前的幾十年,生態農業一直在不斷髮展。

1931年,一些法國農民自發採用有機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種植出高優質蛋白小麥,用來生產麵粉和麵包,生態農業雛形開始出現。

1958年,第一個生態農業組織在法國西部誕生。

1961年6月,法國生態農業協會成立,藉助當時強調回歸自然的社會運動,積極推動了生態農業的發展。

如今,法國生態農業佔法國農業用地面積的5.7%,佔地約150萬公頃。

與傳統農業相比,生態農業綜合了現代科技技術和管理手段,在生態上和經濟上均實現了良性循環,有效地統一環境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利益最大化,是發展和振興農業的一個有效途徑。

在整個歐盟,農業也是非常受重視的。共同農業政策(The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CAP)是歐盟最重要的共同政策之一。自1962年共同農業政策誕生以來,根據歐盟農業發展的需要,共同農業政策目標由最初的促進農產品增產,轉向著力解決農產品過剩、提高農產品競爭力、促進農村發展等新問題,並且成立相應的特別基金來支持鄉村的發展。

鄉村振興:不同國家有哪些不同打開方式?

美國:基建計劃

美國的1.5萬億美元基建計劃中的大部分會用於改進鄉村的基礎設施,包括交通、混合能源以及寬帶連接。另外,新的科技和工作方式也將會對鄉村的振興起到重要作用。

在上世紀初,美國的農業和鄉村非常繁榮,但在60-70年代,大量的鄉村人口遷移到城市。近期,美國的人口定居出現了一個趨勢:多數人口居住在離大城市2-3小時的地方,這樣他們既可以享受郊區的新鮮空氣,也能夠享受城市的醫療、娛樂。

隨著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國也會有很多的人從大城市遷移到鄉下或者小城市。中國突飛猛新誕生出的新科技、工作方式以及高效的客運系統將會使在鄉村辦公成為可能,並且為鄉村輸血,振興鄉村。

鄉村振興:不同國家有哪些不同打開方式?

總結

基於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長樊勝根提出中國的“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做到以下幾個要素:

解決相對富裕的鄉村地區的環境問題,包括改變村民的行為習慣、加強村民環保意識等;

1. 改善貧窮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教育質量;

2. 聯結鄉村與城市,讓來自農村的營養、健康食品有暢順的通道進入城市;

3. 改革補貼政策,將產品補貼改為收入保障,或者用於改進民生及環境;

4. 加強鄉村——城市之間的聯結,包括線上、線下及價值鏈等方面 ;

5. 整合農業與農村的發展戰略、政策、投資。

2017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8.52%,與發達國家平均80%的水平相比,空間仍然很大,按照2020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60%的規劃,未來兩年鄉村至少能夠釋放900萬左右的勞動力。

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是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硬約束,因此未來兩年,鄉村振興的目標之一就是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對農村貧困人口精準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