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考古千里之外發現晉文公踐土會盟稱霸成伯地孟州成伯古村

臥馬先生神考古 破譯“霸伯尚盂” 千里之外發現晉文公踐土會盟稱霸成伯地孟州城伯鎮成白古村

神考古千里之外發現晉文公踐土會盟稱霸成伯地孟州成伯古村

2017臥馬先生破譯大河口墓M1017號記載晉文公踐土之盟歷史的《霸國尚盂》銘文對比圖

“踐土之盟”發生在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戰後,晉文公大會諸侯於踐土,參加會盟的有晉、魯、齊、宋、蔡、鄭、等國,晉被推為盟主。周天子也派出代表參加。該會盟是晉國同年在城濮之戰打敗楚國之後,與各國約定要求尊重周王室,是晉文公為確立霸主地位而舉行的會盟。踐土之盟是晉文公霸業和晉國曆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春秋》、《左傳》、《史記》等史籍多有記載。

《春秋》:“盟於踐土,之地魏邑”。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載發生在2650年前:“甲午,至於衡雍 ,作王宮於踐土”。杜預注:“衡雍,鄭地”楊伯峻注:“其地當今河南省原陽縣西,踐土東北”。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載:“﹝晉文公﹞罷宋圍,還與荊人戰城濮,大敗荊人,返為踐土之盟,遂成衡雍之義”。

《呂氏春秋·簡選》則說:“反鄭之埤,東衛之畝,尊天子於衡雍”。

《史記 周本紀》記載:二十年晉文公召襄王,襄王會之於河陽踐土,諸侯畢至”。

《續漢志》裡也有記載,說,“卷縣有垣雍城,或曰,古衡雍”。

關於踐土之盟發生地的“踐土”地望,自2650年前踐土會盟以來,歷代以來有踐土會盟地望在衡雍,即現在的河南省原陽縣原武鎮古城村;踐土,即現在的河南省原陽縣祝樓鄉王祿(錄)村;及踐土即河南省孟州市西北桑樹窪的“古成周城”等說。因為踐土之盟地望,至今沒有發現與踐土會盟有關的文字文物證據,加上孟州市古周城與原陽縣原武鎮古城村東西相距200多里遠不符踐土之盟實際。關於踐土會盟地望均為後世史志學者推測之說一直未能確切論定,至今踐土會盟地望成為一樁爭論千年之久的難解歷史懸案。

令史學家和山西考古專家沒想到的是,2009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發掘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M1017號墓出土帶霸伯的116字銘文青銅盂,被山西考古專家考古論定為從未在歷史上記載的霸國的霸伯之盂。在出土八年後的2017年10月27日有幸被千里之外的我重新研究完整破譯,從而揭開了山西省考古專家無中生有的“霸國”考古之謎。

破譯“霸伯尙盂”發現,116字銘文詳細記載了晉文公在古周城為周襄王建成受覲之宮的踐土宮後,受到周襄王賞賜在“踐土”之地晉文公與諸侯國君會盟受命稱霸的歷史事件。來自地下墓葬的“霸伯尚盂”銘文,為晉文公踐土之盟的歷史事件提供了最早最詳實可靠的歷史信息,也為尋找踐土之盟地望提供了新的參考依據。

破譯霸伯尙盂譯文:惟三月,王吏,伯考蔑,尚歷歸,弓矢 勞 旁鬯臧尚,拜,稽首,既稽首,徙賓,獻,賓用虎皮,'稱',毀。用章卉獻日,命賓曰:"拜,稽首。天子蔑其臼,歷踐,敏。用章,遣,賓獻,貯魚皮兩側,毀,用章,禾馬,又毀,用玉,賓出,以俎,或共伯,或匯舁貯玉,禾車,賓出,伯貴賓於蒿,或舍賓馬。霸伯拜稽首,對揚王休,用作寶盂,孫孫子子其萬年永寶。

破譯霸伯尙盂釋讀:"霸伯尙盂"譯文:在晉文公五年公元前632年,經過三月之役的營建,終於為周襄王建成古周城的受覲之宮的踐土宮。五月丁未,受晉文公踐土之盟和接受諸侯覲見之邀的周襄王及內史官伯、考、蔑(當是尹氏、王子虎、內史叔興父)如期而至,在踐土宮賞賜晉文公曆來勤王歸服於周王朝之功,賞之彤玈之弓矢、虎賁之勞卒、旁鬯的秬鬯窖藏美酒;接到周王的賞賜晉文公,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撐在地上,然後緩緩叩首到地,稽留多時,手在膝前,頭在手,行稽首大禮,拜謝周襄王之嘉賞。稽首拜謝之後,周襄王一一接受各諸侯國君的覲見。接著周襄王向晉文公獻,虎皮製作的賓用戎服及用虎皮做的天子乘駕駛,當諸侯各國眾賓內史伯宣讀周襄王所作"文候之命"文詔,賜命晉文公為諸侯之長的霸伯,晉文公正式"稱,霸伯",之後進行禱祈除殃的祭祀。

用章卉獻"踐土之盟"之日,主持的禮賓命來賓,曰:"拜,稽首"。周天子襄王與內史官蔑等肅立在會盟祭祀坑前,諸侯各國參加會盟的來賓,圍繞周襄王,開始快速的行走,示意踐土踐行履行盟約。主持禮賓繼續命:"用章,遣",伯與考代表周王朝先行獻上祭禮專用的玉璋,貯於魚皮囊兩側,進行禱祈除殃的祭祀。主持禮賓再命:"用章",諸侯各國來賓聽命,獻上嘉禾稷谷和馬匹,又進行一番禱祈除殃的祭祀。主持禮賓再命:"用玉",各諸侯國來賓獻出祭祀的玉器,將玉器放在祭祀時放祭品的專用俎器上,或供於霸伯,或彙集在一起,由舁夫把玉統一貯放,把嘉禾稷谷置於車中,在祭祀坑下襬放好祭祀玉器嘉禾等,各諸侯國來賓離開踐土之盟的盟誓地。霸伯在不遠的蒿地,用貴賓的禮儀招待各諸侯國來賓,並安排來賓的賓馬宿於舍。拜別時,霸伯晉文公,再行稽首之禮拜謝周王,面對周襄王頌揚周王的美德。為紀錄盛事之用,特鑄作青銅寶盂,讓後代子子孫孫千年萬年永遠銘記這次"踐土之盟"的寶貴時光。

霸伯尙盂銘文,關於踐土之盟過程的詳細記載令人激動振奮,因為關於踐土只是二字提及,記載過於簡略,自2017年破譯“霸伯盂”銘文之後,一直在考慮“踐土會盟”地在哪兒的問題?不知踐土之盟地到底應該在原陽縣的原武鎮還是在孟州市的古成周城?

根據“霸伯尙盂”銘文及史籍記載綜合研究認為,按照諸侯會盟必須進行一套符合周禮的祭祀會盟程序,分析史籍所記載的衡雍與踐土兩地不會相距太遠外,踐土之盟地當在古河陽之域,周襄王下榻的受覲之宮古周城踐土宮,與踐土會盟祭祀地也不會太遠?參考與踐土之盟相關的“古成周城”遺址地在河南孟州,初步考慮“踐土之盟”會盟地,應該在古為河陽的河南省孟州市“古成周城”不遠才比較符合踐土之盟的歷史記載。

論定踐土之盟地需要文物考古和符合歷史記載的考古證據來驗證,需要找到符合“霸伯尙盂”及史籍所記載的與衡雍、河陽、古周城踐土宮、踐土會盟地相符的歷史地理證據。

2003年01期《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程峰的“踐土地望考--兼論孟州古周城”,認為踐土之宮與踐土之盟地,在孟州市西北的桑樹窪古成周城。最後程峰在論及“孟州谷城非河陽故城”中又幾乎否定了古成周與河陽踐土並非一地。

在詳查孟州市地圖,發現孟州市東北七公里的“城伯鎮”古為“成白鎮”,因成白村得名後欣喜若狂,終於腦洞大開發現能夠解開“踐土之盟”地望的重大歷史線索。

城伯鎮的歷史沿革明確記載,城伯鎮古名“成白村”,有住民蘇宋王三姓人,商議認為有成無土不為城,有城無人是空城,非吉象,將“成”、“白”二字分別加上“土”、“人”旁,即今名。1954年本地區分別沒鄉,1955年冬成立集體農莊,1956年春又變為高級社,1957年高級社下放,每個村為一個分社,1958年初成立城伯公社,1983年改城伯鄉,1996年改為城伯鎮。城伯鎮的歷史證明,歷史上的城伯鎮為當地人不解“成白”為何意的成白村無疑。

原來“城伯鎮”距今僅有幾十年的短暫歷史,“成白村”的“成白”二字其實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能夠準確還原和再現晉文公成白稱霸的踐土會盟歷史。

神考古千里之外發現晉文公踐土會盟稱霸成伯地孟州成伯古村

伯字甲骨文金文篆書演變圖

白,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明瞭的、清楚的。伯,甲骨文

神考古千里之外發現晉文公踐土會盟稱霸成伯地孟州成伯古村

白是,明瞭的,人,表示明於事理的人。有的甲骨文

神考古千里之外發現晉文公踐土會盟稱霸成伯地孟州成伯古村

調整成左右結構。造字本義:見多識廣、明於事理、能說會道的族長。金文

神考古千里之外發現晉文公踐土會盟稱霸成伯地孟州成伯古村

、篆文

神考古千里之外發現晉文公踐土會盟稱霸成伯地孟州成伯古村

承續甲骨文字形。古人稱見多識廣的部族首領為“伯”;稱調解裁斷的德高望眾者為“仲”;稱祭祀降神的男子為“叔”。

伯字的漢字演變證明,伯字之源的早期甲骨文和金文均寫作“白”字字形。所以古之“白”字即為“伯”。

伯仲叔季是弟兄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漢字伯《說文》釋“伯,長也”。伯是古代統領一方的長官。《禮記·王制》“分天下以為左右,曰二伯”,伯為“王覇”,通“霸”。《莊子·大宗師》“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

中國歷史上真正成白稱霸的國君屈指可數,只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這春秋五霸。從白伯的漢字演變,可見白伯與霸字相通的文字關係。所以白與成組合的成白,理當是“成伯”有成伯成霸之意。

神考古千里之外發現晉文公踐土會盟稱霸成伯地孟州成伯古村

孟州市古周城遺址 1

神考古千里之外發現晉文公踐土會盟稱霸成伯地孟州成伯古村

孟州市古周城遺址 2

神考古千里之外發現晉文公踐土會盟稱霸成伯地孟州成伯古村

孟州市關於古周城遺址及簡介

神考古千里之外發現晉文公踐土會盟稱霸成伯地孟州成伯古村

孟州市關於“河陽故城”遺址牌圖

神考古千里之外發現晉文公踐土會盟稱霸成伯地孟州成伯古村

孟州市為晉城通洛陽的唯一古官道遺址牌圖

古成周城位於孟州市西北14公里槐樹鄉古周城村的古城湖,順澗湖湖面1.5萬餘畝,湖水清冽幽深,堤岸重巒疊嶂,古成周城依岸而築。古周城又稱周襄王受覲城,位於順澗湖南岸,佔地面積25萬平方米,四周城牆高8米,寬6米,土夯而成,氣勢雄偉,是孟州市著名的歷史文化遺址。

因為古為成白村的今城伯鎮城伯村一帶,土地平曠,無安全隱患,西距今古成周城遺址15公里,會盟君王無需長途跋涉的車馬勞頓,可在一個時辰內車馬驟至,符合離古成周不遠之地舉行踐土會盟儀式的地望。

神考古千里之外發現晉文公踐土會盟稱霸成伯地孟州成伯古村

孟州市槐樹鄉古周城遺址與城伯鎮成伯村距離地圖示意圖

神考古千里之外發現晉文公踐土會盟稱霸成伯地孟州成伯古村

孟州市槐樹鄉古周城遺址與城伯鎮成伯村洛陽王城距離衛星地圖示意圖

歷史上雖然沒有關於成白村是晉文公成白稱霸的歷史記載,至今也沒有查找到出土與踐土之盟有關的考古類文物。具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成白村古地名,是經過幾千年地名演變傳承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類歷史證據。關於成白古村線索的首次發現意義重大,相信未來如果在孟州市城伯鎮成白村進行相關的考古發掘,應該能夠發掘到與石家河鎮沈鹿會盟遺址、侯馬盟書遺址等與踐土之盟相關的祭祀會盟類文物證據。

全國只有一個城伯鎮和唯一的古成周城遺址的古河陽今孟州市境內,在古成周附近發現以成伯命名的古地名,無疑與晉文公踐土之盟而成白稱霸諸侯的歷史有關。

神考古千里之外發現晉文公踐土會盟稱霸成伯地孟州成伯古村

孟州市槐樹鄉古周城遺址與原陽縣原武鎮古城村地理位置對比示意圖

實測河陽縣與孟州市相距兩百多里的原陽縣,沒有古為河陽的歷史證據,與古周城相距兩百多里,與踐土之盟在周襄王下榻的古周城附近舉行的歷史發生地距離不符。

孟州市秦屬三川郡北境,為河雍縣的一部分,因為地處黃河以北是標準的河陽之地,轄4個街道、6個鎮、1個鄉孟州市有大定街道、會昌街道外河雍街道、河陽街道等與河陽相關的地名,是歷史上的河陽。古成白村今城伯鎮與受謹之宮古成周城遺址不遠、與晉文公成白稱霸歷史相符。

霸伯尙盂銘文,雖然關於踐土的記載只有“踐敏”二字,但都是動詞代表踐土之盟活動儀式祭祀會盟環節的“踐”字與“敏”字,清楚的表明,晉文公舉行的踐土之盟,並不是在叫“踐土”的地方舉行會盟,“踐土”之名有可能僅是因為晉文公會盟儀式上,諸侯國君有隨晉文公快速踩踏浮土的踐土之舉而得“踐土”之名;“踐土之盟”也疑是因為晉文公會盟踐土之舉得名,才載之史冊得於流傳。

霸伯尙盂的“踐敏”銘文證明,“踐土之盟”的“踐土”不是地名。因為“踐土會盟”的目的是為了宣誓和證明晉文公正式成伯稱霸於諸侯。從因果關係上分析,踐土之盟與成白稱霸存在因果關聯。所以,成伯村的”的“成伯”符合形成綜合紀年晉文公踐土之盟成白稱霸古地名的可能。

孟州市城伯鎮成白村為踐土之盟發生地的發現,暫時雖然只是個沒有任何歷史記載的推測類線索,由於與“霸伯尙盂”銘文及《左傳》《史記》關於古周城、河陽、官道、踐土之盟地望驚人的吻合相符。但願成白之地的發現真的能夠拋磚引出玉來,成為發現踐土之盟地導火索,期待未來孟州市的文物考古發現加以論證,最終解開爭論2650年的“踐土會盟“地望之謎。

千里之外臥馬先生能夠僅通過破譯青銅器銘文及相關的成伯村古地名,發現晉文公踐土之盟會盟地,是不是很神?

2018.8.7 文字考古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