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女子做出選擇,流傳出一成語,現卻爲貶義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女子做出選擇,流傳出一成語,現卻為貶義!歷史其實是個反覆無常的東西,越是年代久遠,越是讓人捉摸不透,甚至會產生180度的大翻轉。歷史上有很多成語也是這樣,在漫長的歲月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漸漸與它的本意背道而馳了。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女子做出選擇,流傳出一成語,現卻為貶義

在春秋早期,鄭國在鄭莊公的帶領下,先平定共叔段,再經過繻葛之戰擊敗周桓王,從而讓鄭國成了春秋時期的第一個小霸。然而,鄭莊公病死後,太子忽即位成為鄭昭公,由於政治鬥爭,流亡國外,祭足與宋國盟約改立公子突為鄭厲公。

左傳桓公十五年記載,鄭厲公時期,國家大政悉皆依賴於祭足,引起了國君的猜忌,併成為了鄭厲公的心頭之患。如何才能消滅這個隱患呢?鄭厲公認為,只有死人才是最安全的,於是,他決定派人去殺了他,永絕後患。國君殺權臣是常有的事,這倒不奇怪,可奇就奇在鄭厲公派去殺祭足的人,竟然是祭足的女婿雍糾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女子做出選擇,流傳出一成語,現卻為貶義

可是就在計劃安排的時候,卻被雍糾的老婆雍姬所察覺了,一邊是自己深愛的老公,另一邊卻是自己父親,她到底要選擇誰呢?

雍姬很是迷茫,父親跟丈夫究竟該怎麼抉擇,於是雍姬回家問了自己的母親,母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因為這句話雍姬就做出了選擇,把這件事情跟著自己的父親祭仲說了,祭仲知道後,裡面就派人殺了自己的女婿,而雍姬也被後世之人稱之為“孝女”。

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女子做出選擇,流傳出一成語,現卻為貶義

鄭厲公眼見事敗,心知自己鬥不過老祭,慌忙駕車出逃。臨行之前,他還不忘將雍糾的屍體弄進尾箱。急馳在逃亡的路上,鄭厲公還不忘發表感慨:“雍糾啊雍糾,這種大事居然與女人共謀,真是死得活該啊你!”當年夏天,鄭厲公流亡至蔡國。

“人盡可夫”這個詞在這裡應該算是從傳統孝道出發的,絲毫根本沒有奇淫的意思。現在卻為貶義,形容生活作風不檢點的女子,可以和所有的男人產生不正當關係,當自己的丈夫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