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如何認出你身邊的菩薩

告訴你,如何認出你身邊的菩薩

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譯成漢文就是“覺有情”的意思,包括自覺和覺他兩層意思。與聲聞乘、緣覺乘不同,菩薩雖然徵悟,了脫生死,卻不離人間,甚至,不離三惡道,以一切眾生相來度一切眾生。在外表上,他同普通人一樣,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有妻子兒女,一樣要工作,要吃飯。但他卻能夠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解脫了身心障礙。

在《觀世音菩薩的普門品》中,佛說觀世音菩薩以三十二應化身度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這是什麼意思呢?比如,你喜歡說“黃段子”,菩薩也跟著你應閤兒句。為什麼呢?菩薩要度你,首先要接近你,取得你的信認和好感。然後再潛移默化的教化你。但與你不同的是,菩薩雖然說“黃段子”,但他卻心不沾染,如出水的蓮花,出汙泥而不染。所以佛經上講“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乃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無始清淨願力。”

“乃至示現種種形相”。表明菩薩不僅會入世到人道,也願意做畜生、做鬼,甚至下地獄,以一切眾生相來度一切眾生。可見,菩薩不拘於形式的存在於我們身邊,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即使有一天你忽然恍然大悟時,那時候菩薩恐怕早已離你而去了。那麼,出現在我們身邊的菩薩有什麼特點呢?怎麼才能讓我們發現他的蛛絲馬跡?

告訴你,如何認出你身邊的菩薩

首先菩薩不住相,有位菩薩說過這樣一句話“若商人無銅臭氣,軍人無糾糾武夫氣、文人無迂腐氣”是世間第一等人。這句話你不要聽過就算了,它裡面藏著一個秘密。菩薩不是你在廟裡跪拜的偶像,也不一定剃個光頭,披個袈裟,敲個木魚才是。在《華嚴經》裡記載了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事蹟,善財參了五十三位大善知識,有做皇帝的,有做屠夫的,有做比丘的,有做比丘尼的,關鍵是你有沒有法眼,認出他們就是菩薩。在這裡隨便再告訴大家一個秘密,《華嚴經》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就是佛,佛就是眾生,三者一體。《金鋼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人以色見我,以聲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我們在廟裡拜佛,其實不是拜佛菩薩,而是拜自心(此心是《心經》中說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自性),消除你的貢高慢我之心,培養自己的恭敬心、謙卑心和慈悲心。當你一念誠懇恭敬拜下去的時候,心無雜念,萬法唯心,自助天助,心即是佛,自然與佛菩薩感應道交。

其次,真正的菩薩“雖現塵勞,心恆清淨”。菩薩與我們一般人一樣生活在塵勞煩惱中。比如,許多菩薩以乞丐的形象示現,告訴我們人生的苦難。但他的心卻在清淨中,煩惱也空,涅盤也空,煩惱涅盤不相留礙。倉央嘉措為第六世達賴喇嘛,因為他的情歌,他被稱為“世間最美的情郎”。可是,在我眼裡他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高僧,他的愛情和他寫的情歌,都在以一個特別的方式告訴我們人生的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不然,他也不會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邊時,雙腿一盤,就走就走,就此圓寂。

再次,真正的菩薩“示有諸過,讚歎梵行”。菩薩的一些行為在我們眼裡也是缺點和毛病。比如,濟公和尚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嗜酒肉,貌似瘋顛,他臨終前作偈曰:“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這是多麼大的胸襟,流雲過後,仍舊是一片藍天。再比如我們在前面說舉的那個例子,菩薩為了隨機應教,雖然有時說說“黃段子”,但在實際上,他注重人格修養,嚴格遵守規矩,守戒律。佛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同時,真正的菩薩“四威儀中,常現清淨”。在他的日常生活行、住、坐、臥當中,身心內外都是清淨的,在工作、生活中,他也會與我們一樣,碰到很多難處,也會遇到別人的誤解,甚至欺負。相傳寒山為文殊菩薩化身,拾得為普賢菩薩化身。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雲: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這就是菩薩,雖然生在五濁惡世,娑婆世界,卻隨時隨地都在清淨之中。

按我的人生經驗體會,那些自謗為大師的往往是欺名盜世之徒,真正的菩薩往往看似普通,他不會動不動就給你示現一個神通,求得世俗的虛名,他們或許就在你身邊,就要看你是否有慧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