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輝知府兼任衛輝一中校長期間的私密往事

【摘要】正因如此,在河南任職30年,他被譽為“中州第一干員”,還被慈禧與光緒帝面授“御賜榮祿大夫 、欽嘉一品銜。”比起老家平度,於滄瀾在河南的名氣更大,現在的河南省衛輝市第一中學就是他創立的,當時的名字叫“衛輝府官立中學堂”,於滄瀾自任監督(校長)。

衛輝知府兼任衛輝一中校長期間的私密往事

於滄瀾於滄瀾故居

現在知道於滄瀾的人不多了,他在河南省為官30餘年,被譽為晚清“中州第一干員”(中州是河南省的古稱)。

於滄瀾,山東平度古莊北村(原來叫古莊村,1959年分為古莊北村和古莊南村)人,自光緒三年考中進士,他就被分去河南任職,什麼地方難管、什麼地方麻煩就有他的身影。辛亥革命爆發 ,他兩袖清風回了家鄉 ,之後雙目失明、家境困難,卻始終保持樂觀心態,一直活到76歲。

  一頭小馬駒感動了教書先生

古莊北村距離平度市區40公里,屬於相對偏遠的村子,但在古時這裡可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是膠東地區去濟南或進京的必經之地。每到鄉試或會試時,馬路旁就會搭起幾個棚子,裡面備好茶湯,專門款待趕考的學子。做這事的是於滄瀾的父親於鎰。而我們的主人公於滄瀾是這家的二公子,他兄弟五人,當地人尊稱“二大人”。

於滄瀾小時候很調皮,其他兄弟認真聽、認真寫,只有他一會兒看看窗外一會兒又摸摸身上的衣服,偶爾還會去碰碰正在認真學習的兄弟。教書先生對他很失望,將他列為“壞孩子”名單,不再上心教育。於滄瀾的父親於鎰看在眼裡,心想不能直接說教書先生,得想個法子才行。

這一天,於家剛降生了一頭小馬駒,孩子們都爭相去看,教書先生也過去了,他無意中說:“七天的小馬,肉吃起來特別嫩。”這話恰好讓在旁邊的於鎰聽到,回去後便囑咐下人,等小馬駒第七天的時候就殺掉吧。於鎰一向不忍殺生,但為了孩子的前途只能狠下心,把煮好的肉給教書先生送了過去 ,而後相求:“請先生務必好好教導二子,他雖頑皮卻極為聰明。”

先生一看,沒想到自己隨口說的一句話也被老爺子聽到心裡,感動不已,自此對於滄瀾特別上心。有了教書先生管教,再加上於滄瀾自己的努力,學業日進,終於不負眾望,光緒三年(1877年)中進士。

被戲稱“和尚縣令”

於滄瀾終於實現了父親的心願。他相繼代理上蔡縣、滑縣、蘭封縣和固始縣的知縣,幾年之後升為鹿邑知縣。提到這幾個地方,史料用四個字來形容:繁、難、衝、要。簡單來說是個人員複雜、匪盜叢生、經常起衝突的地方,吏治難度非常大。

於滄瀾吸取之前縣令的教訓,越是棘手的事情越要處理 、越是別人不敢做的事他就越得堅持做到底。所以在當地豪紳眼裡,他就是個眼裡容不下沙子的人。

比如代理固始縣知縣時,當地有位有錢人的家人犯罪被抓,要是以前送點銀兩就解決了,但成箱的銀子送到於滄瀾面前,他看都不看就端茶送客,最後還是秉公處理,嚴肅了衙門的風氣。

他經常跟上司發表意見,如果覺得上頭做法不對,一定會據理力爭,不會違心奉迎,為此得罪了不少官員。曾經他得罪了專管一省財賦和人事的布政使,朝廷已經下發他升任鹿邑知縣的文書,布政使卻故意壓下任命狀遲遲不給,於滄瀾得知後也沒有向其低頭,而是泰然應對,逼得布政使不得不自己找臺階下。

於滄瀾有個特殊的稱號叫“和尚”。原來,他自小就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平時只吃素食,從不碰肉類,也不喝酒。作為官場之人竟然兩樣都不沾,這事傳出去後大家便給這位鐵面無私的縣令起了個外號“和尚”。如果有事犯到這位“和尚知縣”手裡那就麻煩了,只能等待處理 ,賄賂是絕對不可能的。

任職30年,成“中州第一干員”

別人不敢來的地方他來了,別人治理不了的地方他管得井井有條。這些年於滄瀾先是從代理知縣幹到了知縣,再從知縣升任河南衛輝知府(衛輝府管理九縣)。對他這種認真負責又沒有任何背景的人來說,只能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往上爬,而於滄瀾並不在乎這些,在哪他都一樣幹。

後來,河南最南部的重鎮信陽也交給於滄瀾管理。之所以說是重鎮,是因為信陽是由北京到湖廣等省份的必經之路,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建成的京漢鐵路,就通過此處。所以這裡也就變成了個是非之地 ,不僅朝廷大員接踵“光顧”,商賈大亨紛至沓來,而且每天車馬鈴聲嘈雜震耳,兵民雜處惡棍囂張。

這樣的地方交給別的官員自然不放心,於滄瀾這些年專門啃這種“硬骨頭”,這次他又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導以禮義,撫以威信”,很快治理得“四境帖然”。

到了晚晴,朝廷實行新政,他更成為巡撫的得力助手,特別是升為道員(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後,他身兼數職,什麼礦物、巡警、籌款的事全得做。正因如此,在河南任職30年,他被譽為“中州第一干員”,還被慈禧與光緒帝面授“御賜榮祿大夫 、欽嘉一品銜。”

衛輝知府兼任衛輝一中校長期間的私密往事

衛輝知府兼任衛輝一中校長期間的私密往事

比起老家平度,於滄瀾在河南的名氣更大,現在的河南省衛輝市第一中學就是他創立的,當時的名字叫“衛輝府官立中學堂”,於滄瀾自任監督(校長)。

兩塊鹹魚骨頭救了官差命

這裡有兩則關於於滄瀾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說於滄瀾曾經被分配到南方當官,當時南方正缺鹽,連做飯都非常緊張。有一封官府的文件必須緊急送到北京,於滄瀾是個心細的人,他想到這項任務路途遙遠,如果長期吃不到鹽,身體就會受影響,更別提完成任務了,怎麼辦呢?他派人找來兩條鹹魚,這在那個時期可是非常珍貴的。給官差說,你帶上這兩條鹹魚上路,實在受不了就吃一口,但記得一定要把魚骨頭帶回來,這是一種藥引,有大用處。官差記下這些話就出發了,果然如於滄瀾所料,一路上的旅店幾乎都嘗不到半點鹹味,幸虧有身邊的兩條鹹魚及時補充鹽分,才能順利將文件送到。可回來時就麻煩了,鹹魚已經都吃完了,只剩下兩根魚骨頭,官差實在受不了了,就冒著回去可能被砍頭的危險咬了幾口魚骨頭。見到於滄瀾後,官差趕緊跪下認錯:“大人,您囑咐一定要把魚骨頭帶回來,可我回來的路上實在受不了了,只能啃了幾口魚骨頭,請大人處分。”

於滄瀾一聽反而笑了:“我要是不刻意交代你把鹹魚骨頭帶回來,你去的時候就把骨頭丟了,回來的路上沒有鹽吃,你能回來嗎?”原來這就是他想的辦法,兩塊鹹魚骨頭保住了官差的性命。

還有一則是說於滄瀾娶了個南方大戶小姐,他帶著家人回平度探親。快到家時他問妻子,第一次回家準備的什麼禮物,妻子從身邊掏出一個精緻的小盒子:“這是我攢了20多年的寶貝,想先給公公婆婆。”於滄瀾一看,裡面是塊鹽磚,轉手就扔了,“這東西,老家有的是,就不用了。”

兩袖清風回老家,雙目失明

十年寒窗苦讀讓他滿腹經綸,三十多年在朝為官,他恪盡職守,勤於政事。因為在文學上的造詣,曾先後五次被聘為河南省鄉試同考官,經他舉薦的不少讀書人都考中舉人和進士。

只可惜,這位一心想為朝廷效力的忠誠官員生不逢時。辛亥革命後,於滄瀾對當朝政府日漸心灰意冷,看不到希望的他兩袖清風回到古莊北村。因在政時過度勞累、退休後又對朝廷的事掛念不已導致雙目失明,之後老於家接連遭到土匪劫掠,於滄瀾的家境日漸艱難。

這時的於滄瀾反而安之若素,每天與鄉里的讀書人談論詩文,彷彿又回到了自己讀書時,一直到1920年冬天去世,享年76歲。

衛輝知府兼任衛輝一中校長期間的私密往事

衛輝知府兼任衛輝一中校長期間的私密往事

衛輝知府兼任衛輝一中校長期間的私密往事

衛輝知府兼任衛輝一中校長期間的私密往事

衛輝知府兼任衛輝一中校長期間的私密往事

衛輝知府兼任衛輝一中校長期間的私密往事

衛輝知府兼任衛輝一中校長期間的私密往事

衛輝一中歷史沿革

1729——1732源泉書院 清朝雍正年間

(地址在西鹽店無量庵,今已無存)

1733——1747源泉書院 清朝雍正、乾隆年間

(地址在順城關南朝陽寺,今已無存)

1748——1753源泉書院 清朝乾隆年間(地址在西鹽店無量庵,今已無存)

1754——1885崇本書院 清朝乾隆、光緒年間

(地址在今衛輝一中)

1886——1901淇泉書院 清朝光緒年間(地址在今衛輝一中)

1902——1912 衛輝府官立中學堂 清末、民初

1913——1920 省立汲縣中學校 中華民國

1921——1932 省立第十二中學 中華民國

1933——1938 省立汲縣初級中學 中華民國

1939——1948 河南省立汲縣中學 中華民國

1948、11——1949 太行公立衛輝中學

1949、12——1952 平原省衛輝中學

1952——1956 河南省汲縣中學

1956——1988、12 河南省汲縣第一中學

1988至今 河南省衛輝市第一中學

2003年衛輝市高考補習學校創辦

(地址在市教師進修學校,2009年7月遷張武店衛輝一中分校

2006年衛輝一中分校創辦

(地址在張武店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