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昨日,天河龙口西路一报刊亭,工作人员展示广州日报第20000期报纸版面。 广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摄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广州参考出品:《福气广州》MV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健康有约出品:钟南山健康微课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出品:全国高校专科排行榜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大洋网出品:广州创新英雄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信息时报e家通出品:街区党员阵地

大洋网讯 从1952年12月1日到昨天,广州日报一共印出20000期报纸。20000个日日夜夜,广州日报始终秉承“追求最出色的新闻”的一片赤诚,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昨日第20000期报纸的特别策划得到广州市民的热捧,甫一出街,便被市民抢购一空。众多专家表示,广州日报在广州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媒体变革时代,广州日报在引领城市发展、彰显城市文化上依然会有大作为。

《广州日报》第20000期一出街,就受到了广大读者和用户的追捧,而同步启动的“我与广州日报同框”征集和互动活动,更是得到了粉丝的热情参与。10日清晨,便有众多市民纷纷拍下《广州日报》第20000期特别策划的版面,参与广州日报同框活动,一同见证广州日报的新里程碑和再次启程。

在丽江花园的报摊,广州日报很快就销售一空。市民高先生说,“早上起来看到报摊只剩下四份,没想到吃个鱼蛋,就卖完了,原来今天的报纸特别的精致。”在龙口西路的报摊,广州日报也早早卖光,这让每天有买报习惯的市民感到诧异。“我平时都是吃早餐时看报纸,今天竟然这么早就卖光了。”刘先生说。

直播:

见证第20000期报纸诞生全过程

对于读者来说,报纸的生产过程很“神秘”,恰逢广州日报20000期喜庆时刻,音视频部实况直播了第20000期报纸生产的全过程。

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前往广州日报夜编中心,实时记录报纸编辑、排版的制作过程。另一路前往广州日报印务中心,与读者一起见证第20000期报纸的诞生,体验广州日报全亚洲规模最大、世界最先进、印刷能力最强的印刷生产线。凌晨5时,第一份第20000期广州日报新鲜出炉。

短视频:

20000期报纸记录时代变迁

“广州日报20000期的发行历程,其实也是见证时代进步的过程,我们期望通过短而快的视频产品,回顾这段历史,让读者与广州日报一起,和时代相向而行。”音视频部负责人陈向军说。

在中央编辑部的精心策划下, 《20000期广州日报 见证时代变迁》短视频产品应运而生,视频紧扣与时代相向而行这个主题,通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对比,展示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这些被广州日报所记录的点滴变化,也见证了广州日报从一张报纸发展到今天全媒体矩阵的成长全过程。

H5小游戏:

线上拼手速 秒变印报小达人

中央编辑部推出了《指尖印报机》H5互动游戏,以线上拼手速的方式,为读者带来感受报纸印刷的新体验,游戏瞬间转爆朋友圈,上线不到24小时点击率已突破100000+。

互动:

同框迎大礼 红包抽大奖

中央编辑部策划了同框迎大礼活动,总计10万元的幸运大礼以及2万元的微信红包信息一经推出,便成为“爆款”,在媒体和朋友圈开启了多次刷屏。

与此同时,读者还可以通过照片拍摄和留言的方式,讲述与广州日报的缘分与故事;也可以亲身前往广州日报社社址,合影留念,以影像的方式留住与广州日报的瞬间,体验广州日报从西瓜园到广报中心的 “变迁”过程。

(广报全媒体记者董业衡)

读者用户深情“表白”广州日报

市民梁女士:

广州日报是每天见面的好朋友

我看广州日报已经三十年了,每天工作之余都会认真看报,就算电脑、微信等普及了,我依然喜欢看纸质的报纸。有时候遇到当天确实忙没时间看,第二天也会补看。通过看报使我知道国内外事,身边事、小说连载,旅游信息、健康资讯……广州日报是每天见面的好朋友。

市民鲁女士:

从2006年初到广东,转眼已是12个寒暑。从青春时最关注的娱乐版块,到现在的房产信息,广州日报陪着我长大。后来,有了智能手机,电子刊物也逐渐兴起,我便成了广州日报的官微、官博的“忠粉”。感谢广州日报的坚持,今天20000期啦!广州日报不仅是一份报纸,更是外地人对广东印象的窗口,是本地人对旧时的一份情怀,是老人的良伴,是少年的指引,愿30000期时我们再聚!

用户@fiona小芳:

读广州日报语文成绩名列前茅

几年前,父亲退休后就开始年年订阅广州日报。当时姐姐的儿子读幼儿园大班,每天回家,父亲就教他识字,先识大字的标题,教他认读简单的字。随着小孩读小学,认的字也多了。到了四五年级,他放学一回家,就会自己先拿报纸看一会,才做作业。因此,他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用户@昌哥:

读书郎也每天早起读报

第一次接触广州日报大约是在三四岁的时候,外公每天喝完早茶就和我一起坐在木椅上读报。那时候,他戴着眼镜、用温柔的声音给我念报纸上的内容,我坐在他身边静静地听着。不知不觉,我现在已经成为准备升上初二的学生了,虽然我现在要上这个补习班、那个兴趣班,但是我还会早早起床,和外公坐在沙发上一起看报纸。外公陪着我长大,而广州日报则成了我们交流时最温馨的话题。

专家学者眼里的广州日报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黄天骥: 广州人孕育了《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滋养了广州人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黄天骥

《广州日报》昨日刊发的纪念文章里,一个个经典的版面中,“97版香港回归特刊”给我印象很深。举国欢庆之际,《广州日报》策划的报道气势磅礴。可以说,国家的发展推动了报业的兴旺,报纸也反映了时代的进步。

2007年7月1日,广州日报香港回归十周年特辑“省港十年”百版特刊问世,气势恢宏,尤以特刊封面,我写了一篇骈体文《粤港赋》,此前我从未试过在报纸上用赋作为特刊的开篇,可真是费脑筋,如何把香港10年事浓缩一纸间极具考验。深思之下,最后文章一挥而就,融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于一体,既有文学的感染力,又不乏时代的厚重感,亦中亦西、有古有今,《广州日报》的编辑思想生动体现了岭南文化兼容并蓄的一面。

《广州日报》是广州经济文化建设兴旺发展的一面镜子。同时,报纸的激扬文字,也反过来助推广州经济文化的建设,让读者更加了解广州,热爱广州。

广州人孕育了《广州日报》,《广州日报》滋养了广州人。经历过20000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广州日报》以敢于不断创新的风格,它也在广州人的心中,垒成了一座媒体的丰碑。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新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如鹏: 引领城市发展 广州日报能有大作为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新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如鹏

广州日报印出第20000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在纸媒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并且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挥着信息服务的重要功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信息短缺,广州日报在引导社会改革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纷乱复杂的情况下,让读者看清改革的大局。如今传统媒体也在实现转型,信息挖掘和推送上都在发生变化,广州日报也在变化,通过媒体融合之路,在自媒体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依然发挥主流媒体的意义。当人人都是麦克风,广州日报提供的信息能更专业、更权威、更全面、更具有深度。因为能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所以纸媒不会被取代,我有这个信心。

广州日报不仅是一份城市报纸,也是党报,掌握了大量的政务信息,信息源也是未来媒体竞争的重点,在信息二次加工、提炼上,广州日报会有很大的优势。在转型路上,媒体不仅需要提供信息,也需要提供观点,给出分析事物的角度,纸媒的评论版也显得更加重要。在引领城市发展、彰显城市文化上,广州日报依然能有很大的作为。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首程 贴近市民 聚焦广州 高品质有权威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首程

一个一线城市需要什么样的媒体呢?在当前社会生态和媒体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一线城市所需要的综合性大众媒体一定要具备三个特征:一是贴近市民;二是能够聚焦;三是有高品质和权威性。贴近是基础,是媒体使用的理由。聚焦是能够在信息海洋中萃取特定的城市元素,进而为城市的信息使用提供检索和指引。高品质是你提供的内容真实可靠,丰富有益;权威性就是相信你准没错。我以为贴近市民、聚焦广州、高品质有权威正是广州日报以往四十年来高速发展的基本支撑力。

放眼未来,城市媒体最大的课题依然是如何更有效地贴近市民、聚焦城市,提供更高品质更有权威的内容。在互联网语境下,贴近市民就是如何更有效连接用户。城市媒体必须调整传统的连接习惯,学会用互联网思维连接用户,在政府意志、市民需求、媒体立场三者之间建立新的连接逻辑。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高级记者窦丰昌: 不能放弃纸媒 不能固守纸媒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高级记者窦丰昌

广州日报通过这20000期报纸与广州这座城市休戚与共,是广州的一张亮眼的文化名片。无论是国内友人还是外国朋友,要了解广州,无论是广州的政经发展还是风土人情,阅读广州日报是最便捷的一条通道。之所以能如此,主要是因为两点。第一,几百名专业采编人员深深地融入了广州这座城市,通过扎实的采访和细膩的文笔展现广州的方方面面,包括存在的问题;第二,通过印刷、发行、广告等综合运营得以拥有强大的影响力,能够把内容有力地传播出去。

展望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纸媒原有的生产方式与链接方式遭遇极大的冲击,广州日报需要重新搭建与这座城市以及用户的关系。具体来说,最主要的也是两点。

第一,不能放弃纸媒。在过去200多年里,纸媒形成了自己一套专业新闻生产模式,在“人人都是记者”的今天,这一套生产模式更加显现出了其固有的价值。不放弃纸媒的意思,不只是要每天继续出版纸质报纸,更重要的是不能放松对优质新闻的追求。哪一家媒体内容做得好,哪一家媒体的未来就充满希望,反之死得就越快。

第二,不能固守纸媒。20000期报纸是广州日报的巨大财富,但是在未来,需要围绕新媒体平台而不是纸媒来重塑新闻生产和播发链条。在这一点上,对广州日报来说是有难度的,因为在纸媒时代广州日报太成功了,要把战略重点从纸媒转移到新媒体平台,需要克服巨大的历史惯性。但是难度再大,广州日报也要“顶硬上”。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安: 期待广州日报成为链接各方意见的枢纽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安

此前的发展路径中,广州日报这份党报保持了充满活力的办报风格,在全国党报中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道路。

新形势下,一线城市的主流媒体也面临更高的要求。中国所有一线大城市都涉及“移民城市”的概念,广州外来工也很多,主流媒体需要链接城市不同的阶层、不同社群,在利益资源分配、文化价值认同上,促进各阶层的共识,增加社会参与度,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

广州日报最懂广州,知道广州的议题在哪里。主流媒体未来也将改变单一渠道发声的模式,要更加学会设置议题,设置对话平台,谋求在对话中凝聚共识。

广州日报已经打下很好的基础,未来期待广州日报成为链接各方意见的枢纽,同时团结不同领域的意见领袖,凝聚专业人士的意见,结合其他媒体平台,成为城市战略传播内容池。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一级作家、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曾应枫: 广州日报可贵之处在于始终根植于市民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一级作家、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曾应枫

看到广州日报第20000期出炉,带给我很多回忆。此前在喝早茶的时候,广州市民人手一份广州日报,在上班之前就能读到最新的信息。我作为一名作家,尤其对广州日报弘扬本土文化的做法是充满感激的。

1973年,我在海南当知青,关于海南的生活,我写了散文,这篇处女作就在广州日报发表,当时激动得不得了。之后广州日报开辟专栏比如《生猛广州》《淡定广州》,都是关于广州生活的小故事,我也是在坚持写。此外,广州日报还开辟了《长篇连载》,专门刊登描写广州生活的文学故事,我的《广州故事》《省港人家》都是在广州日报连载,最后成了电影、电视剧,这种影响力不可想象。

广州日报可贵之处在于始终根植于市民,注重本土文化。每一年的重大节日比如龙舟、乞巧、庙会等文化活动,广州日报都很阔气,舍得给版面,报道做得恢宏有声势。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龙锟、何瑞琪(署名除外)

图/广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杨耀烨(署名除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