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發行第20000期全城熱銷 專家點讚:廣州日報 最懂廣州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昨日,天河龍口西路一報刊亭,工作人員展示廣州日報第20000期報紙版面。 廣報全媒體記者莊小龍攝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廣州參考出品:《福氣廣州》MV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健康有約出品:鍾南山健康微課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出品:全國高校專科排行榜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大洋網出品:廣州創新英雄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信息時報e家通出品:街區黨員陣地

大洋網訊 從1952年12月1日到昨天,廣州日報一共印出20000期報紙。20000個日日夜夜,廣州日報始終秉承“追求最出色的新聞”的一片赤誠,不斷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作品。昨日第20000期報紙的特別策劃得到廣州市民的熱捧,甫一出街,便被市民搶購一空。眾多專家表示,廣州日報在廣州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在媒體變革時代,廣州日報在引領城市發展、彰顯城市文化上依然會有大作為。

《廣州日報》第20000期一出街,就受到了廣大讀者和用戶的追捧,而同步啟動的“我與廣州日報同框”徵集和互動活動,更是得到了粉絲的熱情參與。10日清晨,便有眾多市民紛紛拍下《廣州日報》第20000期特別策劃的版面,參與廣州日報同框活動,一同見證廣州日報的新里程碑和再次啟程。

在麗江花園的報攤,廣州日報很快就銷售一空。市民高先生說,“早上起來看到報攤只剩下四份,沒想到吃個魚蛋,就賣完了,原來今天的報紙特別的精緻。”在龍口西路的報攤,廣州日報也早早賣光,這讓每天有買報習慣的市民感到詫異。“我平時都是吃早餐時看報紙,今天竟然這麼早就賣光了。”劉先生說。

直播:

見證第20000期報紙誕生全過程

對於讀者來說,報紙的生產過程很“神秘”,恰逢廣州日報20000期喜慶時刻,音視頻部實況直播了第20000期報紙生產的全過程。

他們兵分兩路,一路前往廣州日報夜編中心,實時記錄報紙編輯、排版的製作過程。另一路前往廣州日報印務中心,與讀者一起見證第20000期報紙的誕生,體驗廣州日報全亞洲規模最大、世界最先進、印刷能力最強的印刷生產線。凌晨5時,第一份第20000期廣州日報新鮮出爐。

短視頻:

20000期報紙記錄時代變遷

“廣州日報20000期的發行歷程,其實也是見證時代進步的過程,我們期望通過短而快的視頻產品,回顧這段歷史,讓讀者與廣州日報一起,和時代相向而行。”音視頻部負責人陳向軍說。

在中央編輯部的精心策劃下, 《20000期廣州日報 見證時代變遷》短視頻產品應運而生,視頻緊扣與時代相向而行這個主題,通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對比,展示新時代的美好生活。這些被廣州日報所記錄的點滴變化,也見證了廣州日報從一張報紙發展到今天全媒體矩陣的成長全過程。

H5小遊戲:

線上拼手速 秒變印報小達人

中央編輯部推出了《指尖印報機》H5互動遊戲,以線上拼手速的方式,為讀者帶來感受報紙印刷的新體驗,遊戲瞬間轉爆朋友圈,上線不到24小時點擊率已突破100000+。

互動:

同框迎大禮 紅包抽大獎

中央編輯部策劃了同框迎大禮活動,總計10萬元的幸運大禮以及2萬元的微信紅包信息一經推出,便成為“爆款”,在媒體和朋友圈開啟了多次刷屏。

與此同時,讀者還可以通過照片拍攝和留言的方式,講述與廣州日報的緣分與故事;也可以親身前往廣州日報社社址,合影留念,以影像的方式留住與廣州日報的瞬間,體驗廣州日報從西瓜園到廣報中心的 “變遷”過程。

(廣報全媒體記者董業衡)

讀者用戶深情“表白”廣州日報

市民梁女士:

廣州日報是每天見面的好朋友

我看廣州日報已經三十年了,每天工作之餘都會認真看報,就算電腦、微信等普及了,我依然喜歡看紙質的報紙。有時候遇到當天確實忙沒時間看,第二天也會補看。通過看報使我知道國內外事,身邊事、小說連載,旅遊信息、健康資訊……廣州日報是每天見面的好朋友。

市民魯女士:

從2006年初到廣東,轉眼已是12個寒暑。從青春時最關注的娛樂版塊,到現在的房產信息,廣州日報陪著我長大。後來,有了智能手機,電子刊物也逐漸興起,我便成了廣州日報的官微、官博的“忠粉”。感謝廣州日報的堅持,今天20000期啦!廣州日報不僅是一份報紙,更是外地人對廣東印象的窗口,是本地人對舊時的一份情懷,是老人的良伴,是少年的指引,願30000期時我們再聚!

用戶@fiona小芳:

讀廣州日報語文成績名列前茅

幾年前,父親退休後就開始年年訂閱廣州日報。當時姐姐的兒子讀幼兒園大班,每天回家,父親就教他識字,先識大字的標題,教他認讀簡單的字。隨著小孩讀小學,認的字也多了。到了四五年級,他放學一回家,就會自己先拿報紙看一會,才做作業。因此,他的語文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用戶@昌哥:

讀書郎也每天早起讀報

第一次接觸廣州日報大約是在三四歲的時候,外公每天喝完早茶就和我一起坐在木椅上讀報。那時候,他戴著眼鏡、用溫柔的聲音給我念報紙上的內容,我坐在他身邊靜靜地聽著。不知不覺,我現在已經成為準備升上初二的學生了,雖然我現在要上這個補習班、那個興趣班,但是我還會早早起床,和外公坐在沙發上一起看報紙。外公陪著我長大,而廣州日報則成了我們交流時最溫馨的話題。

專家學者眼裡的廣州日報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黃天驥: 廣州人孕育了《廣州日報》 《廣州日報》滋養了廣州人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黃天驥

《廣州日報》昨日刊發的紀念文章裡,一個個經典的版面中,“97版香港迴歸特刊”給我印象很深。舉國歡慶之際,《廣州日報》策劃的報道氣勢磅礴。可以說,國家的發展推動了報業的興旺,報紙也反映了時代的進步。

2007年7月1日,廣州日報香港迴歸十週年特輯“省港十年”百版特刊問世,氣勢恢宏,尤以特刊封面,我寫了一篇駢體文《粵港賦》,此前我從未試過在報紙上用賦作為特刊的開篇,可真是費腦筋,如何把香港10年事濃縮一紙間極具考驗。深思之下,最後文章一揮而就,融傳統文化與現代傳播於一體,既有文學的感染力,又不乏時代的厚重感,亦中亦西、有古有今,《廣州日報》的編輯思想生動體現了嶺南文化兼容幷蓄的一面。

《廣州日報》是廣州經濟文化建設興旺發展的一面鏡子。同時,報紙的激揚文字,也反過來助推廣州經濟文化的建設,讓讀者更加了解廣州,熱愛廣州。

廣州人孕育了《廣州日報》,《廣州日報》滋養了廣州人。經歷過20000個日日夜夜的努力,《廣州日報》以敢於不斷創新的風格,它也在廣州人的心中,壘成了一座媒體的豐碑。

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新聞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林如鵬: 引領城市發展 廣州日報能有大作為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新聞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林如鵬

廣州日報印出第20000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在紙媒的激烈競爭中不斷髮展,並且在現代社會繼續發揮著信息服務的重要功能。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信息短缺,廣州日報在引導社會改革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紛亂複雜的情況下,讓讀者看清改革的大局。如今傳統媒體也在實現轉型,信息挖掘和推送上都在發生變化,廣州日報也在變化,通過媒體融合之路,在自媒體不斷髮展的情況下,依然發揮主流媒體的意義。當人人都是麥克風,廣州日報提供的信息能更專業、更權威、更全面、更具有深度。因為能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所以紙媒不會被取代,我有這個信心。

廣州日報不僅是一份城市報紙,也是黨報,掌握了大量的政務信息,信息源也是未來媒體競爭的重點,在信息二次加工、提煉上,廣州日報會有很大的優勢。在轉型路上,媒體不僅需要提供信息,也需要提供觀點,給出分析事物的角度,紙媒的評論版也顯得更加重要。在引領城市發展、彰顯城市文化上,廣州日報依然能有很大的作為。

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王首程 貼近市民 聚焦廣州 高品質有權威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王首程

一個一線城市需要什麼樣的媒體呢?在當前社會生態和媒體發展的宏觀背景下,一線城市所需要的綜合性大眾媒體一定要具備三個特徵:一是貼近市民;二是能夠聚焦;三是有高品質和權威性。貼近是基礎,是媒體使用的理由。聚焦是能夠在信息海洋中萃取特定的城市元素,進而為城市的信息使用提供檢索和指引。高品質是你提供的內容真實可靠,豐富有益;權威性就是相信你準沒錯。我以為貼近市民、聚焦廣州、高品質有權威正是廣州日報以往四十年來高速發展的基本支撐力。

放眼未來,城市媒體最大的課題依然是如何更有效地貼近市民、聚焦城市,提供更高品質更有權威的內容。在互聯網語境下,貼近市民就是如何更有效連接用戶。城市媒體必須調整傳統的連接習慣,學會用互聯網思維連接用戶,在政府意志、市民需求、媒體立場三者之間建立新的連接邏輯。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研究員、高級記者竇豐昌: 不能放棄紙媒 不能固守紙媒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研究員、高級記者竇豐昌

廣州日報通過這20000期報紙與廣州這座城市休慼與共,是廣州的一張亮眼的文化名片。無論是國內友人還是外國朋友,要了解廣州,無論是廣州的政經發展還是風土人情,閱讀廣州日報是最便捷的一條通道。之所以能如此,主要是因為兩點。第一,幾百名專業採編人員深深地融入了廣州這座城市,通過紮實的採訪和細膩的文筆展現廣州的方方面面,包括存在的問題;第二,通過印刷、發行、廣告等綜合運營得以擁有強大的影響力,能夠把內容有力地傳播出去。

展望未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大規模應用,紙媒原有的生產方式與鏈接方式遭遇極大的衝擊,廣州日報需要重新搭建與這座城市以及用戶的關係。具體來說,最主要的也是兩點。

第一,不能放棄紙媒。在過去200多年裡,紙媒形成了自己一套專業新聞生產模式,在“人人都是記者”的今天,這一套生產模式更加顯現出了其固有的價值。不放棄紙媒的意思,不只是要每天繼續出版紙質報紙,更重要的是不能放鬆對優質新聞的追求。哪一家媒體內容做得好,哪一家媒體的未來就充滿希望,反之死得就越快。

第二,不能固守紙媒。20000期報紙是廣州日報的巨大財富,但是在未來,需要圍繞新媒體平臺而不是紙媒來重塑新聞生產和播發鏈條。在這一點上,對廣州日報來說是有難度的,因為在紙媒時代廣州日報太成功了,要把戰略重點從紙媒轉移到新媒體平臺,需要克服巨大的歷史慣性。但是難度再大,廣州日報也要“頂硬上”。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志安: 期待廣州日報成為鏈接各方意見的樞紐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志安

此前的發展路徑中,廣州日報這份黨報保持了充滿活力的辦報風格,在全國黨報中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道路。

新形勢下,一線城市的主流媒體也面臨更高的要求。中國所有一線大城市都涉及“移民城市”的概念,廣州外來工也很多,主流媒體需要鏈接城市不同的階層、不同社群,在利益資源分配、文化價值認同上,促進各階層的共識,增加社會參與度,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推進對城市文化的認同感。

廣州日報最懂廣州,知道廣州的議題在哪裡。主流媒體未來也將改變單一渠道發聲的模式,要更加學會設置議題,設置對話平臺,謀求在對話中凝聚共識。

廣州日報已經打下很好的基礎,未來期待廣州日報成為鏈接各方意見的樞紐,同時團結不同領域的意見領袖,凝聚專業人士的意見,結合其他媒體平臺,成為城市戰略傳播內容池。

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一級作家、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曾應楓: 廣州日報可貴之處在於始終根植於市民

广州日报发行第20000期全城热销 专家点赞:广州日报 最懂广州

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一級作家、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曾應楓

看到廣州日報第20000期出爐,帶給我很多回憶。此前在喝早茶的時候,廣州市民人手一份廣州日報,在上班之前就能讀到最新的信息。我作為一名作家,尤其對廣州日報弘揚本土文化的做法是充滿感激的。

1973年,我在海南當知青,關於海南的生活,我寫了散文,這篇處女作就在廣州日報發表,當時激動得不得了。之後廣州日報開闢專欄比如《生猛廣州》《淡定廣州》,都是關於廣州生活的小故事,我也是在堅持寫。此外,廣州日報還開闢了《長篇連載》,專門刊登描寫廣州生活的文學故事,我的《廣州故事》《省港人家》都是在廣州日報連載,最後成了電影、電視劇,這種影響力不可想象。

廣州日報可貴之處在於始終根植於市民,注重本土文化。每一年的重大節日比如龍舟、乞巧、廟會等文化活動,廣州日報都很闊氣,捨得給版面,報道做得恢宏有聲勢。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龍錕、何瑞琪(署名除外)

圖/廣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楊耀燁(署名除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