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原本是荒灘,祖先明末才種田,引大入秦您了解多少?

“此地原本是荒灘,祖先明末才種田”這首歌謠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歷史上秦王川乾旱貧瘠的自然環境,靠天吃飯、缺水乾旱一直是秦王川地區貧窮落後的最大原因。引水灌溉秦王川的設想,始於二十世紀初。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陝甘總督升允委派皋蘭籍紳士王樹中,偕同朱仲尊、薛立人等到天祝藏族自治縣松山一帶察看紅嘴河、黑馬圈河,想引水入秦王川,終因“川原深且重,形式殊懸隔;有如龍門山,神禹鑿不得”而作罷。民國二十九年至三十年(1940-1941年),南京政府經濟部勘測隊和黃河水利委員會,兩次勘測引莊浪河水入秦王川工程,並擬定出《莊浪河暨秦王川查勘報告》及《秦王川渠工程計劃書》。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甘肅水利林木公司武威工作站第三次勘測“引莊入秦”工程,提出《永登縣秦王川查勘報告》,由於水源、地形、技術、費用等原因,所作計劃未能實施。新中國成立以後,為解決秦王川地區乾旱缺水問題,甘肅省水利部門自1976年至1995年,勘測設計並建造將大通河水跨流域調至120公里以外秦王川地區的大型水利工程。歷時39年,“引大入秦”工程於2015年4月28日正式通過專家驗收,全面竣工。這意味著甘肅省蘭州、白銀、景泰、皋蘭、永登、天祝和蘭州新區200多萬民眾和近20萬頭牲畜的用水問題得以解決,併為該區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供水資源保障。

此地原本是荒灘,祖先明末才種田,引大入秦您瞭解多少?

俯瞰秦王川

引大工程一直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李鵬、朱鎔基、喬石、宋平等先後親臨視察。李鵬、喬石分別欣然題詞:“引來大通水、潤澤秦王川”,“引大入秦改造自然,千秋功業造福人民”。工程建設成就舉世矚目,創造了甘肅水利建設史上的許多奇蹟,曾經是甘肅的一個品牌、一張名片。是建國以來甘肅省最大的外流域調水工程項目;是改革開放以來甘肅省第一個引進外資、國際招標、外國人參與建設的項目;是世界銀行貸款援建項目的樣板工程;是甘肅省迄今為止寫入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的唯一一個水利項目;首次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成就概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引大工程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運用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甘肅水利科技進步一等獎,並被鐫刻入“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銘文”的項目;是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被譽為“西北都江堰”和“人工地下長河”,被評為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全省十大建設成就之一;被省委省政府譽為一大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生存工程和發展工程;是展示甘肅堅持改革開放、推進科學發展的重要窗口。

千秋偉業 舉世矚目

“引大入秦”工程西起天祝縣天堂寺西側的大通水旁,東至永登縣秦王川,工程總投資約30億元,總乾渠、乾渠和支渠總長884公里,年引水量4.43億立方米,為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水資源保障。

此地原本是荒灘,祖先明末才種田,引大入秦您瞭解多少?

引大入秦工程莊浪河渡槽

引來大通水,潤澤秦王川。“引大入秦”工程圓了幾代人的夢想,是甘肅人民戰天鬥地的一項偉大壯舉,也是中國水利史上的經典之作,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水利建設的諸多奇蹟,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跨雙流域調水自流灌溉工程,被稱為“中國的地下運河”、“西北都江堰”。

此地原本是荒灘,祖先明末才種田,引大入秦您瞭解多少?

甘肅天祝縣天堂鎮與青海互助縣加定鎮交界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