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小時候看過的那些封面誇張的世界未解之謎叢書裡,一定有一篇會寫雨林中的食人樹,這些文章通常會講一段驚悚又逼真的故事,除了真實性以外,一篇好文章的要素該有的都有了。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現在大多數人都把這一段故事當做地攤文學的代表作了,食人植物是不存在的,唯一有點關聯的就是那些奇形怪狀的食肉植物。

但我們對食肉植物的瞭解也實在少得可憐,如果你能能想起一個豬籠草就已經超過了全國99%的小夥伴。實際上食肉植物的種類繁多,他們捕殺動物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我也是看了這部紀錄片才知道,這些食肉植物不僅分為主動捕食和被動捕食,甚至還有“僱人助消化”的和水下捕食的。

可以說算得上是目前最全的食肉植物介紹,在B站紀錄片下的評論,有觀眾表示是植物學老師推薦觀看的,可見其地位。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這部《Plants Behaving Badly》(中譯“植物惡行”,有字幕組翻譯為“植物也壞壞”)是少見的由愛登堡爵士解說的非BBC紀錄片,一共分為兩集,一集就是關於食肉植物的,而另一集則是講蘭花的騙術,因篇幅有限暫不介紹,感興趣的可以自行觀看。

按照時間順序,紀錄片首先介紹的是在食肉植物界頗有地位的捕蠅草。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捕蠅草第一次被發現的時候可以說是難以置信的,因為它看起來就像是動物和植物的融合體,大家無法評價這種“外星生物”,於是被送往偉大的植物學家林奈以求一鑑。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但偉人認為,會動的還會吃肉的草是違背上帝的,是絕不可能存在於世的。但達爾文卻痴迷於此,他也甚至親自設計了一個實驗來證明這些食肉植物有自己的“思維”。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達爾文偏愛的食肉植物是茅膏菜,一種葉片表面佈滿粘液的植物。人們經常可以發現一些昆蟲被粘液所困,無法逃離最終被消化吸收。而達爾文的實驗證明了這種行為不是巧合,而是植物有心設計的陷阱。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他將牛奶、肉塊、尿液、石頭、紙片分別放在茅膏菜的葉片上觀察反應,結果只有前三者能觸發葉片的捲曲反應,也就是說這種植物能識別物體的種類。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茅膏菜只有在識別出含氮元素的物質後才會觸發它進一步的消化吸收行為,不但證明了它的確為肉食而生,也道出了這些食肉植物最根本的動機——貧困。

我們發現大多數的食肉植物都生活在泥塘、沼澤、溼地這些水源充沛的地方,而這種生存環境恰恰非常缺乏氮元素,只能另闢蹊徑去尋找活體氮源。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說白了就是為生活所困,不然它們也不會費那麼大力氣去進化出複雜的捕食陷阱。

但是對於茅膏菜這樣暴露式陷阱捕獵的食肉植物往往也成了其它動物捕食者的飯堂,無論如何它們與動物捕食者都是處於一種競爭的關係。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於是一些食肉植物已經學會了結盟來讓收益最大化。捕蠅幌也是一種通過粘液捕捉昆蟲的植物,但它卻沒有消化獵物的能力,而是將消化的任務交給一種刺蝽。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刺蝽分泌的一種蠟質可以在粘液陷阱中暢行無阻,它們在吃完捕蠅幌相送的大餐之後,會留下一坨坨包含氮元素的糞便,愉快的合作關係就以捕蠅幌的吃屎結束。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無獨有偶,陷阱式的豬籠草也有類似的合作關係。紫瓶子草看起來和其他豬籠草沒什麼兩樣,它們在“瓶蓋”出分泌出香甜的蜜汁,吸引昆蟲來採食,昆蟲踩上它表面向下生長的絨毛滑入深處。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但紫瓶子草也沒有消化這些獵物的能力,幫助它完成消化的是它瓶子裡養著的兩種孑孓(蚊子的幼蟲),搖蚊的幼蟲負責撕碎咀嚼屍體,而庫蚊的幼蟲則將碎屑進一步收集。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兩種蚊子幼蟲所產生的排洩物都可以被紫瓶子草吸收利用,進而形成了非常穩固的共生關係,以至於這種蚊子只會在這一種植物裡寄居繁殖。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馬來王豬籠草更是將這種合作精神發展至極,它的陷阱足有一個拳頭大小,這讓它能比親戚們擁有更廣闊的交際圈。

當地生活的一種小型哺乳動物山樹鼩就是馬來王豬籠草的官方合作伙伴。山樹鼩非常喜歡舔舐馬來王所分泌的花蜜,它們清楚地知道自己領地裡每一顆豬籠草的位置。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然而山樹鼩並不會落入馬來王豬籠草的陷阱裡,但是它的確會留下一點禮物作為合作關係的見證。圓形的開口,內部有水,往上則是一個形狀類似的蓋子,這其實就是山樹鼩專用的馬桶。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當然,食肉植物也不僅僅滿足於做一個“飯堂”或者“便所”,它們當中也有進化出了精妙結構的大師。

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捕蠅草,它的捕食方式非常容易理解,但觸發陷阱的方式卻非常精妙。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捕蠅草葉片內部有三根“毛”,它們並非一觸即發,而是在一定時間內觸碰其中任意兩根才會發動。這種機制有利於從眾多刺激中篩選出準確度最高的部分,像雨水落葉這樣的刺激便被排除在外。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由於食肉植物們常生長於雨水充沛的地區,優勢後過大雨也是一種需要解決的棘手問題。

鸚鵡頭豬籠草為了防止大雨將自己灌滿,長出了一個形似鸚鵡的籠蓋,可以有效的遮擋雨水。然而暴雨過後,原本的樹林變為水塘,豬籠草甚至會被浸沒在水下。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但這種豬籠草在水下依舊能夠發揮作用,崎嶇的入口形成了一種類似捕蝦籠的陷阱,而這種陷阱對不能後退的蝌蚪來說特別管用。一個精妙的結構,是可以水陸兩棲的。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最後要介紹的這種豬籠草可以稱之為陷阱大師了,它甚至能利用昆蟲的習性來捕獵。響尾蛇豬籠草,高一米,開口被葉片遮擋著,但籠壁卻進化出了透明的結構。

這種設計利用的是昆蟲的趨光性和複眼視力較差的特點。蒼蠅循著味飛入豬籠草內部吸食蜜汁,飽餐後已經忘了哪是哪,振翅就朝著光亮處飛去。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由於入口處被遮擋,光亮的地方只有透明的籠壁,蒼蠅一頭撞上去便滑入了深處,變成了任草宰割的羔羊。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說實話,自然紀錄片看了那麼多,卻總是看不膩。這就像是玩一個精心製作的遊戲,總能在某些奇怪的地方發現令人激動的彩蛋。

紀錄片深扒食肉植物,原來它們還是昆蟲的“食堂”和“馬桶”

這些彩蛋裡,食肉植物可能算是最特別的一個,用非常樸素的材料實現了複雜的效果,這是進化最極致的體現,總有一種越級殺怪的感覺。

這是這部植物紀錄片最吸引我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