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物」和「役於物」 周國平《靈魂只能獨行》

“役物”和“役於物” 周國平《靈魂只能獨行》

作為哲學家,追求的是精神滿足。但如何對待物質生活,就可以有比較大的分歧。

蘇格拉底學生裡有一派提倡享樂主義,稱“我役物,但不役於物”。另一派提倡禁慾主義,苦行增,“我不役物,以免役於物”。周國平認為都有道理,但稱更傾向於後者一點。後者調子高,實踐上週真會做後者乎?不太可能,丫美人投懷入抱都會休了前妻。周的選擇完全是理論上的東西,跟他在生活中的行為沒有關係。

即便是孔子,都沒有選擇後者。算周國平開恩,封了老二‘哲學家’的稱號,但老二其實不是哲學家,也更不可能去追逐類似希臘犬儒的禁慾主義。相反,老二很會享受生活---‘食不厭精,燴不厭細’。

但周仍然有他的道理,他認為:你役物,那完全不役於物,就很難完全做到了。即便是最出名的犬儒哲學家---第歐根尼,也是需要一個木桶滾來滾去的。最忌世憤俗的,只有赫拉克利特一個人,完全拋棄人類生活,獨自過野人生活。這才算是真正做到了:“我不役物,以免役於物”。

“役物”和“役於物” 周國平《靈魂只能獨行》

超凡脫俗,陽春白雪,能有幾個?其實,根據周國平自己提出,而且欣賞的否定之否定原則:入俗—脫俗—返璞歸真的公式,完全脫俗的刻意免役於物反倒未必是最高境界,至少完全沒有必要。而且也如周指出的,有些人,可能功名,地位,財富,什麼都有,但僅僅是將其擱置一邊,保持距離,即不為所累,不為所動。哪天沒了,也完全不在乎。這種境界,確實更好,而非一定要一頭扎進鬧市,衣服襤褸,苦苦要飯。反之,如果你有地位,有財產,難道不可以更有影響,做更多的好事麼?儒家有‘盛世出仕以兼濟天下,亂世歸隱以獨善其身’的說法,也是一種靈活性的表現。

“役物”和“役於物” 周國平《靈魂只能獨行》

蘇格拉底,衣服襤褸,大冬天都沒有鞋子穿。但他不是刻意追求犬儒,相反,蘇還諷刺了犬儒派大哲學家安替斯坦尼,說:我透過你斗篷上的破洞,看穿了你的虛榮。反過來的一個例子,則是第歐根尼到柏拉圖家做客,踩髒了地毯,稱:偶踩在了柏拉圖的虛榮心上了!蘇格拉底教晦眾人,不需要財富,否則,他也會設法富起來。而現實也幾乎都是為富不仁的多。追求物質享受的,大多是精神貧乏,或者不注重精神追求的人。所以只要可能,有精神追求的哲學家與之劃清界限也是很自然的事。

我們今天的社會,離那些匪夷所思的犬儒哲學家,實在太遠了。連“我役物,但不役於物”的朋友,其實都不是很多了。但古希臘哲學家追求精神世界,鄙視物質享受的境界,仍然能給當今人們以極大的啟迪和震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