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姐說:彩禮錢能多拿就別少拿

1

農曆新年期間,總免不了參加許多結婚的喜宴,新年加上新婚可謂是兩全其美。

能走到婚禮這一步,男方和女方自然已經談妥了禮金和嫁妝的分配,但也時常出現天價禮金讓旁人咋舌。

江西某縣出現高達60餘萬元的天價禮金,五六十萬就可以取一個18歲的姑娘,著實又讓天價彩禮成了“焦點訪談”。

60餘萬元可以直接在許多中小城市買一套房,還是全款一次性付清,根本不用勞駕銀行發貸款。

這筆錢對於普通家庭而言是一個鉅款,對男方而言要拿出這麼多錢,變賣家產都不一定能湊齊。

對女方而言,這筆錢似乎成了發家致富的最快捷徑,俗語有言:生個女娃,長大就是“招商銀行”

表姐說:彩禮錢能多拿就別少拿

2

現實中也的確有這樣的存在,嫁入豪門走向人生巔峰。

鄰居家是本地一個商場的總經理,收入自然在這裡屬於上層人群,可能他們家的兒子感情一直不怎麼順利,直到29歲才談了一個可以結婚的女朋友。

女生沒什麼固定工作,一直過著很普通的生活,但是依然主動追求這個大男生。

女生比這個大男生小七歲,纏上了這個富家大男生把他迷住後,人生軌跡開始直線上升。

以前她買不起的包包,現在買了N個,用不起的化妝品買了一大堆,算一下也足夠用好幾年了。

當然很快懷孕了,這樣他們也就結婚了,儘管家裡人不喜歡,但也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畢竟都是有頭有臉的人。

結婚少不了禮金,男方家裡買了兩套房子,一套給新婚小夫妻,一套給了女方父母養老。

3

以前很多人批評“門當戶對”這個觀念,但是在高價禮金面前,如果不是對等的,那麼結婚的禮金極易讓另一方陷入被動。

就算拼命滿足了彩禮錢,結婚後的經濟基礎差異仍然會時不時發揮作用,吵架只是小事,連離婚也成了正常事。

有一個阿姨,結婚時候條件不好,雖然沒要多少禮金,但結婚後就沒工作了,當了全職主婦 。

她的老公在外面都有情人了,她也假裝不知道,因為一旦離婚後,她什麼都沒有了,因為生活在這種狀態下的人已經脫離了社會分工。

選擇什麼樣的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有的人就喜歡一步登天,然後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

只是如果一結婚就成了“富翁”這個新家庭也難以長久維持。

有人喜歡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這樣可以滿足自己的控制慾,有錢的可以強勢,沒錢一方就得屈從。

4

回到原題上,關於高價禮金的現象已經不是頭一回出現了,幾年前央視對甘肅農村的結婚禮金也曾做過專題報道。

但問題依然是問題,結婚不要禮金,有人會說這是貶低女性;禮金太高,有人會說這是金錢婚姻,人口買賣。

高價禮金的原因,無外乎性別比例失衡,導致男性數量多於女性數量,女性成了主導的一方。

自由戀愛、婚姻自由,到頭來也變成了“雙邊貿易”,然後就共同關心的其他問題“達成一致意見”。

追溯歷史,西周時確立併為歷朝所沿襲的“六禮”婚姻制度,是“彩禮”習俗的來源。

可以說,我國自古以來婚姻的締結,就有男方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向女方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

都好面子,彩禮越高越有面子,攀比出來的面子問題需要一摞摞鈔票來支撐。

表姐說:彩禮錢能多拿就別少拿

5

為什麼高價禮金總是出現在經濟欠發達地方,尤其是農村地區 ?

並不是因為城裡人都有錢,城裡也有窮人,也有吃不起肉的市民,但是絕大多數城市居民都不愁養老問題。

但是,在一些農村地區養老是很脆弱的一環,他們的養老還得靠子女。如果只有一個女兒,那麼要嫁出去的話,男方必須給足夠多的禮金。

因為某些地方依然認為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如果不對要些禮金,以後怎麼養老。

一個表姐出嫁的時候,她家要了20萬的彩禮,這20萬她都給了自己的父母。

她說:要彩禮是應該的,而且這錢必須得要,這錢要給我父母養老!

“彩禮錢能多拿就儘量多拿” 表姐以一個過來人的口吻說出了這句話,雖然不贊同但也有存在的道理。

原來,彩禮錢在某些地方是剛性需求。

剎住攀比之風、講究排場的風氣只是表象,還得把高價禮金的剛性需求解決好才行,然後進行強力的移風易俗。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