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使命》導演張輝力講述真實軍人故事:遺書

拍攝電視劇《軍人使命》,我經常思考著一個問題:什麼是軍人使命?我曾經翻閱了許多文章,上面對軍人使命都有著宏篇大論的解釋,但我總不滿足,因為,我所理解的“軍人使命”不是籠統的理論解釋,而是有血有肉,有犧牲,有淚水,有狂放,有委屈……是一個充滿熱血和生命的詞彙。

遺書

在老山前線,每次戰鬥打響之前,官兵們都要寫一份“遺書”,交代自己的後事,因為打仗必然會有犧牲。

《軍人使命》中有一個戰士的遺書是這樣寫的:爸爸,媽媽,姐姐,你們好……如果你們看到我這封信,那就是我,犧牲了……你們千萬不要為我難過,以後還有姐姐可以照顧你們,姐姐比我懂事,小時候,我就常聽媽媽說,姐姐是父母的小棉襖……爸爸,媽媽,我有很多話要對你們說,可我不知道從哪說好,就說一句吧,爸爸,媽媽,請多保重,兒子祝你們長命百歲……

《軍人使命》導演張輝力講述真實軍人故事:遺書

很多網友看到這段遺書,唏噓不已,很是感動。

當兵嘛,就是要隨時準備犧牲。

但是,這些年輕的生命,也渴望著有安逸幸福的生活。

我在老山採訪時,專程來到199師595團二營,他們剛從前沿撤到南溫河修整。

595團是199師的主力團,曾立過兩次大功,二營又是595團的主力營,他們在老山作戰時堅守那拉口子,那是老山防禦的最前沿,和越軍最近的哨位距離只有七、八米,那拉口子的戰鬥十分激烈,十分艱苦。

當時在前線流傳著一句話,是根據《解放軍報》一段文章題目改編的,那句話說:中國看西南,西南看老山,老山看那拉,那拉看曹漢,曹漢怎麼辦?光著脊樑幹!

那拉不但仗打的艱苦,天氣也難熬,四十多度的高溫,天氣非常潮溼,守在苗耳洞的官兵只能穿一條短褲打仗,所以說曹漢是光著膀子幹。

曹漢指揮打仗不是一般的有兩下子,乃是十二分的有兩下子,以至於他負傷了要被送回後方醫院養傷,戰士們都不讓他走,說只要曹營長留在指揮所,戰士們心裡就踏實,就可以少犧牲,就能打勝仗!戰士們的話讓曹營長特別感動,他說這是對一個指揮員最大的獎賞!

我在二營專門去看望了四連的於指導員,於指導員因為個子高,別人都叫他大於。

大於1977年從青島入伍,入伍前是體育老師,乒乓球打的好,入伍後在軍乒乓球隊。後來從軍乒乓球隊下連隊鍛鍊,就到了我所在的連隊,那時我在連隊當副指導員。

大於見了我自然很親熱,他對他的兵說,今天採訪的是我的老指導員,你們有什麼說什麼,不能用對付“鬼子”辦法對付我的老指導員。

大於說的對付“鬼子”就是對付記者,選好的說,選大道理說,那些背後的故事,記者們都聽不到。戰士們暢所欲言,講的很實際,也很真實,我記滿了一個筆記本。

其中有一個故事,我到現在仍記憶猶新。

四連是二營的主攻連,在攻打xxx高地戰鬥前,連隊組織了突擊隊,戰士們都報名參加,還寫了血書。寫 血書的戰士中有一個山東入伍的兵,他是從別的部隊補充過來的。

連隊支部經過研究,最終定下了二十名突擊隊員的名單,那個山東兵也在之中。

打仗的前一天晚上,於指導員找那個山東兵談心,他哭了,對指導員說,他不想死,他也想活著回去,過幸福安逸的生活。

於指導員以為他動搖了,說如果你反悔,可以換別人去突擊隊。

那個山東兵說,他不是反悔,他只是給指導員說說心裡話,他的父母,他的兄妹,他在家鄉的親人都希望他能立功,當英雄!

第二天,那個山東戰士在戰鬥中表現的很突出,很勇敢,只是他就要衝上山頭時,敵人的高射機槍打中了胸膛,永遠的離開了他的戰友和親人……

犧牲,對軍人來說很平常;活著,也是每個軍人最大的渴望,但是,當軍令下達後,他們就會一往無前……

(未完待續)


歡迎轉發評論參與互動~

鯨看已入駐平臺

騰訊新聞|新浪微博|豆瓣|UC大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