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電視紀錄片《祖國在召喚》:強軍征程的生動展現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大型電視紀錄片《祖國在召喚》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後,引起軍地廣泛關注和好評。觀看該部紀錄片,就像在進行一場蕩氣迴腸的心靈之旅,人民軍隊波瀾壯闊的強軍征程通過影像生動地呈現出來。請關注《解放軍報》的文章——

大型电视纪录片《祖国在召唤》:强军征程的生动展现

強軍征程的生動展現

■慕佩洲 張 滔

大型電視紀錄片《祖國在召喚》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後,引起軍地廣泛關注和好評。片中,一代代官兵用熱血和青春獻身使命、報效國家、忠於人民的昂揚風貌令廣大觀眾備感自豪和親切。可以說,觀看紀錄片《祖國在召喚》,就像在進行一場蕩氣迴腸的心靈之旅,人民軍隊波瀾壯闊的強軍征程通過影像生動地呈現出來。

紀錄片《祖國在召喚》由《使命》《忠誠》《血性》《家國》《鑄劍》《和平》六集內容組成,採取史論結合的手法講述了一個個精彩的強軍故事,全景式再現了人民軍隊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作出的巨大貢獻。這部紀錄片對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是一種激勵,讓社會各界對國防和軍隊建設充滿信心。

縱觀整部紀錄片,在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上達到了很高的品質。在每一集的內容中,都引用了大量真實客觀的歷史資料。在表現中國軍人血性主題時,紀錄片從朝鮮戰爭入手,引用了朝鮮戰場美軍駐前線戰史分遣隊隊長貝文·亞歷山大、朝鮮戰場美軍海軍陸戰隊迫擊炮手沃倫·維德漢、朝鮮戰場美軍炮兵部隊軍官比爾·尼莫、時任志願軍空軍第15師43團飛行員韓德彩、時任志願軍空軍第15師43團機械師孫雄等中外老兵的講述。這種客觀視角展現了流淌在中國軍人體內的血性膽氣。在表現中國軍人使命主題時,從南昌艦的變遷、解放戰爭老兵的追憶、新中國第一所軍事工程學院的建立、第一艘國產航母正式下水、中國人民解放軍履行香港特別行政區防務、新成立的五大戰區全面履行主戰職責等多個維度闡釋人民軍隊的使命擔當。儘管每一集的時長只有50分鐘左右,但內容十分豐富鮮活,歷史與現實交相輝映,敘事線索時空交錯又保持連貫,體現了主創人員的匠心獨運和深厚功力,更說明了人民軍隊在新中國各個歷史階段所建立的卓越功勳。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人民軍隊建設同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一致,在這個過程中,有無數的中國軍人在黨、國家和人民需要之時挺身而出,留下了令人感動的身影。紀錄片《祖國在召喚》把大量的鏡頭對準這些英雄,將他們的英雄事蹟精彩講述出來,喚起觀眾對英雄的崇拜和追思。我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在生命的最後一天仍強忍著劇痛,堅持伏案工作;為了“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錢學森、程開甲等科學家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在天山深處、大漠戈壁奉獻青春和生命,用雙手擎起大國重器;申亮亮、楊樹朋、李磊等中國軍人犧牲在維和一線,為世界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在雪域高原、邊疆海島、戈壁荒原等人跡罕至的地方,中國軍人執著堅守在邊防線上,留下了“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的莊嚴宣示……紀錄片通過很多歷史細節和人物講述,將一個個樸實的故事、一位位默默奉獻的英雄展現在觀眾面前,詮釋了軍人始終如一的家國情懷,富有衝擊力和感染力。有觀眾說:“紀錄片裡的故事小中見大,特別感人,讓我們感受到中國軍人的英雄氣質和高貴品格。”

紀錄片《祖國在召喚》藝術構建起人民軍隊在新中國成立後的歷史軌跡,6個主題邏輯嚴謹,解說的語言精煉而富有文學藝術色彩,是一部有情懷、有筋骨、有溫度的好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