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中將,戰神粟裕的得力參謀長,領導的傳奇「四中隊」屢建奇功

開國中將,戰神粟裕的得力參謀長,領導的傳奇“四中隊”屢建奇功

劉先勝是我軍軍政兼優的著名將領,在漫長的革命軍旅生涯中起初從事政治工作,曾任紅軍團政委、新四軍團政委、縱隊政委、旅政委等職。在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劉先勝也擔任過軍事指揮工作,曾任新四軍旅長兼軍分區司令員、新四軍第1師參謀長、蘇浙軍區參謀長、華中軍區參謀長兼華中野戰軍參謀長、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劉先勝任蘇南軍區司令員、江蘇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作為華中軍區兼華中野戰軍參謀長協助粟裕指揮了一系列戰役,屢建戰功,為中國人民解放和軍隊建設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秋收起義中的工農革命軍連長

劉先勝原名劉為,曾化名劉誠,1901年6月生於湖南省湘潭縣一個貧農家庭,和毛澤東是同鄉。1922年參加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192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安源路礦礦警隊排長,組織礦警隊參加罷工鬥爭。1927年中秋節前夕,劉先勝等接到中共湖南省委關於武裝暴動的指示,要求帶領安源工人參加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不久,上級將安源路礦礦警隊、工人糾察隊等與萍鄉農民自衛軍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2團,劉先勝任3營8連連長。9月11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第二天晚上,劉先勝接到命令,要8連與兄弟部隊一起先攻打萍鄉,然後進攻長沙。翌日拂曉,劉先勝帶著部隊來到萍鄉城東,擔任主攻東門任務。劉先勝帶領戰士們扛著梯子衝過開闊地,數次架起雲梯往城牆上爬,但均未成功。兄弟部隊的攻擊也未獲進展,雙方處於對峙中。2團團長王新亞提出,敵人正從宜春調兵增援萍鄉,萍鄉就不打了,並提出下一步我軍先向西攻打老關。隨後,劉先勝帶領8連爬上火車向老關開進,很快佔領老關,隨後開往瀏陽。瀏陽守軍主力已出城阻擊我第3團,內部空虛。2團發起攻擊,劉先勝帶隊從東門攻入城內,15日佔領瀏陽城。

敵人獲悉瀏陽城被佔,趕忙糾集湘東、湘中地區的主力部隊圍攻瀏陽城。此時,團長王新亞卻麻痺輕敵。劉先勝對此深感憂慮,趕忙在駐地附近安排警戒哨,以應付突發事件。9月17日下午3時左右,瀏陽城外突然發現敵人,劉先勝立即趕往團部報告。由於倉促應戰,2團被打散,劉先勝與上級失去了聯繫。其後劉先勝想方設法尋找中共黨組織,結果均未聯繫上。1928年除夕之夜,劉先勝聽說有一支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活動於醴陵山區。劉先勝找到游擊隊員張金標,隨後從醴陵進入湘贛蘇區,終於找到中共湘東南特委領導的遊擊營,見到了營政治委員譚思聰,回到了自己的隊伍。

劉先勝來到湘贛邊界時,湘贛邊區的紅軍游擊隊和赤衛隊仍處於敵強我弱的形勢下。1930年10月,湘贛邊區紅軍游擊隊合編為湘東獨立師,劉先勝任第3團3營連長。1931年1月,湘東獨立師擴編,劉先勝任湘東獨立師第3團第3營營長。劉先勝於1933年12月到瑞金中央蘇區黨校學習,1934年3月畢業後任紅9軍團第3師第8團政委。在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反“圍剿”中,劉先勝與團長楊梅生率部在廣昌同敵人進行了殊死拼殺,但終因寡不敵眾撤出陣地。同時,東岸紅軍也未能阻止敵優勢兵力的進攻,紅軍於4月27日撤出廣昌。

長征路上的主力團政委

1934年10月16日,劉先勝隨紅9軍團踏上了漫漫長征路。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進行縮編,紅9軍團撤銷師的編制,直轄第7、第8、第9團,其中8團由崔國柱任團長,劉先勝任政委。從1935年1月19日至3月21日,劉先勝與崔國柱一起指揮8團作為軍團後衛參加了四渡赤水之戰。當劉、崔指揮部隊剛渡過赤水、拆除浮橋時,國民黨軍兩個團已趕到赤水河西岸。劉、崔立即命令部隊與國民黨軍隔河對戰一小時,待大部隊走遠後才尾隨前進。四渡赤水後,紅9軍團奉中革軍委之命暫留黔北地區牽制敵軍,保證紅軍主力繼續南進。3月31日,鑑於紅9軍團牽制任務已完成,中革軍委電令該軍團立即兼程南下,務必於翌日8時趕到沙土鎮,隨主力南渡烏江。當紅9軍團趕到沙土鎮時,已晚了兩個小時。紅軍後衛部隊怕浮橋被敵軍利用,已將浮橋拆除,而敵吳奇偉部和周渾元部正迎面趕來,其先頭部隊也離沙土鎮不遠,紅9軍團處境險惡。紅9軍團立即轉移,於4月3日下午到達老木孔附近的叢林中隱蔽待機。這時,貴州軍閥猶國才部7個團正向紅9軍團追來,軍團長羅炳輝、政委何長工利用中午黔軍煙癮發作之際,於4月4日中午1時許,發起反擊,一舉殲滅敵人。

1935年4月下旬,劉先勝改任紅9軍團第9團政委。這時,紅9軍團接到中革軍委電令,要他們迅速南下,渡過北盤江,先於國民黨中央軍進入雲南。劉先勝率9團渡過北盤江,於4月23日晚進入雲南東部平彝縣城北龍口場。接著,劉先勝率領部隊隨軍團進宣威,奪會澤,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主力的行動,完成了牽制敵軍的任務。隨後,紅9軍團又於5月6日在會澤以西的樹節、鹽井坪地區渡過金沙江,將尾追之國民黨軍拋在金沙江以東。在5月7日的東瓜坪戰鬥中,劉先勝在最前沿指揮戰鬥,不幸胸部中彈,身負重傷。劉先勝傷愈後,改任軍團衛生部政委。

抗戰中,劉先勝協助粟裕指揮了多場對日戰鬥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劉先勝進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938年1月畢業,任新四軍教導隊總支書記。1939年春,劉先勝調任新四軍第1支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9月任新四軍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政治部主任。10月初,“江抗”整編為兩個團,參謀長喬信明任第1團團長,劉先勝任政委。10月26日,“江抗”與管文蔚部合編為新四軍挺進縱隊,葉飛任司令員,管文蔚任政委,下轄4個團,“江抗”第1團改稱挺進縱隊第1團,喬信明、劉先勝分任團長、政委。11月底,挺進縱隊北渡長江。1940年2月1日是除夕,日軍“掃蕩”江都大橋地區,國民黨軍聞風而逃。劉先勝與喬信明決定狠狠地殺殺日軍的威風,壯下新四軍的士氣。他們指揮部隊突然向日軍發起攻擊,日軍抱頭鼠竄,倉皇撤退。

開國中將,戰神粟裕的得力參謀長,領導的傳奇“四中隊”屢建奇功

◆1940年6月,郭村戰鬥後喬信明(右)和陳玉生(左)、劉先勝(中)合影。

1940年7月初,粟裕率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及蘇南新四軍主力到達蘇北吳家橋,與挺進縱隊、蘇皖支隊會合。江南指揮部改稱蘇北指揮部,陳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揮,部隊整編為3個縱隊。陶勇任第3縱隊司令員,劉先勝任政委。1940年7月15日,在陳毅、粟裕統一指揮下,蘇北指揮部所屬3個縱隊揮師東進,粉碎日偽軍兩次報復性“掃蕩”,開闢了以黃橋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1940年10月1日,頑固派韓德勤親率26個團共3萬餘兵力南下,妄圖與新四軍決戰,殲滅新四軍蘇北部隊於黃橋地區。這時,我新四軍只有3個縱隊7000餘人。陳毅、粟裕決定1縱、2縱待機分割、圍殲頑軍主力獨立6旅,陶勇、劉先勝率3縱堅守黃橋,吸引頑軍。劉先勝在動員大會上講:“上級把黃橋交給我們了,有3縱就有黃橋,子彈打光了就拼刺刀,刺刀折斷了就拼槍托,說啥也不能讓韓德勤進黃橋一步!”10月4日晚,我三個縱隊將頑軍包圍於黃橋以東,併發起總攻,數陣拼殺,全殲頑軍第89軍軍部。韓德勤見大勢已去,率殘部向興化狼狽逃竄。黃橋戰役的勝利,使頑固派妄圖將八路軍新四軍分割兩地,先南後北,各個擊破的陰謀完全破產。黃橋決戰使頑固派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都陷入了孤立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為此向全軍通報了蘇北的經驗。

1941年皖南事變後,劉先勝任重建後的新四軍第1師第3旅政委兼蘇中軍區第四軍分區政委、副司令員、第3旅旅長,指揮部隊參加粉碎日軍“清鄉”的戰役,為鞏固和發展蘇中抗日根據地做出了貢獻。1942年10月中旬,由於敵人在蘇南地區的殘酷“清鄉”,敵偽瘋狂竄擾,原在江南堅持敵後抗日鬥爭的新四軍第6師控制的地域,已不利於大部隊的迂迴。中共中央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決定,新四軍第6師第18旅部隊北渡長江,進入蘇北江(都)高(郵)寶(應)地區,暫歸新四軍第1師粟裕指揮,由此增強了蘇中新四軍的力量,同時為反“掃蕩”鬥爭做好準備。根據蘇中地區的實際情況,蘇中地區新劃定為四個分區和一個特區,江都、高郵、寶應三縣為蘇中一分區。1942年12月,劉先勝調任新四軍第1師第18旅旅長兼蘇中一分區(江、高、寶地區)司令員,直到1944年夏。

開國中將,戰神粟裕的得力參謀長,領導的傳奇“四中隊”屢建奇功

◆新四軍1師18旅部分領導幹部合影,前排右起:劉文學、劉先勝、韋一平、劉飛。

當時蘇中一分區環境險惡,日寇瘋狂“掃蕩”,採取“三光”政策和封鎖政策。1943年2月,日寇發起進攻,韓德勤不戰而逃。日寇兵不血刃,佔領了宿遷、泗陽、淮陰、淮安、漣水、沭陽等縣及韓頑中心曹甸地區。劉先勝率分區新成立之高寶獨立團兩個連擊退頑縣長楊仿四百餘人對我臨北地區的進犯。3月,劉先勝又率52團、龍潭大隊(1旅2團)、廣東大隊(3旅7團)收復曹甸地區。不到三個月,劉先勝就開闢了大望、黃浦、張橋、石塘、曹雨、安豐六個區,建立了寶應縣政府,為蘇中一分區的擴展與鞏固做出了重要貢獻。劉先勝和旅政委韋一平在軍事上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共同領導全區軍民堅持鬥爭。劉先勝親率第52團奮戰10個月,作戰66次,殲滅日偽軍700多人,攻克敵偽據點10多處,建立了淮(安)鹽(城)寶(應)邊區辦事處和各區鄉民主政權,使蘇中、蘇北、淮南、淮北連成一片。僅在1943年,新四軍第1師第18旅和分區各縣獨立團對日偽作戰140多次,民兵、游擊隊對日偽作戰440次,共斃傷敵偽1500多名,俘虜敵偽2300多人,攻克和逼走敵偽據點20多處,江、高、寶抗日民主根據地由此得以逐步鞏固和擴大。

1944年2月,1師師長粟裕經過周密籌劃,發起了車橋戰役,由葉飛副師長擔任前線總指揮,劉先勝任前線副總指揮。車橋地處蘇中地區的敵中心地區,是日偽軍控制寶應地區的重要據點,駐有日軍40餘人,偽軍500餘人,構築有深溝高壘及大小土圍子和53座碉堡,還有許多暗堡,設防嚴密。粟裕決定集中5個團的主力,以游擊戰和運動戰相結合,採取攻堅和打援並舉的方針,堅決攻佔車橋鎮。劉先勝奉命率部在車橋南面官田、崔河、大施河一帶作寬大正面防禦,準備阻擊來自曹甸、寶應方向之敵。車橋戰役於3月5日凌晨發起。先是第3旅旅長陶勇率7團趁著夜深從南北兩個方向突擊,僅用20分鐘就突破車橋敵人的深壕、高壘,衝進車橋鎮內,進入街巷。經過一天激戰,車橋鎮53座敵人碉堡被全部攻佔,500餘日偽軍被殲,殘餘日軍固守掙扎。正當車橋戰鬥激烈之時,擔任打援任務的新四軍1旅10團在車橋西北蘆家灘殲滅增援車橋的日偽軍。與此同時,劉先勝率部在大施河將從曹甸趕來增援的日偽軍100餘人擊退。至此,車橋戰役取得了攻堅與打援的雙重勝利。整個戰役殲日軍山澤大佐以下日軍官兵465人,其中生俘日軍24人,殲偽軍483人。車橋戰役的勝利,使淮安、寶應以東縱橫50餘公里的地區全部解放,打亂了日偽軍“擴展清鄉”“強化屯墾”的計劃,溝通了蘇中、蘇北根據地的聯繫。同時,為蘇中根據地黨政軍領導機關進入淮安、寶應以東地區,創建了一塊穩定的戰略基地。

開國中將,戰神粟裕的得力參謀長,領導的傳奇“四中隊”屢建奇功

◆1943年,新四軍第1師領導人張震東(前排左起)、劉先勝、王集成、王必成、姬鵬飛,陶勇(後排左起)、劉培善、鍾期光在華中黨校。

1944年8月,劉先勝任新四軍第1師參謀長。9月,劉先勝協助粟裕師長指揮了討伐盤踞在蘇北東臺、泰縣、興化一帶的與日偽勾結、企圖投敵的國民黨稅警總隊陳泰運部的戰鬥。戰鬥從1944年9月21日開始,經過40余天的圍困和攻擊,共殲陳泰運部和前來增援的日偽軍2300餘人,新四軍重新控制了東臺、泰縣、興化三角地區,建立了各級抗日民主政權。

1945年1月,中央軍委電令成立蘇浙軍區,統一指揮江南、浙東新四軍,粟裕任司令員,譚震林任政委,劉先勝任參謀長。劉先勝協助粟裕指揮蘇浙軍區部隊在浙西天目山地區進行了三次自衛反頑戰役,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徹底粉碎國民黨聚殲新四軍蘇浙軍區主力,驅逐新四軍出江南的企圖,為堅持孝豐、莫干山等敵後新區,打通與浙東聯繫掃清了障礙。

華中軍區參謀長劉先勝主抓的情報工作對蘇中七戰七捷有著重要作用

1945年10月29日,華中軍區成立,張鼎丞任司令員,鄧子恢任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員,譚震林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劉先勝任參謀長,鍾期光任政治部副主任。11月10日,又組成華中野戰軍,粟裕兼司令員,譚震林兼政委,劉先勝兼參謀長,鍾期光兼政治部主任,下轄4個縱隊共4萬餘人。作為參謀長,劉先勝十分注意加強司令部尤其是情報部門的建設。他常說:“情報不靈,仗是很難打的。”華中軍區和華中野戰軍成立之初,劉先勝認為,要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打好運動戰,必須建設一支專業情報隊伍。他從新四軍軍部調研室要來一批幹部,加上原蘇中軍區司令部三臺的全部人員、原蘇浙軍區司令部三臺的部分人員,統一整編成華中軍區司令部情報處,代號“四中隊”。劉先勝無論走到哪裡,都親自向部隊交代,要他們注意收集情報處所需要的裝備和資料。

1946年6月,蔣介石悍然發動全面內戰。毛澤東電令華中野戰軍西出津浦線作戰。粟裕等根據蘇中地區實際情況,向毛澤東建議在蘇中先打一仗再西移。7月4日,毛澤東同意“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再轉至外線,在政治上更為有利”。粟裕、劉先勝、鍾期光等立即加緊進行戰役的各項準備工作。戰役準備緊張複雜,從偵察到通信,從指揮到協同,從保障到支前,從文電的起草到簽發,劉先勝都要具體過問和落實。他對情報處處長朱誠基說:“同志們要緊急行動起來,準備打大仗。”劉先勝讓朱誠基留下大部分人員在淮安嚴密監視當面國民黨軍,並抽調一批精幹力量組成前梯隊,跟隨司令部行動,進行抵近偵察。

開國中將,戰神粟裕的得力參謀長,領導的傳奇“四中隊”屢建奇功

◆劉先勝(中)與中共蘇南區委、蘇南行政公署、蘇南軍區主要負責人管文蔚、吳嘉民、劉季平、陳丕顯。

7月10日,朱誠基向劉先勝報告說,國民黨軍整編第49、第83、第25師和整編第99旅,將在三四天內分四路向如皋、海安大舉進犯,其中整編83師19旅有兩個團分別駐守泰興、宣家堡。劉先勝一聽,覺得這正是一個殲敵的良機,立即將情況向粟裕作了彙報。粟裕和劉先勝商量後決定出敵不意,爭取主動,搶在國民黨軍進攻前夜,首戰宣家堡、泰興。7月13日晚,華中野戰軍在粟裕、劉先勝指揮下,向國民黨守軍發起強大攻擊,經3天激戰,殲整編第83師兩個團另兩個營共3000餘人。

當宣(家堡)泰(興)戰鬥還在進行的時候,劉先勝就讓“四中隊”24小時監視敵情動態。情報處偵察到國民黨軍正調集整編第49、第65師和第69師99旅及第83師餘部,從三個方向夾擊華中野戰軍的情報。粟裕、劉先勝果斷決定採取遠距離奔襲的戰法,迅速由泰興直插如皋南部,以四倍於敵的兵力將敵整編第49師殲滅於運動之中。劉先勝帶領司令部機關於7月17日出發,翌日進駐如皋城郊。如(皋)南作戰打得比較順利,殲滅敵人1.5萬餘人。這時,敵整編第65師已從阻擊部隊側翼迂迴。粟裕、劉先勝考慮到已達成作戰目的,部隊連續作戰,相當疲勞,決定主力轉至海安東北地區休整待機。

開國中將,戰神粟裕的得力參謀長,領導的傳奇“四中隊”屢建奇功

◆1949年,劉先勝(左一)與陳丕顯(左五)、管文蔚(左三)、馬一行(左四)等在無錫。

敵認為華中野戰軍北撤,是因為傷亡過大,不能再戰,遂以整編第49師餘部由如皋向北,以第160、第187、第148旅自姜堰向東,企圖兩路夾擊海安,與華中野戰軍決戰。粟裕等決定主力繼續休整,由7縱擔負運動防禦任務。7縱經四晝夜激戰,殺傷敵近3000人。劉先勝密切注視敵動向,他從情報處得知,敵軍佔領海安後未能發現華中野戰軍主力已經轉移,反而認為“共軍傷亡過大,損失二三萬人”,便放膽分兵向海安以東“清剿”。8月6日,劉先勝又得知敵軍大部分兵力已成一字形擺開,其中右翼駐李堡的敵整編第49師第105旅孤立暴露,將情況向粟裕報告。粟裕高興地說:“此乃一良機也,不可錯過!”遂決定攻殲位於李堡的國民黨軍。按照粟裕的指示,劉先勝於9日下達作戰命令。10日,敵新編第7旅正與駐李堡的第105旅調換防務,秩序混亂,粟裕、劉先勝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命令華中野戰軍第1師突然發起攻擊,經20小時激戰,殲國民黨軍8000餘人。8月21日至31日,華中野戰軍又連續進行了丁(堰)林(梓)、邵伯、如(皋)黃(橋)等戰鬥。劉先勝帶著司令部參謀人員擬製作戰方案,部署調整部隊,保證了指揮的暢通。蘇中戰役是全面內戰爆發後華東戰場上一次較大規模的初戰,帶有戰略偵察性質。8月28日,中央軍委向各戰略區指揮員通報了這次作戰的經驗,“希望各區仿照辦理”。8月29日,解放軍總部發言人稱讚蘇中戰役是“七戰七捷”。劉先勝鼓勵情報處說:“粟司令員對你們的工作是很滿意的。七戰你們都有貢獻,是無名英雄。”

開國中將,戰神粟裕的得力參謀長,領導的傳奇“四中隊”屢建奇功

蘇中戰役結束後,華中野戰軍主力北上。1946年12月至1947年1月,劉先勝參與指揮了宿北、魯南戰役。1947年1月,山東野戰軍與華中野戰軍合併組成華東野戰軍,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為副司令員,譚震林為副政委,陳士榘為參謀長,唐亮為政治部主任,劉先勝、張元壽為副參謀長,鍾期光為政治部副主任。1947年2月下旬,劉先勝協助陳毅、粟裕、陳士榘指揮了萊蕪戰役,連同南線及膠濟鐵路沿線作戰,共殲敵7萬餘人,控制了膠濟路西段及其南北地區,打破了敵人的全面進攻。3月下旬至7月下旬,劉先勝參與指揮泰(安)蒙(陰)、孟良崮、南麻、臨朐等戰役,基本打破了敵軍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1948年5月濮陽整訓結束後,劉先勝調任蘇北軍區副司令員。

開國中將,戰神粟裕的得力參謀長,領導的傳奇“四中隊”屢建奇功

◆劉先勝(左)和劉飛在南京長江大橋合影。

1949年11月,劉先勝任蘇南軍區司令員。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臺灣國民黨當局叫囂要“反攻大陸”,蘇南地區匪特在蘇浙皖交界地區蠢蠢欲動。為加強對邊遠交界地區剿匪鬥爭的領導,劉先勝、陳丕顯組織成立了蘇浙皖邊區剿匪指揮部,統一指揮蘇浙皖邊區的剿匪力量。到年底,蘇南軍區共殲滅匪徒約3800人,繳獲各種槍1100餘支,使一度緊張的社會局面得到了穩定。1952年12月1日,蘇南軍區與蘇北軍區合併為江蘇軍區,劉先勝任司令員。1955年9月,劉先勝被授予中將軍銜,並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1958年11月,劉先勝調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1969年8月,由於長期患病,難以堅持工作,劉先勝提出主動退居二線的申請,得到南京軍區和中央軍委的批准。1977年10月12日,劉先勝在南京病逝,享年76歲。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