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土專家造出了洋機器

轟隆隆……轟隆隆……在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袁氏生態循環有限責任公司的種草養牛基地,每天上午9時和下午3時,這裡都會準時傳出一陣陣機器的轟鳴聲,這是該村飼料攪拌機運轉時發出的聲響。這個以前寂靜得只能聽到“哞”“咩”……等牛羊歡叫聲的小山村,自從有了這臺飼料攪拌機後,不僅給這個公司帶來了勃勃生機,也奏響了該村種草養牛產業發展最強音。

黄平:土专家造出了洋机器

袁金華設計的筒式攪拌機已獲得國家專利

“這臺飼料攪拌機即便你有錢也買不到,是我們村黨支部書記、公司總經理袁金華自行設計發明的。”在萬豐村種草養牛基地飼料加工房裡,年近50的汪文珍指著這臺用綠色油漆粉飾一新的飼料攪拌機自豪地說。

黄平:土专家造出了洋机器

袁金華設計的臥式飼料攪拌機

袁金華自行設計發明的飼料攪拌機,採用厚薄不一的鋼板、角鐵、槽鋼焊接而成,主筒體高有3米,直徑1.2米,筒體下端呈三角形狀,分佈有精、粗飼料兩個入料口和一個出料口,筒內裝有雙軸旋轉反向的漿葉,漿葉成一定角度將物料沿軸向、徑向循環翻攪,使物料在交錯佈置的葉片快速劇烈的翻騰攪拌下,能達到很好的混合效果。

黄平:土专家造出了洋机器

黃平縣萬豐村養牛場飼養的商品牛

在野洞河鎮萬豐村種草養牛基地最大的2號圈,筆者看到,這裡飼養的牛個頭均勻,膘肥體壯,見到有人走近,便會主動發出哞哞……的叫聲,好像是同我們在打招呼一樣。

“以前我們飼養的牛個頭參差不齊,有的比較健壯,而有的又特別瘦小,甚至個別牛還會出現死亡的情況,當時我就特別納悶,關同一圈的牛,吃同一樣的料,飲同一地的水,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後來我查閱了很多資料,也諮詢了我們當地農業局的一些專家,得到的答案都說是飼料攪拌不均勻,導致每頭牛每天攝入的營養值不均衡而造成的,於是我就萌生了要發明這種飼料攪拌機的念頭。”袁金華一邊帶著筆者參觀,一邊繪聲繪色地講述了他發明飼料攪拌機的初衷。

位於谷隴鎮青塘村的黃平金牛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是我縣規模較大,帶動能力較強的一家專業化養牛公司。現養有肉牛1000頭,每頭牛平均每天的食量約50斤,這就意味著這個養牛場每天都要加工50000斤飼料。而這個公司的總經理袁開飛,正好又是袁金華的滿叔。2017年初,袁開飛得知其侄子袁金華自行設計製造的飼料攪拌機功能強大,飼料攪拌均勻後,便主動登門求援,袁金華欣然應允,很快就為他們又設計製造了一臺臥式飼料攪拌機。

“沒有這臺機器的時候,我們都是把飼料倒在地上,人工用鐵鏟攪拌,7、8個人,每天從早忙到晚,還沒有攪拌得這麼均勻,現在只要一上午就完成了。”正在這裡加工飼料的潘大英,對這臺飼料攪拌機讚賞有加。

“這臺飼料攪拌機省時、省力、還省錢,確實幫助我們解決了以往飼料攪拌不均勻,工作強度大等方面的難題。剛開始我們從網上到處查詢,還花了兩萬多元買了一臺飼料攪拌機,大家使用後發現還是有很多缺陷,一是經常卡料,二是飼料的粗細不能控制,三是攪拌量小,每次只能攪100多斤,還不如人工攪拌快,以前買來的那臺飼料攪拌機現在都成了一堆廢鐵還放在那裡。”袁開飛津津樂道地講述其侄子袁金華自行設計發明的飼料攪拌機的優勢。

今年整整30歲的袁金華,2009年從陝西航空職業學院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畢業後,前五年,就一直在廣東、浙江等地打工, 2014年袁金華決定返鄉創業,利用家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種草養牛業。在鄉親們眼裡,他是土專家,是一個勤于思考、好學上進、敢闖敢幹的年青人。依靠科技創新,振興鄉村經濟,是他一直始終不懈的追求。他發明的防凍水管,解決了冬天水管爆裂,造成群眾飲水困難的難題,而他發明的這臺飼料攪拌機,已於2017年10月獲得了國家專利。”2017年,袁金華先後當選為黔東南州第十四屆州人大代表,貴州省第十二屆省人大代表。

長按二維碼 關注黃平微訊

編 審:趙 軍 楊 靜

核 發:楊 德

作 者:楊正洪

聯繫電話:08552469777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