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不仅仅是产品至上,商业模式才是框架

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都来后,创业者们都开始奉行“产品至上”的原则,认为只要做好产品,用户和商业模式都会到来。但是,来自硅谷的连续创业者、斯坦福的创业导师史蒂夫·布兰克却有不同的观点。在昨日和国内创业者导师、创新工场CEO李开复的对话中,布兰克强调,创业公司不仅仅是产品,商业模式才是框架。创始人们需要离开办公室,多和自己的用户交流,并在利用敏捷开发和快速迭代来及早地验证自己的商业模式。

创业公司不仅仅是产品至上,商业模式才是框架

在演讲中,布兰克对创业公司的概念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创企业是一个临时组织,旨在寻找可重复、可扩展的商业模式。

他把成功寻找商业模式的方法总结为三个步骤,首先,提出假设,需要了解产品如何创造价值,如何为客户服务,目标用户群到底是哪些人。这个过程大多是在办公室里进行。

第二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做实验去证明自己的假设。没有商业计划会在第一次和用户接触后还存活,创业者需要走出自己的办公室,与大量用户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从各种方法验证自己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是否可行。

第三步,就是提炼数据,要从和用户的交流中提取出有效地数据,分辨噪音和信号,从而用这些数据去不断验证最初的猜想和假设,对产品进行调整。

他认为,把商业模式设计、用户交流和敏捷开发三者结合起来,是创业者们寻找商业模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创业公司不仅仅是产品至上,商业模式才是框架

布兰克举了一个运动衫租赁网站的例子,他称,这个网站就是在和用户的交流中,数次调整了自己的产品定位和方向。刚开始他们只定位于男性体育爱好者,后来发现女性用户和儿童这两个群体也存在很大需求,于是推出了专门针对他们的服务,并在调研后对商业模式进行了调整,拓展了按年订阅的模式,结果大受欢迎。

所以,布兰克强调,“不要只是坐在办公室里,要走出去,和你的用户交流!

创业公司不仅仅是产品至上,商业模式才是框架

而关于移动应用虽然很容易获得大量用户,却找不到有效商业模式的问题,所以在第一天的时候,创业者就要不断地做小实验,去看是否能商业化,然后及时进行调整。“不能等到你有很多用户的时候再去尝试,那个时候就像已经有一把枪对准你的头,已经来不及了。当你用免费的服务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他们就很难再为了你去付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