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不僅僅是產品至上,商業模式才是框架

在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都來後,創業者們都開始奉行“產品至上”的原則,認為只要做好產品,用戶和商業模式都會到來。但是,來自硅谷的連續創業者、斯坦福的創業導師史蒂夫·布蘭克卻有不同的觀點。在昨日和國內創業者導師、創新工場CEO李開復的對話中,布蘭克強調,創業公司不僅僅是產品,商業模式才是框架。創始人們需要離開辦公室,多和自己的用戶交流,並在利用敏捷開發和快速迭代來及早地驗證自己的商業模式。

創業公司不僅僅是產品至上,商業模式才是框架

在演講中,布蘭克對創業公司的概念進行了總結,他認為,創企業是一個臨時組織,旨在尋找可重複、可擴展的商業模式。

他把成功尋找商業模式的方法總結為三個步驟,首先,提出假設,需要了解產品如何創造價值,如何為客戶服務,目標用戶群到底是哪些人。這個過程大多是在辦公室裡進行。

第二步,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就是要做實驗去證明自己的假設。沒有商業計劃會在第一次和用戶接觸後還存活,創業者需要走出自己的辦公室,與大量用戶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從各種方法驗證自己的產品和商業模式是否可行。

第三步,就是提煉數據,要從和用戶的交流中提取出有效地數據,分辨噪音和信號,從而用這些數據去不斷驗證最初的猜想和假設,對產品進行調整。

他認為,把商業模式設計、用戶交流和敏捷開發三者結合起來,是創業者們尋找商業模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創業公司不僅僅是產品至上,商業模式才是框架

布蘭克舉了一個運動衫租賃網站的例子,他稱,這個網站就是在和用戶的交流中,數次調整了自己的產品定位和方向。剛開始他們只定位於男性體育愛好者,後來發現女性用戶和兒童這兩個群體也存在很大需求,於是推出了專門針對他們的服務,並在調研後對商業模式進行了調整,拓展了按年訂閱的模式,結果大受歡迎。

所以,布蘭克強調,“不要只是坐在辦公室裡,要走出去,和你的用戶交流!

創業公司不僅僅是產品至上,商業模式才是框架

而關於移動應用雖然很容易獲得大量用戶,卻找不到有效商業模式的問題,所以在第一天的時候,創業者就要不斷地做小實驗,去看是否能商業化,然後及時進行調整。“不能等到你有很多用戶的時候再去嘗試,那個時候就像已經有一把槍對準你的頭,已經來不及了。當你用免費的服務吸引了大量的用戶,他們就很難再為了你去付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