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火場的感悟:與經濟損失相比,真正難以挽回的是生態損失

我在火場的感悟:與經濟損失相比,真正難以挽回的是生態損失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擲地有聲的“金句”,擘畫了建設美麗中國的新圖景,為綠色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正能量。而“兩山論”對中國發展意味著什麼?在歷經重大森林火災撲救後,我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價值和份量。

今年春節正值藏曆新年,2月16日下午,在素有中國松茸之鄉美譽的甘孜州雅江縣所轄的惡古鄉中馬益西村,部分村民煨桑敬神,因火源管理不善引燃煨桑爐邊乾枯草木,火借風勢迅速蔓延並多次產生飛火引燃數公里外的森林和草場,在短短兩天時間裡形成了長約20公里、寬數公里的火場,數百公頃森林在熊熊烈焰中化為灰燼,200餘名村民緊急撤離。

我在火場的感悟:與經濟損失相比,真正難以挽回的是生態損失

武警森林部隊奉命迅速調集300餘名兵力,會同當地撲救力量和地方群眾1200餘人,連續奮戰5個晝夜終將大火撲滅。

作為火場一線指揮員,我利用組織撲火和救助農戶等時機,廣泛接觸了當地林業部門工作人員和鄉村幹部群眾,對因火災造成的損失和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作了初步評估核算。透過林火硝煙,我親身體會到綠水青山的經濟、社會和生態價值,確切地講綠水青山就是百姓永不枯竭的致富之源和永遠增值的綠色銀行。

惡古鄉地處雅江縣城以南60餘公里處,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地形,雅礱江劈山切谷蜿蜒而過,流域內山勢陡峭,坡度普遍在50度以上,溝谷水系密佈,從河谷海拔2600餘米至兩岸山頂4400餘米依次分佈著茂密的森林、灌木和高山草甸,林內主要為松樹、青岡等樹種,是雅江縣重要的松茸和蟲草產區。

我在火場的感悟:與經濟損失相比,真正難以挽回的是生態損失

該鄉平地少,農業發展先天不足,但森林資源豐富,所屬的8個行政村、2600餘名群眾主要收入來源是林內的松茸和高山草甸的蟲草,每戶年均收入2至8萬元不等。這份源於綠水青山的饋贈是當地群眾的主要經濟來源。

位於起火點的中馬益西村,植被覆蓋條件好,原始林和高山草甸廣佈,菌種和蟲草資源十分豐富,每戶藏民家庭年均收入可達5至8萬元,居民藏式小樓建築精緻、內設精美,傢什也比較齊全,幾乎家家都有小汽車。

下游受災的惡古村和牙根村原始林和次森林混雜,林內產出相對較低,每戶家庭年均收入約2至3萬元不等。但這場突如其來的火災使大面積森林和草甸化為焦土,為未來生活增添了變數。

我在火場的感悟:與經濟損失相比,真正難以挽回的是生態損失

過火受災的數百公頃森林草場遍佈4個行政村,200餘戶人家不同程度受到影響。據甘孜州林業局工作人員現場統計,僅每年松茸損失就達400餘萬元,平均每戶減收近2萬元。

由於受災地域海拔高、坡度陡、生態脆弱,植被恢復異常緩慢,火燒跡地內3年寸草不生,3年後在人工干預下地表才勉強長出青草,30年後補種的樹木才能成長為中幼林,林內才有松茸等菌種可供採摘。在場的鄉領導痛心地說,一把山火燒出很多貧困戶,給精準扶貧帶來了新的難度。

我在火場的感悟:與經濟損失相比,真正難以挽回的是生態損失

然而,與經濟損失相比,真正難以挽回的是生態損失。

走進過火森林,大片成材樹木難逃厄運,燒焦的站杆、倒木橫七豎八散落,燒死的野豬、鹿、猴等野生動物面目猙獰,彷彿進入了一個死氣沉沉的恐怖世界;過火林木炭化為黑灰色,多年難以復綠,與周邊的翠綠極不相稱,彷彿在綠水青山美麗的面龐上留下了一道顯眼的疤痕。

明火撲滅後,樹木根系燃燒形成的地下火和煙點很難清理,常常要掘地數米用水才能澆滅,被烈火炙烤的山體土壤、岩石在冷熱交互作用下變形鬆動,加之沒有地表植被涵養呵護,遇風則形成“黑風暴”,遇雨則易引發泥石流,即使風和日麗的天氣也常常出現局部垮塌或滾石滑落等地質災害。

我在火場的感悟:與經濟損失相比,真正難以挽回的是生態損失

我們在惡古村火災撲救現場臨坡位置隱約可見一塊約150平方米山體垮塌堆積的平臺,據群眾講,這是1988年夏季雷擊火燃燒後大雨引發山體滑坡淹埋幾戶人家形成的土臺,當時有7人遇難,廢墟就在平臺土石下。儘管30年過去了,但至今山體的植被也沒有完全恢復,每逢大雨仍有滾石滑落,山下的群眾睡覺都不踏實。

惡古鄉地處川西林區腹地,是人跡罕至的險遠秘境,雖說達不到風景名勝的級別,但也風光旖旎,小橋流水的鄉野村落鑲嵌在綠水青山懷抱之中,塵封在雪域高原的康巴文化虔誠厚重。

我在火場的感悟:與經濟損失相比,真正難以挽回的是生態損失

隨著旅遊休閒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探險、觀光“驢友”光顧這種自然和人文景觀原生、濃郁的瑰麗之地,可以預見它的“綠色賣點”將越來越暢銷。保護好這片綠水青山,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雖然今年春節在火場上飽嘗了披星戴月、含辛茹苦、煙熏火燎的年味,但也真正讀懂了“兩山論”豐富內涵和深厚哲理,更加清晰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激發了森警官兵愛林護林的職業榮譽感。此刻,耳畔又響起那語重心長的囑託:“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我在火場的感悟:與經濟損失相比,真正難以挽回的是生態損失

(圖片由作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