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四进士,父子三宰相,儿子两状元——《卖油翁》中真实陈尧咨

还记得《卖油翁》里的陈尧咨吗?依仗自己箭术超群,一直傲气十足,结果被卖油翁用“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点化。

一门四进士,父子三宰相,儿子两状元——《卖油翁》中真实陈尧咨

《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这个小故事是欧阳修讽刺当时文人以射箭为能事的风气的。通过陈尧咨与卖油翁的故事,欧阳修想表达射箭这种技能,其实和倒油一样,没什么了不起的。文人以射箭为能事的风尚形成于五代,宋太祖时还积极倡导。随着北宋士大夫在政治上的成熟,士风也随之改变。射箭被认为是武人的事情,文臣自“有名教可乐”,应有别一种担当。随着时间推移,讽刺以陈尧咨为代表的文人射箭的故事,已经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版本。很多故事以陈尧咨母亲的口吻,来批评陈尧咨崇尚射箭,而忽略其文章治道,这些故事大多是人们的杜撰编排。

例如《碎金鱼》中提到,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实际上,陈尧咨并不是一般人印象中的一介武夫。他“文能状元及第,武能百步穿杨”。他工于书法,尤善隶书。射技超群,曾以钱币为的,一箭穿孔而过。

一门四进士,父子三宰相,儿子两状元——《卖油翁》中真实陈尧咨

他一家子都是牛人。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大哥陈尧叟和二哥陈尧佐同时参加科考,大哥进士第一,为状元;二哥进士出身。两人以后均官至宰相。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陈尧咨参加科考,进士第一,状元。他和大哥陈尧叟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的兄弟状元,倍受世人称颂。对此,宋人刘斧曾在《青琐高议》中称“圣(宋)朝之盛,一家而已”。

陈尧咨后累官至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右谏议大夫。卒后,朝廷加赠他太尉官衔,赐谥号"康肃"。这就是我们在《卖油翁》中读到的第一句“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他们的父亲是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年的进士,教子严而有方。陈尧叟于端拱二年(989年)中状元时,受到太宗皇帝的召见。尧叟器宇轩昂,举止大方得体,回答皇上垂询时口齿清晰,辞意畅达。太宗很是高兴,问左右的大臣:“这个年青人是谁的儿子?”王沔回答说:“他是楼烦县令陈省华的儿子。”太宗于是召陈省华进京陛见,觉得陈省华是个人才,就委任陈省华做了太子中允(太子属官,属詹事府,掌侍从礼仪、驳正启奏等,官阶为五品)。990年四月,太宗皇帝又在同一天提升陈省华、陈尧叟父子任秘书丞(古代掌文籍等事之官),并赐给两人绯袍(宋制,五品以上三品以下官员着绯色官服)以示恩宠。父子同日升任同样的官职,受同样的赏赐,实属旷代殊荣,千余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陈省华去世后加封太子少师,封为秦国公(宰相级别)。更牛的是三兄弟的姐(妹)夫傅尧俞,原名胜二,字钦之。他天赋异禀,不到二十岁科考登第。为官三十载,是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重臣。司马光赞之:“清、直、勇三德,人所难兼,吾於钦之见焉。”所以这一家可谓“一门四进士,父子三宰相,儿子两状元”。在家乡阆中留下了三陈街、状元坊、读书崖、状元洞、三元街等美名轶事。

一门四进士,父子三宰相,儿子两状元——《卖油翁》中真实陈尧咨

一门四进士,父子三宰相,儿子两状元——《卖油翁》中真实陈尧咨

其实,我感觉最牛的是三兄弟的妈妈冯氏,封燕国夫人,寿满一百零八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