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四個事件和四個層次,來看你處在哪一層?

《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雅俗共賞,有愛恨情仇,也有官場鬥爭,也有家國情懷,也有歷史文化,還有人性抉擇。不論是哪個層次的人,都能從中收穫一些。今天和退休的原縣委書記親戚聊起。

縣委書記說,這部劇大體分為四個關鍵事件:改稻為桑、織造局買田、六必居提字、海瑞上書。個人理解程度也可以分為四個層次,來看你處在哪一層?:

大明王朝的四個事件和四個層次,來看你處在哪一層?

第一層次:基本看了和沒看一樣。不少人看完覺得海瑞幼稚,是道德楷模,嚴嵩是禍國殃民的大奸臣,徐階、張居正們是清正廉潔的忠良。而主角嘉靖就是一個不務正業,自私的主子。

第二層次:權謀。這是大多數人理解程度,包括很多歷史大v、專家,停留在這個層次。到這裡,基本對劇情有了一些理解,但還沒有從整體上把握,只熱衷於解讀部分片段,比如嘉靖的長江黃河論。這不是智商的問題,只怪劇中坑太多。只看個1、2次就只能到這個層次。

大明王朝的四個事件和四個層次,來看你處在哪一層?

第三層次,縱觀全局。縣委書記說,到這個層次,不看個5、6遍,不去讀點史實,不去琢磨,很難做到。到這裡,絕對不會再說,海瑞、嚴嵩等歷史人物臉譜化,對劇中歷史人物的動機和行為,對明朝的官場生態都有了深刻理解,也會以史為鏡。

大明王朝的四個事件和四個層次,來看你處在哪一層?

第四層次:人性與道德

。到這個層次,需要我們對我國曆史、文化有比較整體的研究。會敬佩和嚮往海瑞,會厭惡嘉靖,會同情趙貞吉,這些人物都是許多現實和理想人格的真實寫照。

那麼問題來了,張居正,胡部堂這些人到底算黃河還是長江?嘉靖的長江黃河論論,算最高明的馭臣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