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寫200多萬字小說,宿管阿姨爲何屢成「網紅」

6年写200多万字小说,宿管阿姨为何屡成“网红”

6年写200多万字小说,宿管阿姨为何屡成“网红”

談經論政丨社會縱議丨文體娛教丨雜感隨筆

用一面看不見的網絡旗幟集聚思想大軍

6年写200多万字小说,宿管阿姨为何屡成“网红”

本期推薦

宿管阿姨為何屢成網紅?

文 | 鄧海建

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宿管中心,隱藏著一位文學高手。她叫湯杏芬,同學們都管她叫“湯阿姨”。她6年創作了6部中長篇小說,總共200多萬字。這些小說發表在網絡上,其中最熱門的一部,點擊量達到44萬人次。連文學教授看了都不敢相信,小說出自業餘文學愛好者之手。(7月7日《錢江晚報》)

有人說,宿管阿姨這個群體,果然是藏龍臥虎。前有“港大三嫂”,後有“杭電湯阿姨”。他們或者是勵志的掃地僧,或者是體己的家裡人,他們無一例外地,風平浪靜卻又波瀾壯闊地影響著孩子們的一生。相較於200多萬字的文學創作,更叫人感懷的,也許還是湯杏芬在本職工作上的“小創意”和“小心思”。

她把宿舍樓下的小黑板和自創的小紙條演繹成教育的大舞臺,“做宿管工作,面對95後學生,說教是沒用的,學生完全無感。”比如學生朋友圈分享的這個小紙條——“帥哥出門,切記整衣冠,眼離手機,昂首挺胸!為嘛?前方美女出沒,盯著手機,錯過回眸一笑,可惜!衣冠不整,錯失美女青睞,不值!……”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如此亦莊亦諧、風趣幽默,“被教育者”既能從手寫的字條中感受到關懷之暖,亦能潤物無聲地入耳入心。

遺憾的是,這種傳統的人文教育痕跡,在市場化和功利化的高校教育版圖中淪為小眾的新聞。權威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共有在校大學生人數為2695.8萬。這些年,數千萬高校學生與教育者之間的關係,似乎始終處於“越來越遠”的狀態。最極端的表現,就是導師與研究生之間近乎市場化的僱傭關係,以及極端事件中類似“送外賣”“做家務”“喊爸爸”“求安慰”等詭異橋段。於此而言,湯杏芬與孩子之間的這種小紙條關係,可能更契合“師道尊嚴”四字之本意。

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他的《什麼是教育》中說:“教育本身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類似“杭電湯阿姨”這樣的宿管工作者,所言所行,對於職業的教育者來說,至少有兩重啟示:一是瞭解被教育者,交心而不是灌輸。95後學生的生活狀態、語言範式、思想情緒,自有他們的特點,指望一把鑰匙開所有的鎖、一套理念教所有的學生,這種懶政思維式的教育套路,被現實歸謬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二是熱愛被教育者,出於本心而非敷衍。宿管阿姨該做什麼、不必做什麼,各自心裡都有桿秤。我們常聽到高校教育工作者抱怨現在的孩子難管、難教,但鮮有人躬身自省花了多少心思去真心以待、誠心而為。一句話,教育如果非要分出“分內事”和“分外事”,這工作遲早要成為機械主義的冷血操作。

許多年前的港大,新生都會學一首《宿舍之歌》,其中唱到:“大學堂有三寶,旋轉銅梯、四不像雕塑和三嫂。”再聯想起當年轟動全國的“張磊捐耶魯”之事,也許我們都該明白:常識能改變一個人的學歷,精神才能改造一個學生的修為。每年人來人往的高校,有多少靈魂為之震撼、為之駐足,這或許比就業率和薪資榜更值得玩味。宿管阿姨為何屢成網紅?大概只是因為在高校這個偌大的江湖上,她們代償了專職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和義務而已。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6年写200多万字小说,宿管阿姨为何屡成“网红”

<<賽事回顧>>>

-第三屆評論之星落幕 湖南師大王豔華奪冠-

-月度之星收官戰 鄭州大學胡晉瑜奪魁-

-“評論之星”激戰正酣 湖南師大王齊拔得頭籌-

-“月度之星”揭幕戰 浙師大胡夢佳摘冠-

<>

評論大賽︱評論之星︱大學生群︱我要投稿︱評論女神︱評論男神︱月度之星︱王昱︱伍瑞冰︱紅辣椒︱紅辣椒評論︱紅網評論︱時評之道︱時評︱研討會︱時評研討會︱佳作評選︱雜文︱評論員︱評論媛︱女作者︱女評論員︱時評家︱評論家︱楊國煒︱鄢烈山︱曹林︱評委︱佳作︱投稿︱信箱︱

長按圖片 關注我們

紅網紅辣椒評論自2001年下半年開辦以來,堅持發揮網絡媒體優勢,廣泛反映草根階層訴求,力求用網絡傳遞理性聲音,是當今網絡評論中最有影響力和關注度的原創基地之一,先後榮獲了十七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十四屆湖南新聞獎名牌欄目獎、首屆中國新銳媒體評論大獎,並四次被推薦為年度“中國互聯網站品牌欄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