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況下,老人必須送進養老院而不能待在子女家裡?

小小文物


在把老人送進養老院,亦或者說老人是否選擇養老院這個問題上,沒有“必須”。

而且養老院所承載的所以社會功能中,都不包括“必須”這個選項。

也就是說,養老院是一個“你想去”、“有資格去”、“能夠去”,然後就可以獲得養老服務的地方。


先幫大家瞭解一下“你想去”、“有資格去”、“能夠去”三個概念

去養老院的前提是“你想去”,如果你不想去,誰也強迫不了。

當然,有很多時候是自己強迫自己,畢竟也是出於一些客觀的考量。

但無論如何,自己想去才是最重要的。而在老人入住之前,養老院必須確定老人的主觀意願和收入能力。因為曾經發生過兒女把老人騙到養老院,回手把房子賣了再也不管老人的狀況。

所以,老人入住對於養老院來說,本身也存在著風險。

其次是“有資格去”。這話一說,肯定很多人就不樂意,“難道我花錢去養老院,還得分資格不成?”

沒錯,還真就是這樣,各方面條件出色的養老院沒有不排隊的,有的公立養老院等一個床位甚至要100年。

老人想入住,就要符合相關資格,然後排隊等著。

當然,也有著急等著人來的養老院。但是,大家想想,我們現在老齡人口比例超過15%,總人數在2.3億以上,而全國養老床位僅為730萬張,比例是30:1,就算絕大部分老人可以自養,有子女照顧,但是養老院床位還是供不應求啊。

而在這種情況下,有的養老院竟然還沒住滿,那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太高端住不起,二是服務或硬件上有硬傷,根本解決不了,老人不愛去。

所以,好養老院就得排資格。

最後是“能夠去”。意思就是你得滿足養老院的要求。

還是那句話,著急等人來的養老院,只要你給錢人家就要。

可是床位飽滿的養老院,人家也有權利挑客戶的好伐?也就是,就算老人去排號,排到了自己之後,還是要看評估結果才知道能不能讓其入住。

我們養老院大體分為三種:一是公立養老院。這類機構基本上能做到一視同仁,設施設備不錯,工作人員的素質也很高。但是,排隊是難題,莫說需要排100年那種特殊案例,隨便等等就是幾年,老人等不起啊。

二是非營利機構類養老院。這類機構都是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建立的,原則就是不賺錢,以回報社會為主。當然,其中也不乏個例,這方面咱們之後有機會聊。

而這類機構有個問題,他們本身沒錢啊。設施設備很難跟上,人員素質更不用提了,畢竟工資低。不過他們也有優點,那就是收費低,那種不到一千的,或者說兩千以內的,都是此類機構。

這裡筆者要說說對此類機構的看法,這並不是攻擊,只是反饋一個現實。筆者之前也考察過幾家非營利性質的養老院,收費比較低,設施設備確實不盡如人意,好處就是氣氛好,院長本人永遠都是特別善心的那種。

可是他們不專業啊,首先就是沒有心理輔導,也就是助老中的精神慰藉,

要知道對老年人最大的傷害不是疾病,而是心理上帶來的問題;其次醫療成問題,大部分機構僱不起醫生,很多都是院長親自去學。有些能有幾個護士,可那也是剛畢業的,沒什麼實踐經驗;最後是助老設施不完善,連個助廁設備都沒有,老人滑到了怎麼辦?

僅從三點來說,筆者一般會建議:如果能夠保證一定程度自養能力的話,去這類養老院是沒有問題的。記住,是自養能力,不是自理能力,就是老年人能明白如何自己去養老。

三是營利性養老機構。說白了就是商業養老機構,筆者之前工作的地方就是。

這類機構好在設施設備完善,助老設施完善,有良好的服務水平,還有一些專業化的服務,比如醫療、心理諮詢等等。

可是,這類機構收費也高啊,北京來說,一般的商業養老機構,單月單人花銷一萬左右很正常,有些會比較便宜,但相應的設施設備水平就不夠了。

所以,我們如果按照養老業的標準來衡量,北京怎麼也得是萬元。如果同水平機構,如果換成公立機構的話,大概四五千一個月吧。

商業養老院對於老人,嚴格來說,並不能算是絕對的“友好”,雖說收費不低,但是隻要不是那種很離譜的,照樣滿滿的。

所以,這類機構特別愛挑“客戶”,不是你有錢就行的,因為養老院是住滿為止,只能服務那麼多人,所以對老年人的篩選標準相當複雜。比如健康程度、自理能力、心理狀況、退休工資水平、兒女狀態等等。

這也是為什麼說“能夠去”的原因,因為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啊。

另外說句題外話,之前很多朋友諮詢筆者養老院建立等等相關事宜,筆者近些日子也做了些思考,開了個專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筆者頭條號,或者悟空號,然後去頭條那裡看看這個專欄,或許會對從業者,以及子女助老這塊有所幫助。

然後,咱們再說說入駐養老院都是什麼樣的老人?

一提出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第一個想法就是:“沒人管的唄。”

這話還真沒錯,很多老人住養老院的原因,都是子女沒辦法兼顧老人,不過也分一些情況。

例如,失獨老人,子女工作忙兼顧不上的,老人身體需要照料的等等。

筆者那裡比較多見的,就是子女工作忙,照顧不上老人,所以就把老人送到養老院裡。

這方面也是沒辦法,本來同屬北京城,但是,北京實在太堵了,一個住景山,一個住大興,開車來回就得一天。我這濟南坐高鐵到北京了,人家還沒下二環呢。

這種情況子女就沒辦法每天去,可是老人自己在家又不放心,所以就得送到養老院了。

不過還好忙的子女收入都高,所以可以送到高端或者中高端的養老院,服務、照料都跟得上。

而筆者之前工作的養老院最多見的,其實就是失獨老人。

因為失獨老人需要精神慰藉,說白了就是有人聊天,有人陪著,還需要一些專業的心理疏導和干預。畢竟對於他們來說,這個世界上已經只剩自己了。

筆者那裡也是主要提升這方面的服務,這也算是差異化經營的一種手段吧,導致的問題就是人力成本過高,所以收費也不低。

這類老人也是養老機構比較常見的,因為他們真是沒人照顧,公立養老院又得排,索性手裡有錢,住養老院也算找個玩伴吧。

至於最少見的,一般都是子女一直在身邊,至少每天能一起吃頓飯的那種。

一般孩子天天陪在身邊的家庭,老人真是極少有住養老院的,不管身體是不是健康,不管心理狀態怎麼樣,都可以在家解決。


所以,說到這裡,也從側面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

我們目前的養老機構建立,並不是承擔“必須性”的產物,更多是以助老支持為主導。而從入住養老院的情況來看,一般都是子女無法照顧,或者沒有子女照顧,或者是子女不去照顧的老人,才會選擇入住養老院。

除此外,跟老人是否需要專業照料無關,一個需要護工的老人,並不一定要在養老院才能找到護工。另外,至於很多人對於養老行業的誤解,或者說是一些看不慣的地方,也可以在留言上把問題提出來,筆者會挑對大家有價值的問題回答。


小言詹詹


老媽媽一個人住在山裡,五十歲的女兒家在城裡。有一天,女兒來山裡對老媽媽說:媽媽,以後您的退休工資我幫您去郵局取,取出來送給您,您這麼大歲數了,就不要大老遠跑城裡取了,把您工資卡(郵政本)給我吧。老媽媽把卡交給了女兒,女兒翻看了後說:您有三千塊錢工資哇!以前為什麼說只有兩千塊呢?不行,您欺騙了我,以後,我要從您每月工資中扣下一千塊錢,以示懲罰,誰叫您不老實騙了我呢。五年後,老媽媽的老年病都開始顯現出來,以至不能自理,打電話對女兒說:我本來打算去養老院的,後又想想,去養老院也要交錢的,不如把我每月的工資給你,去你家住,辛苦你幫忙照顧我,行嗎?女兒甜聲喜氣地說:歡迎歡迎。老媽媽高高興興住過來了,剛巧發了工資,老媽媽的工資全給了女兒,第二天,女兒跑去武漢長住了,武漢有她丈夫開的一家雜貨鋪,它去幫忙了,留下行動不便的老媽媽一個人。過了幾天,老媽媽的親哥哥來市內醫院看病,順便來探望老媽媽,當他了解了前面所發生的事後,說:女兒從小到大,您把她當個寶,含嘴裡怕化,捧手上怕碎,對她百般地好,現如今變成這樣歹毒,您就是農夫,她就是蛇,不行,您不能再在這兒住下去了……您去養老院,或是去我家吧,我苦命的妹子……

老媽媽該去養老院嗎?


雨巷紀實


我父親今年81歲,母親76歲,原來退休後一直在家,像很多老年人一樣,過著平常安寧的日子! 2013年8月的一個週末,我父親突發腦梗,住進了醫院,在醫院住了半年,找個全職保姆,一個月4000,我和我媽每天白天去醫院,經過各種治療、各種康復訓練,最後的結果是半身不隨,左邊胳膊和腿,沒有一點知覺! 在我父親住院期間,和媽媽商量以後出院怎麼生活?一個是在家找保姆,一個是養老院。出院回家住了一週,我爸媽和我住一個樓,他們18樓,我和兒子住10樓,我媽年齡大了,不能熬夜,媽晚上住18樓,老爸腦梗糊糊塗塗的,白天各種折騰不說,晚上是真不行,斷斷續續從早上9點開始,叫到早晨6點,因為出院回家沒有找到住家保姆,都是我照顧老爹,結果一週的時間,我直接發高燒,躺倒了!我媽一看這個情況實在不行,才決定去養老院試試! 看了很多家養老院,最後定的這家養老院,頂層帶康復室,能做點簡單的康復訓練,關鍵是這家養老院離我住的地方近,開車十來分鐘,方便我常去養老院! 我媽有心臟病,腿腳也不利索,也和我爸一起住進了養老院,到現在為止,已經住了5年多了,從開始的不適應,到逐漸習慣,雖然有各種不盡如人意,還算湊合!這五年期間,我開始每天兩趟養老院,主要是心疼老人,除了每天買各種水果,或者做點好吃的帶過去,更重要的是多陪伴他們,不讓他們有孤寂感,每週給父母洗澡!遇到節假日,更是在養老院和父母一起過節!現在兒子也娶媳婦,有孩子了,養成的習慣,也是經常去看老人!挺好的! 養老院也有很多老人,被子女送進來以後,很少來看望,看著他們確實很可憐! 我覺得老人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養老院,都更需要兒女的體貼照顧和陪伴,我也只是盡我所能,自己的父母,自己心疼!在他們有生之年盡力,不留遺憾!!


鈴子22


如果可以選擇,誰願意遠離家人、離開自己生活多年的地方呢?

事實上,子女送老人送養老院無外乎兩個原因:沒時間照顧或者沒能力照顧!

一、沒時間照顧

不管是70後、80後,不管是獨自子女還是有兄弟姐妹的,都要面臨夫妻照顧四個老人的境地,當前的社會壓力,很多人都是頂著房貸、車貸,還要撫養孩子。甚至很多夫妻還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或者負責接送上下學。


996工作制、熬夜加班,這都是現在很多上班族的標籤,對於很多夫妻來說,別說照顧父母了,能準時準點回家,就是不錯了。


如果說老人身體健康些,子女們還輕鬆些,萬一有個生病摔跤什麼的,子女基本就是繳械投降,不說一方必須放棄工作照顧老人,至少也是總請假,工作不安心,家庭也會不和諧。


所以,這時候對於大多數家庭能想到的也就是請保姆或者養老院了。而相對來說,選擇養老院可以解放子女很大部分時間。

二、沒能力照顧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失能失智老人”,說句不中聽的話,人之暮年,平時看似身體健康,但一旦腦中風或者心肌梗塞,加上現在心血管疾病越來越年輕化,被這些疾病纏上,基本就是喪失行動能力,這就是我們俗稱的失能老人,而失智老人,就是我們常說的痴呆症,阿茲海默病就是其常見成因。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老人尋人啟事,很多就是因為痴呆症走失的。


當老人一旦出現失智或者失能需要照顧時,不僅僅是需要生活方面的照顧,有些還需要一定的醫療知識,比如鼻飼、插導尿管、打吊針等屬於醫療服務的範疇,這些服務家屬是沒有辦法完成的,而現在請專業的具有醫療資質的護士或家庭醫生上門服務,費用也是很貴的。


而在很多養老院擔任養老護理員或者老年照護師的服務人員,都是經過專業的培訓才能上崗服務老人。比如褥瘡的防護,吃藥的提醒,為老人洗澡等服務都需要專業的技能。


另一方面,養老院在硬件設施上是家庭不能比的。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強調適老化改造的原因,但至少目前,很多家庭還不具備這樣的居家環境。


在養老院,不管在走廊、衛生間還是臥室等等設施,都配有扶手、防滑地面、輪椅坡道等,這將大大減少老人摔倒或者發生意外的風險。


當然,現在你想進養老院也不是想進就能進的,排隊那是必須的。


而且在實際生活中還是會有一些問題,比如,對於老人來說肯定希望選離家近的養老院,住的近,回家近,子女看望也方便,比較有安全感。另外,就是費用,想要老人得到好的護理,花費就要高,這對退休金有限的老人來說,負擔並不輕。


所以對於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送去養老院也不失為一種“孝”!


謝謝!


可靠福祉


可靠福祉


說說我自己的媽媽吧!2014年十月份,83歲的老媽突發腦梗,從醫院搶救過來了。但是從此就癱瘓了。當時的老母親連輪椅都無法坐,因為自控不了身體,上輪椅就滑到地上,聽說我們當地的一箇中醫針灸可以康復,於是我帶著老母親找到這個中醫診所準備針灸。但是診所離家太遠,又不能輪椅,為了方便每天針灸,就在這家中醫診所的對面有一家天主教堂辦的養老院把老母親住了進去。每天早早就去診所佔床位,診所早上看病,下午二點開始針灸,十天一個療程,然後休息十天再繼續。就這樣到第六個療程的時候,老母親死活不肯去了,說是花錢買罪受,實在是太疼了,不配合針灸了。看著每次無數針紮在老母親身上,也疼在我心上,於是我答應了。但是這五個療程起碼讓老母親可以坐輪椅了,不用每天24小時睡床上了。這幾個月的針灸,卻讓老母親習慣了養老院的生活。加上當時我也還在工作,這一待就是三年,直到今年的大年初二,老母親再次腦梗復發,又一次從死神手裡活了回來,我也退休了,就把她接回家了,現在我就是媽媽的專職護工!哈哈😄




馨奇特


我的婆母88歲今年在養老院去世。讓我來說說

婆母40多歲就有腦瘤,行動遲鈍,從來沒叄加過工作,也就沒有養老金。她生有兩個兒子,長子在2001年就去世了,公公也早逝,就剩我們二兒子實際就是獨子。20多前開顱手術後癱瘓在床,一直都是我,(媳婦),伺候著,可是去年就不太好吃飯喂進去都不主動咽,當年做手術大夫說好好伺侯著能活個一年半載,可在我們的精心照料下活了20多年真是個奇蹟,慢慢地把我也耗老了,我家住的是步梯六樓,老人有一百多斤重,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和老公咋往下抬?沒辦法就送養老院了,其實呀,那就是個生命終點中轉站,送去不到一個月就走了,聽說那裡隔幾天就送走個老人,在那裡住的老人在恐恐懼和無奈中,無助地活著。


走運55


我婆婆老年痴呆10年,開始幾年跟剛剛學會走路的小孩一樣,折騰,不讓人休息;後幾年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完全失禁,一直到不認識自己的孩子,完全癱瘓在床;然後針管打流食,然後植物人……家人的苦只有伺候過老年痴呆的才知道。我婆婆在養老院去世的,在那裡住了七年……10年啊,我們需要上班,請保姆待不住,她那狀態得請倆保姆,我們請不起。10年啊,我們的節假日就是她的吃喝拉撒……如果婆婆不去養老院,我們怎麼辦,不上班?不養孩子?我婆婆沒工資,醫療費怎麼辦?退一步就是一人辭職,在家老年痴呆的人會把你折騰瘋了……舉個例子:過年婆婆和我們一起過,我怕她從床上摔下來,建議她睡地下,因為養老院的床有圍欄,我家又是地暖,老公不同意,結果上床半小時就摔下來,一臉血,大過年的我們往醫院跑,剛上車褲子尿了……貼了創口貼,眼不見自己就撕下來;給她帶手套也給扔了;做沙發會出溜下來,輪椅也不待;過年來個人說話呢10分鐘叫你二十遍:有事啊?答沒事……老年痴呆要送養老院

老公嚴重心梗,在醫院住院20天,前10天生命垂危,朋友開車把遠在外地的孩子接了回來……老公穩定下來我到養老院交費看望婆婆,看到傻婆婆第一眼我的眼淚湧了出來


樣123153623


可能80後,就面臨著夫妻兩個要養四個老人的現實問題,苦逼的80後,又得上班又得照顧孩子,還得惦記著雙方的老人。老人們身體健康還好。每週只要閒下來的時候。夫妻雙方到家裡去看看老人。為老人買一些生活備用品籌也就行了,可是如果老人年老多病的話。那就是讓兒女們牽腸掛肚了。
有的子女每天的晚上都得回到父母家,照顧父母的起居,有時還得到醫院去尋醫問診。繁重的我工作壓力和生活負擔,把中年人壓的喘不過氣來。除了這些還好些,一旦遇到老人全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的情況下。更是讓兒女們寢食難安,在這種情況下,有的人選擇保姆,讓保姆來替代子女們照顧父母,有得選擇去了養老院,因為現在的養老設施很先進。格局也很好。把老人送到那裡後,也可以省去了自己十分的心情,其實現在老人想去養老院還是要排隊的。我覺得老人在不能自理的情況下。送去養老院還是最佳的選擇。


伊春美食美客


老人沒伴就應該去養老院,那裡同齡人多,至少有說話的人。年輕人白天一般都上班,剩老人孤單一人在家也不放心。傳統觀念都認為送老人去養老院有遺棄老人不孝之嫌,殊不知伴對老人的重要。只是現在養老院費用高昂,一般很多家庭都負擔不起。


古麗多衛浴飛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