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道:大雪節氣 養生重點!

紫宸道:大雪節氣 養生重點!

大雪

“大雪”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並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2017年12月到2018年2月,我國將遇到冷冬。原因:拉尼娜事件將於今夏爆發,拉尼娜事件,與厄爾尼諾相反的現象,即赤道太平洋冷水域中海溫異常降低的現象。李小泉表示,通常,出現拉尼娜事件時,中國冬季會更冷,但也並不意味著會進入寒冬,只是進入寒冬的概率高一些,特別是南方地區。

紫宸道:大雪節氣 養生重點!

大雪節氣 養生重點

一:早睡遲起,防風寒,圍巾別離身。

二:大雪補得當,一年不受寒。冬季最簡單的“通”法是多吃蘿蔔。如羊肉燉白蘿蔔等補充身體陽氣、溫暖五臟。

三:每天10分鐘擦腰通氣血,不生疾病。

節氣習俗

俗語有“大雪不寒明年旱”、“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之說,北方大雪時節賞雪看冰,南方開始醃肉。百姓則更喜歡大雪 “進補”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

大雪養生:去寒保暖 早睡遲起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並要收斂神氣,起居調養宜早眠晚起。早晚溫差懸殊,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一、起居:

1 賴床養陽氣

早睡晚起,以養陽氣。晚上在10點前上床,同時用熱水泡泡腳,並按摩足底湧泉穴,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早上宜6:40以後再起床。

2 戴圍巾戴帽子保護陽氣

“頭為諸陽之會”,頭部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最不能受寒,外出要戴帽子、圍圍巾,注意保護陽氣。

3 雪後防紫外線

降雪不斷,雪後也應防曬!雪天的紫外線看似不強,但是光線會通過雪地的反射對皮膚造成傷害。

4 室內別忘保溼

冬季室內可用加溼器保溼,但加溼器要定期清洗,防止滋生細菌。

5 養精蓄銳少房事

《黃帝內經》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腎為先天之本,腎中所藏的精氣是維持生命和健康的原始物質,冬季最有利於補充和恢復,應減少消耗,節慾保精。

紫宸道:大雪節氣 養生重點!

二、飲食:

飲食:

大雪補得當,一年不受寒

1、“補”重要“通”亦重要

中醫所謂的“通”是指氣血、經絡的暢通,氣滯血淤,經絡鬱阻,會導致疾病。冬季最簡單的“通”法是多吃蘿蔔,羊肉燉白蘿蔔,可以補充陽氣、溫暖五臟,尤其適合腎虛和脾虛的人食用。

2、不要吃動物腎臟

《修真秘訣》曾記載“冬不食腎”。《金匱要略》也提到:“冬三月,勿食豬羊等腎。” 意思是冬季腎水當令,過食損傷心氣。

3、進補可以按需所食

•皮膚幹,吃大白菜護膚養顏

大雪期間,空氣乾燥,多吃點大白菜可護膚養顏。

大白菜含豐富粗纖維,能潤腸、促排毒,又刺激腸胃蠕動,利於大便排洩,助消化。

• 陽氣藏,來根大蔥“通陽”

大蔥味辛,性微溫,通陽、解毒。

除了防風寒感冒外,對於惡寒發熱、頭痛鼻塞、乳汁不通也有療效。但患有胃腸道疾病的人不宜食用。

大雪節氣養生要義

1 順以天時,靜以養陽

《遵生八箋》曰:「仲冬之月,寒氣方勝,勿傷冰凍,勿以炎火炙腹背,毋發蟄藏,順天之道…君子當靜養以順陽生。」

起居調養宜早睡晚起,並要收斂神氣。出門注意防風防寒,不要著涼。也不能過度取暖,腹部背部不宜艾灸,以免陽氣耗散。靜養是一種平淡恬靜,卻充滿生命力的狀態,如同掩埋在大雪下的種子和根鬚。

2 宜增苦絕鹹,靜攝以迎初陽

大雪是進補的上好機會,但不可太過或亂補,尤其今年終之氣是陽明燥金在泉,是個燥冬,用性味溫潤的補品為好,以助陽氣生髮。如果平時就是陰虛、溼熱、痰溼體質,這個冬天可能會不大好過了,稍補就就生「內火」:皮膚乾燥、口腔潰瘍、便秘……

還好,白蘿蔔可「消食祛痰癖」。好東西吃得多,吃下去用不完就上火生痰了,蘿蔔這時候就要用上。生吃清熱化痰,熟食益脾順氣。特別是吃多了補品上火時,一杯白蘿蔔汁效果是最好的。

3 天寒補腎

既然今年是燥冬,補腎首選當然是黑芝麻了。黑色補腎大家都知道,但是還有錦上添花的一筆。在黑芝麻裡稍加一些鹽,就能「引藥入經」,將黑芝麻的補益作用直接引到腎經,比單吃黑芝麻糊的強太多了。

黑芝麻鹽做法超簡單:把芝麻炒一炒,炒幹後用料理機打碎,混入少量鹽,攪拌均勻就可以了。平時撒在米飯或者麵包上,又好吃又補腎。黑芝麻對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鬚髮早白,病後脫髮的人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紫宸道:大雪節氣 養生重點!

大雪節氣做好這三件事,冬天不生病

一、天冷防風寒,圍巾別離身

大雪節氣,寒風很容易通過頸部帶來寒氣,引起喉疼、發炎。因為頸部是氣管所在,冬季出現咽部發癢,咳嗽有清痰,都可能與頸部前胸受寒有關,冬天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多是從嗓子開始。因此,儘量穿高領衣服,戴圍巾。

另外,除了脖子,肩膀、前胸、後背及腳,也都要注意保暖。前胸、後背是肺所在的地方,“肺為嬌髒”,太寒太熱都受不了。

特別是腳,俗話說“寒從腳下生”,氣溫低時,血液循環也會降低,手足末梢因供血差是最容易冷冰的部位。還有一些人的關節炎也開始復發,出現怕冷、怕風甚至刺痛的症狀。此時不宜再穿露腳面的鞋,應當穿上球鞋等夾層鞋,墊上棉墊,但鞋要寬鬆,不宜過緊。

吃黑木耳、洋蔥等食物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血液黏度。根據身體情況,也可燉些魚湯、紅豆湯、排骨湯、西洋參湯增加免疫力。

二、養陰多喝水,睡覺少穿衣

1 多飲水

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於2000~3000毫升。所以不管在室內還是室外,要記得及時給自己補充水分,加強身體的免疫能力。

2 睡覺少穿衣

很多人會說,冬天麼,保暖的話那就穿厚點嘍,可是你知道嗎?衣服本身不會產生熱量,只起到隔離的作用,它緩衝了外面冷空氣和體表熱空氣之間的對流,使人體的熱量得以保存。從生理學角度看,穿衣過多會抑制身體體溫調節機能的適應性,減弱人體的禦寒能力。所以,冬天穿衣只要達到適宜的厚度即可,不是衣服穿得越多就越好哦。

三、多吃點蘿蔔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這裡指的蘿蔔就是我們最常見的大白蘿蔔。蘿蔔有消食、降氣之功,對氣管炎和咳嗽有療效,大雪時節食用白蘿蔔正當時!那麼白蘿蔔有哪些營養價值呢?

1 增強免疫力

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預防癌,抗癌有重要意義。

2 促消化

蘿蔔被稱為“自然消化劑”根莖部分含有澱粉酶及各種消化酵素,能分解食物中的澱粉和脂肪,促進食物消化,解除胸悶,抑制胃酸過多。幫助胃蠕動,促進新陳代謝,還可以解毒。

3 保護腸胃

促進胃腸液分泌的作用,能讓腸胃達到良好的狀況。

4 降血脂

吃蘿蔔可降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結石等疾病。

蘿蔔的吃法很多,涼拌炒菜煲湯都可以,這裡小編給大家推薦一道羊肉蘿蔔湯,羊肉也是適合冬季進補的食物,二者一起的功效也會大大加強。

大雪節氣,養宜適度

從道醫養生的角度來看,大雪節氣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要作出適當的調整才有利身心保健,尤其是食補方面。

大雪是“進補”的好時節,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此時宜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

說到進補,很多人只是狹義地去理解,認為所謂的“補”就是吃點營養價值高的食品,用點壯陽的補藥,其實,這只是進補的一個方面,而進補則是養生學的一個分支內容。談到養生,我們首先應該知道何為養?何為生?所謂的養,即保養、調養、培養、補養、護養;所謂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具體地說就是要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溫寒等綜合調養達到強身益壽的目的。在運用過程中,我們應當注意兩點。

1 養宜適度

所謂適度,就是要恰到好處。不可太過,不可不及。若過分謹慎,則會導致調養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勞作則怕耗氣傷神,稍有寒暑之異便閉門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膩而節食少餐,如此狀態,都因養之太過而受到約束,不但有損健康,更無法“盡終天年”。

2 養勿過偏

綜合調養要適中。有人把“補”當作養,於是飲食強調營養,食必進補;起居強調安逸,靜養惟一;此外,還以補益藥物為輔助。雖說食補、藥補、靜養都在養生範疇之中,但用之太過反而會影響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補太過則會出現營養過剩,過分靜養只逸不勞則會出現動靜失調,若藥補太過則會發生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新陳代謝產生失調而事與願違。

3 大雪節氣,食補不要吃動物腎臟

《修真秘訣》曾記載“冬不食腎”。《金匱要略》也提到:“冬三月,勿食豬羊等腎。” 意思是冬季腎水當令,過食損傷心氣。

大雪節氣,慎防三病

1 防中風

對於血管彈性差的人,氣溫急劇變化會帶來血壓波動,引發中風。寒冷可使人的交感神經興奮、血液中的兒茶酚胺增多,導致全身血管收縮。同時,氣溫較低時,人體排汗減少,血容量相對增多,這些原因都可使血壓升高,促發腦溢血。因此,首先要重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動脈硬化等原發疾病的治療,其次注意發現中風先兆,如突然眩暈、劇烈頭痛、視物不清、肢體麻木等。

2 防心臟病

包括心絞痛、心肌梗塞等。隆冬季節與冬末初春為急性肌梗塞的兩個發病高峰期,其原因除了氣溫偏低刺激人體交感神經,引起血管收縮外,寒冷還能增加血中纖維蛋白原含量,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導致血栓形成而阻塞冠狀血管。此外,病變的冠狀動脈對冷刺激特別敏感,遇冷收縮,甚至使血管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誘發心絞痛,重者發生心肌梗塞。因此,老年人應重視防寒保暖,根據天氣變化隨時增添衣服、被褥,以防寒冷侵襲還要定期進行心血管系統體檢,在醫生指導下選用溶栓、降脂、擴血管和防心肌缺血、缺氧藥物。

3 防消化道潰瘍

這時由於寒冷刺激人的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支配內臟的植物神經處於緊張狀態,在副交感神經的反射作用下,致使胃腸凋節功能發生紊亂,胃酸分泌增多,進而刺激胃粘膜或潰瘍面,使胃產生痙攣性收縮,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從而引起胃病復發。因此,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飲食調養,日常膳食應以溫軟淡素、易消化為宜,做到少食多餐、定時定量,忌食生冷,戒菸戒酒,還可選服一些溫胃暖脾的中成藥。

大雪節氣,養生“七宜”

1 宜保暖

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洩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2 宜健腳

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溼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3 宜多飲

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於2000-3000毫升。

4 宜調神

冬天易使人身心處於低落狀態。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

5 宜通風

冬季室內空氣汙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6 宜粥養

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營養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

7 宜早睡

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要“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大雪養生,調補“命門之火”

《難經》描述命門:為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大雪正是調補“命門之火”的最佳時節!

命火之於人體,猶如天上太陽,人有了這一點命火,就能神氣蓬髮,健康成長,反之,就會疾病叢生,壽命不長。

擦腰通氣血,調補命門

穴位:

命門穴位於督脈之上,在肚臍相對的腰椎棘突間,即第二與第三腰椎棘突間。

按摩此處能夠疏通經絡、激發命門之火,命火足則全身得以溫煦。

方法:

兩掌重疊,按放於命門穴處,兩掌同步上下摩擦命門穴區域,使該區域發生溫熱感為佳。

每天做1~2次,每次至少10分鐘。

大雪節氣,養生九大原則

1 保暖護陽氣

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洩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大雪節氣的特點是乾燥,空氣溼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貼身,不使皮膚開洩汗出,保護陽氣免受侵奪。夜晚的溫度會更低,夜臥時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氣血流暢,這樣則可以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如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腦血栓形成等。

2 起居宜早眠早起

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要“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調養宜早眠早起,並要收斂神氣,特別在南方要保持肺氣清肅。早晚溫差懸殊,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3 泡腳按摩

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溼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4 要多喝水

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於2000~3000毫升。

5 保持精神良好

冬天易使人身心處於低落狀態。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

6 通風健腦

冬季室內空氣汙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7 大雪時節,宜九點後運動

一項關於心腦血管病發病的時間性研究發現,早晨7~9點,是心肌梗死等猝發性心臟病和腦中風的高發期,因此,晨練最好在9點後。運動以溫暖全身或有些許微汗為宜。

8 洗澡時間要注意

大雪過後,洗澡時間要注意,早上洗澡對身體好,《運化玄樞》記載大雪時節宜“雞初鳴時沐浴,令人長壽”。即早上清潔身體,有利於陽氣升騰。而入夜時陽氣收斂,陰寒漸盛,不宜洗浴。

9 喝粥調養

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營養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

大雪養生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多提醒家人注意防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一些進補的禁忌,不要盲目進補,任何補品過量都會適得其反。如果你覺得此文有用,不如轉給朋友們也看看,這個冬天我們一起健康度過。

紫宸道:大雪節氣 養生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