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變革亮出「組合拳」 天然氣管網獨立成先手棋

市場化變革亮出“組合拳” 天然氣管網獨立成先手棋

油氣領域改革再次邁出關鍵一步。8月3日,國家發改委就《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公開徵求意見,油氣管網設施向第三方開放。近年來,天然氣上下游市場主體多元化加速成型,各方對於深化油氣領域市場化改革的意願日益強烈、對公平開放的訴求越來越多。發改委對此表示,起草《辦法》是為了提高油氣管網設施利用效率,促進油氣市場多元競爭。

在油氣體制改革方案醞釀過程中,管網獨立一直備受關注。早在2014年,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的大幕就已拉開。2016年,涉及管輸定價、儲氣調峰價格機制等方面的多個改革文件陸續發佈,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油氣管網設施的公平開放。另據2017年印發的《關於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實現管輸和銷售分開,實現油氣幹線管道、省內和省際管網均向第三方市場主體公平開放。

與上述扶持政策相較,此次發佈的《辦法》有著更為詳細和明確的規定。按照國家及地方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核准或者備案手續且已取得合法運營資質的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管道(不含城鎮燃氣設施)、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地下儲氣庫等及其附屬基礎設施。天然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不得阻礙符合規劃的其他天然氣管網設施的接入,並應為接入提供相關便利。同時,鼓勵和支持油氣管網設施互聯互通和公平接入,逐步實現油氣資源在不同管網設施間的靈活調配。

在計量上更是有所突破,《辦法》首次規定了天然氣使用熱值的新計量方式。但考慮到設備改造需要一定時間,且相關部門還須制定出臺配套技術標準和管理政策予以有效銜接,《辦法》同時規定了24個月過渡期。特別是《辦法》強化了剩餘能力信息公開的監管要求,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必須提前公開下一自然年度各月剩餘能力,並實現滾動更新,確保及時和有效。

按照要求,“三桶油”和各省表示將手中的各類油氣管網設施資產向全社會開放,但實際上真正落實的不多,其中關鍵在於剩餘能力的計算和公開。迄今油氣管網尚未獨立,天然氣長輸管網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三家擁有,而這些公司是否有足夠的意願和動力進行開放,也是很大的疑問。儘管面臨諸多挑戰且改革步伐緩慢,但向第三方市場主體公平開放在有助於新資本進入石油天然氣領域的同時,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運營商成本。

也就是,管網獨立通過實現互聯互通從而提高管網利用效率,可使管網等基礎設施公平地服務於第三方企業,增加市場活力。如若管網進一步公平開放,相當於在三大石油公司和管道之間加了一道防火牆,管道得以相對獨立。以往管道建設招標,更多的向石油系統內企業傾斜。如果管網獨立,民營企業有望獲得更多管道訂單。

而這僅僅是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的第一步。按照此前的油氣改革思路和徵求意見稿的說法來看,管網獨立採取分步走的路徑。從市場層面來看,中游管網的獨立能夠帶動天然氣市場化。國內券商研報則指出,管網獨立疊加管道投資加速將推動運輸費用降低,下游燃氣運營商將充分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