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小错到被判死刑的滔天大罪,距离有多远?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

孩子犯了错,父母该怎么办?

在西安某高层小区,两个孩子跑到32楼楼顶,往楼下扔砖头,差点砸到小区一位带着孩子的阿姨。业主和小区保安上楼抓住两个小男孩后电话联系家长,家长却回应:"又没砸到人,赶紧把孩子放了,别吓着我娃。"

上海迪士尼游乐园凡迭戈剧院门口,一位年轻女孩被一个小男孩摸了屁股,她只是教育了小男孩两句,就被男孩的三位女家长围殴辱骂,"碰到了就碰到了,长成这个X样,还摸你屁股!"

从一个小错到被判死刑的滔天大罪,距离有多远?

最近关于熊孩子闯祸的新闻不断。

孩子尚未形成成熟的是非观,做事只重过程和感觉,往往很少考虑事情的后果。

在楼顶往下扔砖头的两个孩子,可能只是出于好奇和恶作剧,他们并不知道高空坠物会使人致命。或许他们吸取这次的教训就明白了这样做的危险性,以后就不会再做这样的"蠢事"。但是他们的家长却教给他们只要没砸到人就不算犯错。

这次没出事是幸运,可是下次呢?下次孩子再为了"好玩"去进行新的探险,再犯错,家长还能再护着说"别吓着我的孩子"吗?

同样地,摸了年轻姑娘屁股的小男孩可能真的是出于无心。但8岁的男孩确实也应该具备性别意识。被摸的姑娘说了小男孩两句,小男孩诚挚道歉说声"对不起",事情就只是个游玩过程中的小插曲。谁能想到小男孩有这么强势、"无理也要争三分"的家长,不但对被摸的女孩丝毫没有歉意,还对女孩进行推搡和言语侮辱。在这样的家长的言传身教下,孩子长大后很难不飞扬跋扈!

从一个小错到被判死刑的滔天大罪,距离有多远?

美国作家珍妮·艾里姆说:

孩子有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伊索寓言》里有个故事叫《小偷和他的母亲》。

和母亲相依为命的孩子,一次偷了同学的写字石板,惴惴不安地回到家,母亲却对他说,没有什么大不了,反正没人发现,这个石板就是你的了。

过了一阵子,他又给母亲偷了一件外衣,母亲不但没责罚他,还夸他很能干。

在母亲的庇护和"鼓励"下,他成了一名惯犯,四处作案,最后一次试图在国王的金库行窃,被抓了现行、判处死刑。

他的母亲知道后,捶胸痛哭。

临死前,小偷说,他想和母亲说几句悄悄话。母亲把耳朵凑上去,小偷张开嘴,狠狠地把她的一只耳朵咬下来,恼怒地说:"小时候,在我偷第一个写字石板时,你如果揍我一顿,教导我这是不对的,并且让我改正错误的话,我会到今天这地步吗?"

因为母亲的贪小便宜和无知,因为她对犯错的孩子的包庇和放纵,孩子在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最终成为了一名死刑犯。

故事已经过去几千年,可是这位母亲害了孩子一生的错误还有人再犯!

这些闭着眼睛看世界、捂着耳朵听人言的家长看不到"前车之鉴",不见棺材不落泪,或许到了被孩子咬掉耳朵的那一刻才会顿悟,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犯了多大的错!

一个孩子真正"长大"需要很长的时间,判断是否"长大"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孩子能否为自己行为的后果完全承担责任。这个过程顺利与否取决于父母是否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在电梯角落里撒尿,妈妈发现后主动加了业主群,在群里向各位邻居郑重道歉。

从一个小错到被判死刑的滔天大罪,距离有多远?

从一个小错到被判死刑的滔天大罪,距离有多远?

孩子不仅手写了检讨书,还说到做到,在爸爸的监督下,毫无怨言地在电梯里拖地、擦厢壁。

从一个小错到被判死刑的滔天大罪,距离有多远?

孩子的行为不太好,可是家长的做法非常棒。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在父母的引导下打扫电梯的小男孩不但获得了小区业主的原谅,还赢得了万千网友的点赞。

谁都会犯错,是非观还不太成熟的孩子尤甚。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后死不承认,知错也死不悔改。

终有一天,一直被"保护"着,犯错父母就帮着兜底的孩子会闯出父母再也解决不了的弥天大祸。

到那个时候再后悔,就太晚了!

在一切还来得及的时候,父母及时拉孩子一把吧!不要让孩子因为小小的错误,在人生的泥淖里越陷越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