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从400元涨到23300元 原料药也可以当比特币来炒?

原料药也可以当比特币来炒?

价格从400元涨到23300元 原料药也可以当比特币来炒?

如何看待“扑尔敏一个月从400元涨到23300元”?

首先,涨价的并不只是扑尔敏,而是涉及众多原料药,涨价形式都是完全脱离价值中枢的连续暴涨。

为什么出现原料药价格的暴涨?

成品药的营销方式延伸到原料药

根据公开信息,这些原料药价格的暴涨原因并不在制药企业,而在于流通领域。

有人以高价,加高回扣的方式获取一种或几种原料药的“全国总经销”“全国总代理”的地位,实质上就是获取了相应药物全国的垄断经营权。

由于,原料药生产企业相对较少,获取这种垄断相对较为简单,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像扑尔敏,全国原料药生产企业仅有6家。

获得垄断地位后,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抬高价格,获取垄断超额利润。

这实质上是把这些年来“高额回扣开路”的成品药营销延伸到了原料药上。虽然各级政府、机构、药企和医院及医生都不承认有药品回扣这回事。

即使偶有曝光,也会被归罪于个别人的“不规矩”。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潜规则”也好,“行规”也好,既然是“规”,那就绝对不不会仅仅个别人的事,而是行业性的。

比如,这次原料药价格暴涨,有从业者吐露:

【三年前,某药厂采购员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以后肌苷(一种药)原料药的供货都跟他联系,他们是“全国总经销”了。

“总经销”不过是个名头,“实际上就是垄断,全国肌苷原料的生产企业不过两三家,所有供应都被他们捏在手里。”

肌苷被“总经销”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涨价:

2015年7月,肌苷价格从92~95元/kg一下子涨到200元/kg,涨幅超过100%;今年7月涨到600元/kg。三年涨了5倍。】

3年涨5倍,已经是超暴利——把原料药当成股票、期货来炒啊,而且是只赚不赔,0风险的炒作,只要没有行政或法律干预的话。

原料药生产企业为什么会轻易卖出自己的经销权和定价权呢?

同一个业内人士吐露:

总经销商们的“模式合同”:包销两到三年,供货价涨30%~50%。并且还有【供货价给我(药厂营销人员)提30%】的暗扣。

扑尔敏1个月暴涨58倍,这个操盘手大概是疯了——活腻味了

扑尔敏,化学药名马来酸氯苯那敏,属于第一代抗组胺类抗过敏药,是一种“古老”的最为常用的药物,早在上世纪40、50年代就已经合成,因而价格非常低廉。

价格从400元涨到23300元 原料药也可以当比特币来炒?

此前,扑尔敏片成药,4毫克100片瓶装,1瓶也就1、2块钱。

价格从400元涨到23300元 原料药也可以当比特币来炒?

扑尔敏更常作为复方成分用在感冒药(几乎所有感冒药中都含有它),和鼻炎药中。

价格从400元涨到23300元 原料药也可以当比特币来炒?

价格从400元涨到23300元 原料药也可以当比特币来炒?

因此,是最为常用也最为廉价的药物。

原料药当然也是非常便宜的,涨价之前每千克400,虽然偏低,也算是合理,毕竟除了行政许可外,没有任何壁垒的一种商品。

像这些超级廉价药物,适当涨价是合理的。但是,像这样,1个月暴涨58倍,操盘手大概是疯了,也活腻歪了。

因为,这至少违反了反垄断法、药品管理法,甚至涉嫌违反刑法中的“扰乱市场秩序罪”。

比如,药品管理法第七章,《药品价格和广告的管理》第五十五条:……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遵守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关于药价管理的规定,制定和标明药品零售价格,禁止暴利和损害用药者利益的价格欺诈行为。

第五十八条:禁止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中帐外暗中给予、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

禁止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者其代理人以任何名义给予使用其药品的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等有关人员以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禁止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等有关人员以任何名义收受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者其代理人给予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


也就是说,扑尔敏等原料药价格的暴涨,并非正常的市场行为,而是有人涉嫌以垄断手段恶意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相信,法律会“该出手时就出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