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組織,如此發展黨員要不得!

基层党组织,如此发展党员要不得!

張某在村委換屆選舉中得票不高,為什麼在村黨支部選舉中仍能高票當選?

村黨支部都成他們“自家店”了,能不得票高嗎?

將村黨支部變成“自家店”,是發展黨員“近親繁殖”帶來的直接後果。

基层党组织,如此发展党员要不得!

《中國紀檢監察報》8月6日刊發評論文章——警惕基層黨組織中的“近親繁殖”,小編注意到,文章指出在一些基層黨組織中存在發展黨員不規範、黨員發展家族化等問題。

從近年一些地方查處的案件看,基層黨組織發展黨員“近親繁殖”主要有幾種表現形式。

一是“家族式”:

基层党组织,如此发展党员要不得!

表現:

一些村黨組織書記宗族觀念重,存在本位思想,擔心“培養了苗子、丟掉了位子”,在發展黨員時,沾親帶故,排斥與自己無親無故的優秀青年。

二是“派系式”:

基层党组织,如此发展党员要不得!

表現:一些農村黨員幹部在發展黨員中,屬於自己“圈子”的,即使條件不夠成熟也作為發展對象,同時,千方百計不讓和自己關係不好的列入考察對象。

三是“利益式”:

基层党组织,如此发展党员要不得!

表現:村幹部認為在換屆選舉過程中,與自己有共同利益的被髮展人員能夠為自己拉選票,而被髮展人員認為入黨後可以享受一些黨員“特殊”待遇,共同利益的驅使下,村幹部會想方設法促其入黨。

四是“人情式”:

基层党组织,如此发展党员要不得!

表現:村幹部與被髮展人員之間有著濃厚的私人交情,在被髮展人員的申請下,村幹部礙於面子將其列為發展對象。

本應是戰鬥堡壘的基層黨支部,在個別地方卻蛻變為靠血緣、關係、利益維繫的小團體、小山頭、小圈子。這些人長期把持基層黨組織、肆意侵佔集體和群眾利益,深受群眾憎恨。

出現這樣的問題,基層黨組織負責人自然是直接責任人,必須依規依紀嚴肅處理,對違規發展的黨員也應作出相應處理,不能放縱姑息。同時,“近親繁殖”之所以能滋生蔓延,上級黨組織也難辭其咎。

黨員是黨的肌體“細胞”,只有確保“細胞”質量,黨的肌體才能健康。

把好黨員發展質量關,既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有力措施,更是保證黨的肌體健康的前提和基礎。

破解農村黨員發展“近親繁殖”難題

基层党组织,如此发展党员要不得!
基层党组织,如此发展党员要不得!

《工人日報》近日報道,為有效防止黨支部發展黨員工作中出現“近親繁殖”“派系化”“家族化”等突出問題,青海省海東市開始實施發展黨員近親屬報告制,嚴把黨員“入口關”。

江蘇省沭陽縣於2014年7月建立了黨員發展親屬迴避制度,有效破解農村基層黨員發展工作中存在的“近親繁殖”問題。

據瞭解,親屬迴避制度是指在農村基層黨組織發展黨員時,凡是有村(社區)主要幹部(黨組織書記、主任、會計)的親屬(配偶、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要求入黨的,村(社區)主要幹部必須主動向黨組織說明情況並回避,不得做其入黨介紹人,不得主持召開黨員大會,不得利用職權影響票決結果等。

同時要求,在召開黨員大會研究黨員發展工作時,上級黨(工)委組織(黨務)工作負責人必須親自到場,主持召開會議,並對議程進行嚴格把關。有效避免了黨員發展工作中,村(社區)主要幹部為維護其“家族”利益,違規發展自己近親屬的“近親繁殖”問題,確保了黨員發展的公正和公平。

想要破解農村黨員“近親繁殖”現象,要從“源頭”入手,把好三關。

首先,要嚴把入口關。在發展黨員前,要查清楚、弄明白髮展對象的有關事項,認定是否具備培養條件,是否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發揮作用的黨員。另外,如有村幹部親屬確實有發展條件的,要及時向上級黨委書面說明情況,由上級黨委批准後才可發展。

其次,要嚴把監督關。黨員發展的全部過程都要做到公開透明,接受上級黨委和群眾監督。村幹部親屬被確定為培養對象前,要得到上級黨委部門和全村群眾的批准,才可以確定為培養對象。在培養過程中,要全部公開透明,群眾不認可的,實行一票否決。

第三,要嚴把檢查關。上級黨委要定期對村級黨員發展情況,特別是村幹部親屬入黨情況進行檢查。對於已經入黨的村幹部親屬,要加強監督管理,對照不合格黨員標準,經常性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黨員質量不降低。

基层党组织,如此发展党员要不得!

整合自中國紀檢監察報、江蘇先鋒網、東北新聞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