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燕趙李氏:竟有17位宰相!

豫北燕趙李氏:竟有17位宰相!

豫北至冀地,歷來被稱為“燕趙大地”。戰國時,趙國成為七雄之中唯一一個腹背受敵的國家,一方面要與中原諸侯對抗,另一方面還要阻擊剛崛起的北方匈奴。一代名將李牧就擔當了這一重任,常年駐守雁門關。

豫北燕趙李氏:竟有17位宰相!

不過,很多人並不知道,李牧其實可以說是燕趙李氏的始祖。作為北朝時期一代高門大家族,趙郡李氏源遠流長,曾經在唐代把持朝野,成為“宰相專業戶”,不過卻也抵擋不住最終衰敗的命運。

李氏始祖掌管刑獄

按照現有建制,燕趙轄區基本上包括趙縣、高邑、贊皇、臨城、柏鄉、寧晉、隆堯、欒城、元氏等縣。清朝末年,趙縣段村就發現了北魏揚州刺史李憲墓及其家族墓地。

豫北燕趙李氏:竟有17位宰相!

而在1976年,李憲的兒子李希宗夫婦合葬墓在贊皇縣南邢郭村被髮掘,並且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外,高邑、臨城都有發現過北朝時期的李姓墓地。雖然墓葬發掘的並不是很多,但流傳出來的墓誌很多。

南北朝時期,一等大姓“崔盧李鄭王”中,李指的就是趙郡李氏。那麼,這個豪門望族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李姓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

舜帝時代,皋陶是掌管刑獄的官員,被稱為“大理”,皋陶治理刑獄很讓天下人信服,他的後世子孫也就承襲了“大理”的職位,到了商代,後人們便以官職為姓,也就是理氏,後又改理為李。

而“理”改為李還有一個故事,理氏的後人在商朝末年,因為被紂王追殺,一路逃避追捕,在逃難的時候飢餓難忍,就採摘一種叫做“木子”的果實充飢,由此逃過大劫。因為感激,理氏後人就將自己的理姓改為了木子——李。

燕趙李氏祖先是趙國名將

李姓世代繁衍,到戰國時期,已經成為趙國的貴族,曾經任過太傅的李璣選擇在燕趙定居,於是成為“趙郡李氏”的始祖,而他的兒子就是威名赫赫的趙國大將李牧。

李牧時代的趙國,匈奴已經崛起,與彪悍的匈奴騎兵相比,趙國雖然經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但是依然不是敵手。李牧駐守雁門關一帶,開始對抗匈奴的策略是以防守為主。

在多年積蓄力量之後,李牧準備跟匈奴幹一場大的。他選十五萬精兵,戰車一千三百輛,戰馬一萬三千匹,向匈奴開戰。李牧誘敵深入,大敗匈奴,殺死十萬多人馬,單于夜遁逃,在此後的十多年間,匈奴都不敢南下而牧馬。

李牧一戰成名。

在大敗匈奴之後,李牧又同秦軍作戰立下戰功,被封為武安君,在趙郡柏人(今邢臺隆堯)居住。

但是秦國使用離間計,最終李牧被趙王殺害。就在李牧被殺三個月之後,秦攻破邯鄲!

聚族而居,方圓幾十裡都是李氏。

豫北燕趙李氏:竟有17位宰相!

然而,李牧之死,並沒有妨礙李氏的發展壯大。李氏族人的聚集地由原來的柏人移居到了今天的贊皇一帶。五胡亂華時,他們為了躲避戰亂,向西移到了贊皇。

北朝時,與博陵崔氏、范陽盧氏等大家族一樣,因魏孝文帝的拉攏,趙氏成為北朝高門士族。

李氏中許多人開始在朝廷中擔任要職,諸如太守、刺史等全國各地握有實權的人越來越多。

隨著世代繁衍發展,李氏也逐漸各有分支,但是他們仍然會選擇同族人聚在一起生活。比如北魏時的李顯甫,作為宗主,帶領幾千個李氏族人家庭居住在殷州(今隆堯一帶)西山、墉城衛河(今新鄉縣、衛輝市)一帶,方圓幾十裡都是李氏宗親的領地。這些族人每年祭祀祖先,宗親間相互照應。

多位女性嫁入北齊皇室

趙郡李氏與皇族的關係一直密不可分,到了北齊時代更為明顯。李希宗與兄弟李希禮都是北齊時代的顯貴,李希宗幾個女兒全都嫁入豪門,其中李祖娥嫁給了北齊皇家,成為北齊文宣帝的皇后。孫女又嫁給了文宣帝的太子。後來還有幾位女性都嫁入了北齊皇室。

豫北燕趙李氏:竟有17位宰相!

雖然依靠這樣的聯姻關係,使得趙郡李氏更加顯貴,但是這幾位嫁入皇室的女性命運卻令人唏噓。李祖娥的丈夫文宣帝暴虐異常,常殺妃嬪為樂。而嫁給太子的那一位,太子當上皇帝不久就被廢了,作為廢后的她被迫出家,22歲就病死了。

相比較在北朝時期“聚族而居”,唐代的趙郡李氏再也沒有達到過那樣的高度。

唐代出過17位宰相戰亂讓大家族衰敗

趙郡李氏家風中,除了傳統的孝道之外,還有一條比較特別,那就是對文學的精通和文辭詩賦的擅長。趙郡李氏中,擅長文辭者不計其數。這使得他們在門閥制度衰退之後,還可以從科舉進入仕途。

而且在唐代,因為是“國姓”,趙郡李氏沒有像崔氏、盧氏那樣被處處打壓,而是在政治上更受重用。

有唐一代,李氏族人有17位曾擔任過宰相。僅贊皇一縣,就有六位宰相。

這些宰相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李德裕。

李德裕和父親李吉甫都曾經當過宰相。李吉甫著有傳世之作《元和郡縣圖志》,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地理總志。

李德裕歷仕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到武宗時成為宰相,輔佐武宗進行改革,晚唐時期出現的“會昌中興”就有李德裕的功勞。

豫北燕趙李氏:竟有17位宰相!

近代梁啟超曾評價李德裕為中國歷史上六大政治家之一,與管仲、商鞅、諸葛亮、王安石、張居正齊名。

李德裕的結局卻並不輝煌。在“牛李黨爭”中,李德裕雖然曾經勝利,但是最終被擊敗,一夜之間就被罷免了相位,遭到貶謫,先是被貶到潮州,最終被貶到崖州(今三亞),在崖州病逝。至今,三亞還有李德裕的雕像。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掀起了遍及全國的十年戰亂。這場農民起義,對於豪門士族而言,是一場空前的打擊。

所謂“天街踏盡公卿骨”,豫北燕趙李氏亦不能倖免於難。在戰亂之中,譜牒的散亂遺失,也使得血緣這個維繫宗族的基礎被破壞掉。李氏隨同唐代貴族衰落是一個歷史變化,他們逃不過歷史車輪無情地碾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