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各地都在積極申報田園綜合體?從政策上能看出什麼

十九大報告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田園綜合體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以空間創新帶動產業優化、鏈條延伸,有助於實現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將成為鄉村振興、實現鄉村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聯動發展的一種新模式。

為什麼各地都在積極申報田園綜合體?從政策上能看出什麼

田園綜合體的政策扶持

2012年

田園東方開啟地方實踐。在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第一個田園綜合體項目-無錫田園東方在“中國水蜜桃之鄉”陽山鎮落地。

2016年

田園綜合體從地方上升到中央高度。2016年9月,中央農辦領導考察指導無錫田園東方項目,中央農辦領導對田園綜合體項目給予高度評價。

2017年2月5日

田園綜合體首次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2017年2月5日,“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被寫進中央一號文件,原文如下: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範。

2017年5月

財政部下發了《關於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重點建設內容、立項條件及扶持政策,確定河北、山西、內蒙古、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雲南、陝西、甘肅18個省份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農村發展階段性需要,遵循農村發展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加強基礎設施、產業支撐、公共服務、環境風貌建設,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積極探索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

2017年6月5日

財政部印發關於《開展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實施方案》的通知,通過綜合集成政策措施,尤其是多年中央1號文件出臺的各項改革政策,多策並舉,集中施策,推進鄉村聯動,政策下沉到村,檢視驗證涉農政策在農村的成效。切實尊重基層幹部群眾主體地位、首創精神,積極發揮農村綜合改革在統籌協調、體制創新、資源整合方面的優勢,紮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釋放改革政策的綜合效應,為進一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從國家對田園綜合體的政策支持可以看出:

第一、田園綜合體建設是國家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一件大事。

第二、田園綜合體是一種旨在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的新業態。

第三、田園綜合體是宜居宜業特色村鎮的重要形態結構和產業組成部分。

第四、田園綜合體應在有條件的鄉村進行建設。

第五、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應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

第六、田園綜合體建設的重點是循環農業、創意農業和農事體驗。

第七,國家支持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渠道和方式是“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並有序開展試點示範。

十九大與田園綜合體

十九大報告中關於鄉村的闡述有三個關鍵詞:鄉村振興、美好生活、精準扶貧。

田園綜合體是鄉村振興的主平臺,是美好生活的新樣本,是精準扶貧的新模式。

美好的“田園”是我國古代人們嚮往的理想空間。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必須著眼於“新田園時代”背景,在城鄉融合發展中創造“現代田園”,關鍵的平臺就是“田園綜合體”。瞭解更多

為什麼各地都在積極申報田園綜合體?從政策上能看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