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場,民族風!

布依族智慧(上)

——之羅平布依族服飾

來一場,民族風!

民族的服飾的形成和變化,一定程度上標誌著該民族的發展和演變,它對民族的自覺意識和凝聚力產生重要的強化作用。布依族服飾以 藍、黑、青三色,布料均為自種棉,自紡、自織、自染。男子以一長條黑布包頭,上穿對襟'四塊瓦'短衣(或大襟長衫),下著長褲。婦女頭纏包布,身著無領對襟短衣內衣的袖口長而小,袖口處繡織著花紋圖案。外衣袖大而短,讓內衣袖口處的花色層次顯現出來。下穿白褶長裙,系圍腰,腳穿翹尖滿花繡鞋。身上佩戴各式耳環、項圈、手鐲、戒指等銀飾品。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的包頭改用白毛巾。未婚女青年還喜歡在包頭布的末尾處鑲繡一些花紋圖案,埋露在頭頂上方與銀頭簪之間,下身已改穿長褲。"

說起刺繡,人們自然要想起"蘇繡"、"湘繡"、"蜀繡"等。布依族婦女善於紡織刺繡,代代相傳,至今如此。布依族的刺繡見於記載是從明代開始的,《貴州圖經新志》中就有"腹下系五彩挑繡方幅如綬"、"繡花衣裙"之類的描寫.到了清代更是屢見不鮮。清朝時期婦女衣袖、裙邊皆以繡花為裝飾。民國以後易裙為褲,衣袖和裙邊的刺繡改為"鑲欄式"。不管在什麼年代。刺繡都是布依婦女的絕活。

來一場,民族風!

來一場,民族風!

羅平縣布依族刺繡工藝具有突出的特點。木紡車織出黑色棉質粗紋織布,然後在上面進行刺繡,繡出的繡品在風格上都呈現出簡練粗獷、純樸自然的藝術特點,圖案裝飾性強,色彩鮮明.對比強烈。富有布依族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刺繡工藝的造型、款式和圖案,表達了布依族人民渴望美好生活的願望。反映了布依族人特有的審美觀念、風俗習慣。

布依族在刺繡中的針法運用是多種多樣的,有平繡、皺繡等。多以線條和點的疏密、深淺互相映襯。圖案花紋富於變化,包括各種飛禽走獸、花草蟲魚等,布依婦女在刺繡時,通常按圖案需要和自己的經驗決定針法的運用和顏色的搭配,充分展現了布依族婦女的聰明才智。

布依族刺繡色彩鮮豔,繡品的用料講究,做工精細,圖案古樸、靈秀,構思大多來自大自然。布依族婦女活靈活現的繡品充滿了靈動和韻味,大自然的美麗、奇妙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蘇繡中的"雙面繡"、粵繡中的"金銀

來一場,民族風!

線墊繡"雖然都是我國傳統刺繡中的瑰寶,但現在大多變成了室內昂貴的陳設品。羅平縣布依族的刺繡工藝都是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如衣裙、圍腰、鞋墊等。布依族一直還保留著古老的耕作方式,人們都需下地幹活,他們所穿的衣服鞋襪大多由布依族婦女自己縫製.因此質量較好不易損壞。也許這也是布依族刺繡得以傳承下來的一個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