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影評:一個藥販子的自我救贖

《我不是藥神》影評:一個藥販子的自我救贖

《我不是藥神》影評:一個藥販子的自我救贖

其實嚴格來說,《我不是藥神》在藝術上的成功還趕不上甯浩的成名作《瘋狂的石頭》,無論是剪輯風格還是鏡頭語言都顯得過於平淡,沒有啥值得反覆琢磨的地方。可是,這部片子卻火了,引發的市場效果和社會效應遠遠大於《瘋狂的石頭》,原因只有一個:它的題材。

代購這個行業在中國國內一直是長盛不衰的,即便有些激進者一直在喊叫不許去這裡、不許去哪裡,但只要有市場價值,代購者甚至可以去到南北極。本片的主人公程勇就是一個非典型代購者。他代購藥品並非主觀意願,而是客觀環境讓他沒得選擇:前妻要帶孩子出國,父親急需錢做手術,自己開的保健品店就要關門……於是,他在印度,通過自己慣常購買神油的渠道里買到了盜版瑞士製藥公司的白血病治療藥物:格列寧。

是,他是為了錢,他以十倍的價格將自己藥物賣出,他也確實贏了利,他甚至於用這筆錢辦了一家服裝廠。在覺得自己已經沒有冒牢獄風險的必要後,他將自己的銷售渠道轉賣給了“假藥販子”張長林。然而張長林唯利是圖,將價格提到了40倍,於是,他被舉報,跑路了。

劇情的張力在程勇之前的合作人、白血病患者呂受益的妻子跪倒在程勇的車子前面時開始繃緊,至此,這部片子才算真正運行進了主題:天價進口藥物和病人脆弱的支付能力之間的矛盾。呂受益死了,他沒有等到程勇再次給他弄回來的藥。程勇很內疚,於是他把張長林丟掉的線再次做了起來,仍維持十倍的價格銷售。可是,警方追蹤的壓力卻越來越大……

“殺豬俠客”彭浩代替程勇衝向警局是繼病友裡的老太太哭求程勇前小舅子放過買仿製藥病人之後的第二個淚點,也是全片的高潮。這裡的劇情更像是一部黑幫片和江湖片,而且細緻分析起來不那麼可信,但是我們的靈魂深處卻總是渴望著這樣的道義永存:士為知己者死。

但至此,程勇最要好的兩個好友都永遠地離開了他。

為了友情,為了贖罪,程勇以成本價四分之一的價格繼續出售印度仿製藥,可終究,他還是被抓了。

法庭宣判結束之後,病友站立兩旁,目送他被關進了監獄。程勇哭泣的畫面和人群裡病友們摘下口罩的畫面重疊,恍惚間,他彷彿看到了已經死去的呂受益和彭浩。

這部片子跟當年的《烈日灼心》(原著《太陽黑子》)的思路有異曲同工之處:我們該如何辨析黑與白、情與法、是與非。程勇這個非法的代購者、藥販子在本片中被給予了無限的同情和尊重,原因在於他的行為客觀上給患者帶來了利益和健康。他是一個壞人嗎?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這也是沒有定論的問題:有人說,你如果這樣做,傷害到原創藥物公司的利益,以後永遠不會有新藥了;但也有人說,他這樣打破了某些利益集團的壟斷,讓老百姓獲得了實惠。

這部片子更深遠的意義,在社會層面:降低抗癌藥物的關稅,甚至零關稅,將抗癌藥物納入醫保惠及更多患者。這也是這部片子之所以偉大的原因。不管如何評價他的藝術性,他的社會性肯定是成功的,並將永載中國電影史冊。我們也希望,這樣有擔當的好片子能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