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影評:莫讓希望變奢望

觀影體驗

《流浪地球》影評:莫讓希望變奢望

可能是我看了預告以及口碑炸裂的宣傳對特效期待值太高了吧,真正在影院看時,反倒全程並沒有太嗨,沒有預想的神經緊繃、驚歎、興奮的感覺。而這種興奮感、緊張感或者投入的身臨其境、情感共鳴的感覺,是我之前在看經典大片所共有的。比如每次看《金剛》,都會對金剛有強烈的同情心;比如看《泰坦尼克》,緊張的逃難過後,到最後生離死別營救船打著光搜尋生還者時那種徹骨的悲寂。

影片最開始的直白的故事背景介紹,有點看科技紀錄片甚至大教室上課的感覺。通過人物對話、場景甚至回憶帶入不是更好嗎?

故事講的有點支離破碎。幾個主角的塑造都不夠豐滿,包括人物之間的關係。主角父子三代的親情,可能應該再著點筆墨。

吳京在本片裡不再像以前以動作戲、硬漢形象取勝,而是一個在危難關頭關心兒子的父親、為了親人和地球無畏犧牲的宇航員。但是在近鏡頭下,吳京的表情似乎過於鎮靜、淡定。這點,也稀釋了原本就不太多的緊張感。

總之,國產科幻電影,感覺還有不短的路要走。加油!

經典臺詞

《流浪地球》影評:莫讓希望變奢望

片子裡金句不算太多,但有一句,應該看過的人都有印象: 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

這話,說在地球即將遭毀滅前的一刻,極其寶貴。當時的人類,已經歷盡求生的艱辛,聯合政府也已經宣告拯救計劃失敗。這時候要為了那一絲成功機會渺茫的希望鼓起勇氣最後一搏,還是聽天由命親人之間抓緊互相告別坐以待斃?

當然還是最後一博!

同歸於盡總好過坐以待斃!

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人類的勇氣和堅毅必將被鐫刻在星空之下。

希望是什麼?是暗夜裡的光,指引著溫暖和光明的方向;是寒冬料峭裡在土裡、在枝頭醞釀的芽苗,包裹著春天的花紅柳綠。但凡正常人,心裡總歸有那麼一些對生活的希望。淡一點算是願望,哪怕只是想安穩度日健康平安,那也說明在此基礎上有安逸、有樂趣滋生;強烈一點是理想、是夢想,可以為了某個想要達到的目標追求奮鬥,願意承受過程中的考驗或者享受其中的樂趣。

所謂,哀大莫過於心死。所有的生命,如果沒有了一點活著的樂趣、願望,面對滅頂之災絕望,那生死何異?

影片裡那個時代最珍貴的是希望,希望地球倖免於難,人類還可以繼續存活,那我們現世呢?陳子昂說:那個時候,人們只關心一種叫錢的東西。

細思極恐。但是大多數人卻是如此。然後我們產生了無數的垃圾,讓地球無法消化;產生了大量的廢氣,讓天空霧霾籠罩;水不再清澈,山林日漸減少。這一切,都和人類無節制的追求物質享受追求金錢密切相關。

可能災難看起來還很遙遠,可能汙染和氣候惡化還沒有影響到人們必須去嚴陣以待,大多數人,都還不願意從少用一個塑料袋少開一天車做起。

都關心錢了,誰還去關心地球家園?誰還去關心子孫後代?

機器人MOSS說:讓人類始終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望!

讓人們有真正的大胸懷、大智慧、大擔當,有真正對人類本身的長遠關切,目前來看也似乎是奢望。

如此下去,可能有一天,連希望也要變成奢望。

關於地下城

《流浪地球》影評:莫讓希望變奢望

這個想象不算太炫,估計普通人都能想到。地下城,相當於人類首先能想到的地球地表以外的生存方式和載體。以人類現有的科技水準,地下車庫、地鐵、跨海隧道都早已建成,似乎將整個城市移居到地也只是工程規模的問題。可以想到的是,整個城市的照明必將是人工發電以及控制的,可以模擬自然的日與夜,但應該是不可能再耗費能源人造四季變化、陰晴雨雪,抬頭看到的不是藍天白雲或者繁星皓月,是巨大的人工頂棚建築,不見天日。更不要再期待山川河流、美麗風光。

我想這樣的環境下,人或許可以活著,但很難再有自然的美感。可能會發展出另外的逼窄環境下的審美,但應該不會比在日月光輝、山川河流、草長鶯飛的自然環境下來的開闊和高級。

這當然不是我們想要的。從無序發展到危機四伏到面臨毀滅艱難求生,這不應該是已經自認為有著高級文明的人類要走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