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瑞對話歷時四年 貴州從瑞士學到什麼?

15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貴陽服務保障工作推進會議召開。本屆論壇設有中瑞對話,這是自2013年以來的第五次。201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開啟了中瑞對話窗口,貴州以瑞士為師,不斷吸取“綠色養料”,立志成為“東方瑞士”。

瑞士被稱為“世界花園”,貴州享有“公園省”的美譽,這兩個地理和自然條件相似的地區,同樣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通過四年的對話,達成了多個共識,增進了彼此的瞭解與信任,實現了雙方綠色合作的知行合一。

取經瑞士:保護綠色 法制優先

瑞士美麗的自然風光世界聞名,這並非僅靠“天生麗質”,事實上,瑞士在環境保護和國土治理所起的的成績舉世公認,瑞士環境立法全面、執法嚴格,各級政府官員和民眾的環保意識極強。

據瞭解,瑞士聯邦《環保法》法律和法規體系以預防、汙染者承擔、國際合作及全面治理為主要原則。各州也參照聯邦法律、法規,根據自身條件制定了有關條例以解決城市發展中的問題,如徵地、建築、交通、衛生等法規。目前瑞士環保立法與歐盟有關法律基本一致。

在瑞士,許多市民家庭都有5個大垃圾袋:一個裝剩菜、果皮等廚房垃圾,回收後可生產肥料;一個裝報紙和廢紙;一個裝玻璃瓶子;一個裝塑料瓶子;另一個裝除前四種外的一般性生活垃圾。垃圾分類詳細,避免了汙染,又利於回收利用。

從瑞士身上不難看出,全面立法、嚴格執法會帶動市民自覺守法。為了保住貴州的大好河山,貴州也學習瑞士,通過完善立法、嚴格執法,傳播樹立環保意識,保護貴州一抹綠。

2014年5月17日,《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審議通過,成為全國第一部省級層面生態文明地方性法規;為保護水資源,2015年11月初次審議了《貴州省水利工程設施管理條例》;為防止空氣汙染,《貴州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草案)》於2015年11月通過了省人大常委會第一次審議。多年來,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出臺的涉及生態環境保護的地方性法規已超過30部,並對《貴州省循環經濟促進法》《貴州省環境影響評價條例》《貴州省資源綜合利用條例》等法規進行了立法調研,此外,《貴州省環境保護條例》已被省人大常委會列入2018年的立法計劃。

取經瑞士:經濟轉型 綠色趕超

瑞士地處歐洲內陸,歷史上是個資源匱乏、經濟社會落後的農牧業國家,發展第一、二產業存在很大侷限性,第三產業比較略有優勢。通過近百年的發展,瑞士克服了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等劣勢的束縛,大力發展“綠色山地經濟模式”,成為了目前世界上環境最優美、生活最富裕的國家。

為了成功借鑑瑞士“綠色山地經濟模式”,實現綠色崛起,貴州秉持“多彩貴州公園省”的總體目標,多年來不斷探索如何將“百姓富”與“生態美”協調統一起來。

從2010年起,貴州便把“綠色”基因植入產業發展路徑中:工業化被界定為“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被界定為“新型城鎮化”。

新能源是首批綠色化的產業之一。2013年7月8日,來自省內外的9家風電開發企業中標了120萬千瓦90個項目的分散式接入風電開發項目,標誌著貴州分散式接入風電開發項目正式啟動。與此同時,沿河沙沱電站一期建成。

貴州省還與時俱進地提出了發展大數據,將大數據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發展提質轉型的主攻方向。目前,高通等一大批國內外大數據領軍企業落戶貴州,服務器芯片、智能手機、電子商務和數據清洗、加工、分析、交易等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目前,貴州已成為國家建設大數據綜合實驗區,將在數據資源管理與共享開放、數據中心整合、數據資源應用、數據要素流通、大數據產業集聚、大數據國際合作、大數據制度創新等方面開展系統性試驗。

此外,生態遊也成為了貴州綠色經濟的拳頭產品。貴州坐擁豐富的自然生態旅遊資源、民族文化旅遊資源和“紅色”旅遊資源。為了將這些生態和文化資源與經濟發展統一,貴州花大力氣規劃修建了交通網絡。

據瞭解,2015年12月31日,貴州實現縣縣通高速,從根本上改變區域經濟的資源配置能力和方式,提升了貴州的區位勢能。今年,環貴州高速公路將實現全線貫通。貴廣高鐵、滬昆高鐵、成貴高鐵、渝黔高鐵和城際鐵路及多個機場將搭建起快速暢通的交通網絡。

取經瑞士: 多點合作 全面創新

201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首次開設中瑞對話專場,雙方就生態文明建設展開了研討。

2014年,以“山地經濟,綠色發展”為主題,國內外200多位政要、學者、企業高管匯聚“中瑞對話2014”論壇。論壇聚焦清潔技術的應用、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產業發展等議題,緊緊圍繞增進中瑞貿易伙伴關係,探討助力貴州打造“東方瑞士”。

在2015年舉行的中瑞對話中,來自中瑞兩國及國際組織的官員、專家學者和工商界代表圍繞“生態環保對建設美麗中國的決策借鑑”、“山地經濟合作發展路徑與選擇”等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當年,中瑞對話首次開啟雙方企業面對面交流商務洽談。

2016年,在中瑞對話中,雙方就商務合作、教育、生態環境可持續治理等方面都進行了專題探討,並在水務一體化、職業培訓、酒店管理教育及學術交流、新型城鎮化和小城鎮發展服務、人才培訓交流等方面簽訂項目合作協議。

參加中瑞對話2016的瑞士聯邦議會國民院議長克里斯塔·馬克瓦爾德說:“中瑞對話是很好的機會,瑞士企業在包括IT領域、製藥、電子產業、清潔技術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理念和技術,通過這樣的機會,可以在中國有進一步的共享。”

四年的中瑞對話,從學術專業討論、思想概念的碰撞,逐步發展到雙方具體行業和項目的對接與落地,真正實現了雙方綠色合作模式從“知”到“行”的過渡。目前,貴州已建設雲漫湖國際休閒旅遊度假區等多個瑞士風情特色小鎮,另有瑞士(貴州)產業示範園等多個園區落地建設。同時,貴州就醫療大健康、金融、教育培訓、工業製造等多個方面,不斷向瑞士學習先進技術、經營理念,引進設備和人才,實現了全行業的創新發展。

今年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繼續設有中瑞對話專場,它將助力貴州與瑞士更深層次和更廣範圍的知行合一,為貴州建成“東方瑞士”提供動力及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