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既是毒藥,又是解藥

審核: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陳楚雄

砒霜也稱信石,在古裝電視劇中我們常聽到它的另一個名字“鶴頂紅”。在《開寶本草》中被首次記載,屬砒石經昇華而得的精製品,從古至今藥用已有千年。不純的砒霜往往帶有紅色或紅黃色的塊狀結晶或顆粒,其中含有少量的硫化砷,俗稱紅砷或紅礬。舊時代由於生產技術有限,製成的砒霜常混有少量的硫或硫化物,當硫與銀接觸時,在銀表面生成一層黑色的“硫化銀”。於是就有了電視劇裡銀針試毒,針變黑的劇情。

砒霜——既是毒藥,又是解藥

現今,經提取的純淨的砒霜為白色霜狀粉末,主要成分為三氧化二砷,性大熱、辛,無味,加熱後可聞蒜臭味,劇毒,歸肺、脾、胃、大腸經,具有平喘化痰的功效,對皮膚、黏膜有強烈腐蝕作用,能殺滅細菌、瘧原蟲、阿米巴原蟲及螺旋體,還可殺滅活體細胞。中毒劑量與治療劑量極為接近,口服5-50mg 即可中毒,致死量 60-200mg[1]。

砒霜——既是毒藥,又是解藥

砒霜被我國列入嚴格管理的36種毒性中藥之一,其毒性是由於砷對體內酶蛋白的巰基具有特殊的親和力, 可與許多含巰基的酶結合,使其失去活力而影響細胞的正常代謝,導致細胞死亡[2]。 長期吸收少量砒霜,可以造成輕度的內缺氧,減低基礎代謝,促進蛋白質合成,脂肪組織增厚,皮膚營養改善,加速骨骼生長,活躍骨髓造血功能,促使紅細胞和血色素新生[1]。此作用原理並非為增加機體代謝引起的現象,而是少量的砷抑制氧化引起同化的增強。

古有“以毒攻毒”的治療方法,三氧化二砷最早應用於肺結核臨床治療中,應用歷史悠久。現代研究表明,三氧化二砷對於多種惡性腫瘤細胞具有生長抑制功效,被廣泛應用於腫瘤疾病臨床治療中[3]。臨床主要應用於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原發性肝癌、哮喘、乳腺癌、肺癌、多發性骨髓瘤、系統性紅斑狼瘡、鼻咽癌和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下表為砒霜的藥理作用機制分析。

砒霜——既是毒藥,又是解藥

表 1 三氧化二砷抗腫瘤機制分析[3]

砒霜——既是毒藥,又是解藥

目前砒霜的常見用途:

製成三氧化二砷針劑,用於腫瘤治療;做成砒霜膏,外敷治療皮膚病;生活中砒霜也用來制殺蟲劑、滅鼠劑或除草劑等。

中毒後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症狀[1]:

1、胃腸道反應:急性中毒多在口服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後出現口乾咽灼、流涎、劇烈嘔吐、腹痛、腹瀉;吐出物初似米泔樣,後呈黏液或膽汁狀,腹瀉大便如米泔樣挾血絲。大量吐瀉可出現極度衰弱,引起脫水、休克。

2、肝腎損害症狀:肝損害明顯,可出現黃疸、肝昏迷,腎功能受損出現蛋白尿、血尿。

3、神經系統症狀:急性期多見頭暈、頭痛、煩躁不安、驚厥、昏迷等。 部分患者緩解後發生多發性神經炎,或有吞嚥困難,發音障礙,個別產生精神症狀如幻聽等。

4、呼吸系統症狀:呼吸困難,發紺,重症者可因呼吸中樞麻痺於中毒後 24小時至數日死亡。

5、循環系統症狀:血壓下降,心律失常,可併發中毒性心肌病,阿斯綜合徵(指突然發作的嚴重的、致命性緩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時間內銳減,產生嚴重腦缺血、神志喪失和暈厥等症狀)。

急性砒霜中毒者大多在24小時內死亡,患者結膜充血,鼻及口腔黏膜充血、水腫,或糜爛出血,即所謂“七竅出血”。 患者大多死於肝、腎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痺。

若生活中誤食砒霜後急救:

1、 催吐:讓患者飲入大量溫開水或稀鹽水或1%碳酸氫鈉液,再用食指和中指伸入咽部,刺激患者嘔吐,反覆多次,直到吐出的液體顏色如水樣為止。

2、 洗胃和搶救:催吐後及時送往就近醫院洗胃搶救。

3、砒霜中毒後的特效解毒劑:二硫基丙醇,其進入人體後能與毒物結合形成無毒物質。

砒霜既是毒藥又是解藥,合理用藥能發揮其最大效用,相信隨著對三氧化二砷的不斷深入研究,其臨床應用將會得到更為廣泛的推廣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楊子東,孫響波,於妮娜等. 砒霜的臨床應用述要[J]. 山東中醫雜誌, 2014, 33 (8):707-709.

[2] 張新威 .毒品和毒物檢驗[ M] .北京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1 .671 -672 .

[3] 張維民,楊希才. 三氧化二砷抗腫瘤臨床運用進展[J]. 山東中醫雜誌, 2014, 26 (2):195-196.

歡迎關注“逸仙藥師”,內有關於各種疾病合理用藥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